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全”家庭关系对青少年教育的负面影响浅析

2018-10-21 10:08曹玉龙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理念青少年

曹玉龙

摘  要: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家庭关系是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说“不健全”家庭关系对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极大。围绕家庭关系“不健全”的三种表现,探讨家庭关系与青少年家庭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家庭关系  青少年 家庭教育 影响

家庭关系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健全”家庭关系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不完整、不和谐的关系,既包括显性层面的家庭成员角色的“缺失”,也包括隐形的家庭成员间教育理念的不和谐或者整体一致失误。

基于此,“不健全”家庭关系主要有三种表现:第一家庭成员角色“缺失”,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个角色离世或失踪;第二家庭成员角色貌似完整,但至少有一个角色并不在家庭教育中及时出现,主要指异地工作分居、离婚;第三家庭成员角色完整,但是家庭教育理念集体出现失误或者错误。

第一,家庭成员角色缺失,尤其是父母一方或双方的缺失,往往容易導致这种家庭的孩子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自卑感,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典型表现为不合群,对他人的信任感低,要么独来独往寡言少语,要么具有一定的过激性,甚至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这种心理隐形的创伤往往是学校教育所很难补救的:父亲角色的缺失往往导致其缺乏安全感,母亲角色的缺失又容易导致其缺乏温和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技巧。在学校教育的德育层面,要想获得效果,往往要对症下药。比如缺失父亲角色的孩子班主任最好是男班主任,如果这个班主任能够走到其内心,尤其能够填补其缺失的父亲角色,让其觉得班主任就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德育工作更容易有成效;反之亦然。但是,这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必须得对其真心诚心对待,必须细心耐心,真正做到“师者父母心”才可能产生良好作用。一旦这种角色缺失得到暂时的“补救”,这类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罕见的“乖顺”,他们内心更易对“补救缺失角色”的教育者产生极深的感激感恩之情,在其内心中,此时教师已经不再是现代教育中教师的概念,更像古代传统教育中的“师父”角色,往往这种师生情会更长远,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第二,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往往导致其性格上出现偏差。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不在岗”的孩子,女孩典型表现为缺安全感,男孩往往表现为缺乏担当和勇气,易优柔寡断,不敢直面困难;母亲角色“不在岗”的孩子,女孩往往表现为更易早熟,男孩的典型表现往往是不善于沟通。家庭角色缺失的青少年在青春期时,往往更容易早恋,但是在恋爱过程里更容易把对方当成家庭缺失角色的“补位”。李玫瑾在演讲中曾说:家庭中母亲角色缺失或者母亲角色不优秀的男孩,更容易早恋;家庭中父亲角色缺失或者父亲角色不优秀的女孩更容易早恋。其实这样的青少年往往就是为其缺失的家庭角色寻求“补位”或者“替代”。在敏感的时期,家庭角色的缺失甚至会导致这类孩子在青春期表现出抑郁症、狂躁症等病例表现,如果及时进行干预和适当治疗,青春期后往往可以取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第三,家庭角色貌似完整,但是教育理念不一致;或者教育理念一致,但是出现集体一致失误或者偏差。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教育理念不一致,身处这种家庭关系的孩子往往做事没有标准,性情易失控,更易跟别人发生冲突,且非常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而如果教育理念出现一致失误的家庭教育后果更严重,这也是目前我国家庭教育失误的最典型表现,尤其是独生子女教育中表现更典型,要么过于宠爱甚至溺爱,出现“小皇帝”现象;要么过于严格,出现“狼爸狼妈”现象。笔者在工作中曾亲身见证一个男孩。爸爸告诉他:谁敢欺负你,就使劲打回去,出了事,爸爸给你担着;而孩子的母亲是个幼儿园教师则明确告诉他:如果别人欺负你的话,一定不要动手,在学校发生找老师;在外面发生找爸爸妈妈。这个孩子经常跟别人发生冲突,自己非常痛苦,曾对我哭诉——自己不知道该听说的,感觉自己很分裂,总是两个声音在打架。

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和一致失误其实是一种错误,都属于教育理念不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出现问题是造成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核心因素。

综上所述,家庭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关系的角色完整和教育理念的一致正确是良好家庭教育的根基所在。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第一,家庭关系中角色要完整,这种完整意味着角色的理顺和角色的有序。家长有义务给子女建立和营造一个理顺的有序的和谐的家庭角色关系。留守儿童家庭、离异家庭、异地分居家庭是最容易出现家庭教育问题的家庭。

第二,家庭教育在理顺家庭角色后,更要理顺家庭教育理念。 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学习,家庭教育亦是如此,父母更应该与时俱进,更应该与子女共同成长,做一个学习型家长是新时期家庭教育对家长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的家长首要的是更新和学习新的家庭教育理念,这是科学的家庭教育的基础。

第三,家校要及时沟通,力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如指掌后,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对于青少年来说,尤其是高中或者中职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学校教育对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错过这个心理学称之为“性格可塑期”的阶段,这类家庭关系“不健全”的青少年就很难再形成健康的心理,至少心理上的“残缺或畸形”很难得以修补和纠正。

当然家庭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诸多方面共同发力才会取得成效,很多因素既是预设中的又是不断在生成中的,但是不管怎样家庭关系的构建和理顺是其应有的内容之一,这对于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都有极大的影响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敏洁,涂建华.家庭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读写算:教师版,2016(24):9-10.

[2]胡大奎.浅析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之关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3):24-24.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理念青少年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用心处事
幸福的家庭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