正在消失的小镇

2018-10-21 16:36周安妮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空心化小镇

周安妮

一、宝丰镇概况

宝丰镇为平罗县辖镇,位于平罗县城东北部,距平罗县城24公里,距原惠农县驻地马家湾镇14.6公里。地处东经106°43′,北纬39°02′之间。东靠惠农县礼和乡,南邻灵沙乡,西与黄渠桥镇毗邻,北和惠农县庙台乡接壤。镇区面积1.2平方公里,南北狭长,呈带状分布格局。2002年平罗县开展合乡并镇工作,宝丰镇将吴家湾、罗家湾两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吴家湾村民委员会。此时,宝丰镇辖宝丰、镇关、新胜、吴家湾、陆渠、渠羊、中方、马家桥、新渠9个村民委员会。

平罗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管辖,其东滨黄河;西以贺兰山中岭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毗邻;南连银川市贺兰县;北接石嘴山市惠农区;西北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区接壤。平罗县凭借着贺兰山与黄河水的天然屏障,被誉为朔方之天堑。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历史内涵,绮丽的黄河生态使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人民,世代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创造着灿烂而新奇的地方文化。宝丰镇属于平罗县境内的一个回族聚居乡镇,是平罗回汉文化的荟萃地之一,位于平罗县西北 25 公里处,地势平坦辽阔,属于宁夏北部平原地带的黄河灌区下游,交通便利。文献也记载:“宝丰地势平曠,土脉蜿蜒,系贺兰山尽干,北山面河,萦回环抱,高关耸峙于西北,昌润环绕于东南。”故宝丰镇有地宝物丰之称,五谷丰登之意。土地种植面积虽以稀为贵,但潮湿的环境,令土壤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历史上,宝丰镇人杰地灵,环境独特,是宁夏建置较早的地方,相继在此设立过县、区、乡、回族自治区等。由于行政区划的不断变化,宝丰镇曾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宝丰镇回族人口已超过万人。据 1990 年统计,其汉族人口总计 2367 人,回族人口总计 12741 人,回族人口占到 84.3%。截止目前,宝丰镇是平罗县回族人口最多的两个乡镇(即灵沙、宝丰)之一。

二、宝丰镇现状

自2000年以后,大批年轻劳动力开始往24公里之外的平罗县城搬迁,尤其在2013年前后该镇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改建为幼儿园之后,上初中只能到24公里以外的县城区上,因此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或举家搬迁或到县城租房子,家中只留老人;近年来,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从小学送到县学校; 曾经繁华热闹的小镇,如今都只剩下空宅及荒草,整条街道都见不到几人。因为少人居住,空房子在经历了风风雨雨有无人气后,墙上斑驳掉皮,院子的大铁门锈迹斑斑,透过倒塌的院墙可以看到院里杂草几乎齐人高,老房子已遮挡不住风雨,房顶开始破损、漏雨,有的房边的小树无人照看,肆意生长,将房顶顶破,墙也被挤倒。无声的公路,寂静的小巷,破败的房屋,小时候热闹的喧嚣不见了,家家养狗养羊养鸡的动物叫声也不见了,随之一起不见的还是活力与生机,这样的寂静近乎可怕,晚上一过8点全镇都进入了黑黢黢的暗夜之中,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而我们曾经热闹的有些吵的小镇,也消失了。

三、原因分析

推拉理论认为,人口迁移有两种动机。 一方面,居住地有推动人口迁移的力量,另一方面,迁入地有力量吸引人口迁移。这两种力量的共同或单方面效应导致人口迁移。从推进人口迁移力的角度来看,生活环境和人为因素是两个主要方面。严酷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直接导致人口迁移。其次,人的因素是促进人口迁移的另一个基本力量。移民地的劳动力需求和移民地与移民地之间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的差距。

(一)迁出地的推力

“空心镇”的存在,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恶化了农村居住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农村和谐发展。农村“空洞化”现象在农村家庭“空洞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在城乡显著的比较利益驱使下,农村年轻一代大规模的转移使农村人口结构非常态变更,出现“386199”现象。这组数字代表农村留守人员三类,分别以妇女,儿童和重阳三个节日为代表。“38”代表女性,“61”代表儿童,“99”代表老年人。 这组数字的含义是,年轻和中年劳动者在城市工作。 他们构成“空心村”的主要成员,以弱势群体的事实身份承载留守生活的诸多困难,“老无所养,幼无所依”。随着城市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年轻的劳动力流入城市,打工时间和空间距离的不断增大,使那些有子女外出务工的农村老人成为留守老人,老人本来就是一个极需要关怀的群体,儿女的外出直接带来了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甚至一些老人还要照顾孩子,从事农业生产。在城市,老人一般有养老保险,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而在农村中,老人的抚养主要由自己的子女来承担。儿女进城工作,老人的生活便无人照顾,对于疾病也是采取“能忍则忍”的态度,情感孤独,在精神上也得不到慰藉。

(二)迁入地的拉力

小镇居民绝大部分外迁至24公里外的平罗县城,青少年就读于县城中小学,年轻人由于不愿意在家乡务农而在县城打工,开饭馆。这些迁入县城的居民主要受到县城对劳动者的需求以及他们迁入的地方的较高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吸引。村民们面临着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现代“社会”。

四、结语

农村“空心化”是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农村“空心化”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农村系统退化、可持续能力下降,农村环境卫生恶化,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空化等等后果。在此背景下,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及时推进农村“空心化”转变过程。

宝丰镇,一个人们世世代代生长的地方,一个承载着我幼时记忆的乡村,不仅在文化意义上已经开始消失,而且还面临着地理上消失的危机。宝丰镇之下的各个乡更是如此,经济发展落后,年轻的一代迫切的想要进城,或者是不愿意耕地,或者是城市的吸引力更大,使得小镇的生命力渐渐流逝,成为城市化浪潮中数以十万计消失的农村中小小的一粒沙,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得农民不再流连在家乡,宁愿离开家乡,在竞争激烈的城里谋生存,即使城里的房子没有小镇的房子大,即使在城里的生活压力让人喘不过气,也不愿意回到农村。如今,问题的关键是: 城镇文化该何去何存,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的生存状态在日益瓦解。村庄,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村庄的消失,同样也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瓦解。这些一个一个消失的“空心村”,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参考文献:

[1]刘宇明.转型期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1

[2]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巧与整治实践[J]. 地理学报,2009,(10):1193—1202

[3]曾学龙.贫困地区“空心村”现象的出路与新农村建设探讨[J].甘肃农业,2006,(10):31

[4]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唯实,2004,(4):83—86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空心化小镇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什么也没有小镇(1)
小镇小镇真热闹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美欧中产阶层遭遇“空心化”
穿毛衣的小镇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
“人口的迁移”教学设计(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