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评价

2018-10-21 10:49郭玲玲王珂赵艳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郭玲玲 王珂 赵艳秋

【摘 要】 目的: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0例偏瘫脑梗塞患者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运动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护理满意度。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显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血流峰速度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明显,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 早期运动护理;偏瘫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

文章编号:WHR2018052074

脑梗塞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偏瘫是脑卒中患者主要的致残表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皮肤紫绀等,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次旨在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偏瘫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9.5±11.5)岁,左肢偏瘫23例,右肢偏瘫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7~85岁,平均年龄(71.5±13.5)岁,左肢偏瘫22例,右肢偏瘫13例。将两组偏瘫脑梗塞患者基本资料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偏瘫脑梗塞患者均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CT等检查,病情确诊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运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抬高床头,每次2小时[1]。2)利用小枕垫,垫高患者的脚后跟,使小腿处于一种悬空状态,使其与创面保持30°,协助患者足部、踝部进行内翻、外旋的被动运动将频率控制在30次/min。3)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对膝关节进行屈伸运动,1min为1组,每组20次。4)自肢体外端向近端对肱二头肌、股四头肌、排肠肌进行按摩,按摩时间10min/次。5)鼓励清醒的患者让其进行主动练习,首先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对踝关节进行内翻外旋运动,20min/次[2]。6)对臀大肌、肱四头肌、股二头肌等进行长收缩训练,以收缩5s,放松5s为1组,连续进行25组。7)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协助家属来指导患者进行练习,入院后5天起,每日3次,分别于上午、下午、睡前,连续10天。

1.3 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偏瘫脑梗死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量表来进行评估,总评分大于90分以上显示为非常满意,总评分大于75分以上显示为一般满意,总评分小于75分显示为不满意,评分越高,显示护理满意度越高。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9.0软件分析,两组偏瘫脑梗死患者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属于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表示;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属于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为两组患者资料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2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出现下肢静脉血栓9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7%(9/35),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χ2=5.285。

2.2 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对比

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對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偏瘫脑梗塞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下肢静脉血栓,为避免其发生,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和运动,避免其影响患者的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静脉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有研究显示,早期运护理可以明显改善脑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血流流速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早期进行运动可以推动下肢静脉血栓的血液流速,避免其产生血栓。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踝关节、膝关节、肱四头肌、股二头肌的锻炼,并利用按摩来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流,在进行锻炼其间家属应陪同练习,增加锻炼效果[3]。脑偏瘫患者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卧床治疗,导致患者血液瘀滞在血管中造成黏稠度上升,增加下肢血栓的发生率,早期进行下肢运动护理,是促进静脉血液流速的方法之一,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流峰速度,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若不进行规范的运动,无法达到进行运动的效果和目的,所以在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前需要由专业的人士来进行指导训练[4]。

综合上述,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明显,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探索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静.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46):20,24.

[2] 程志芸,江慧,王志斌,等.评价分析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17):161-162.

[3] 张丽霞,阿娜古丽·司马义.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16):3266,3268.

[4] 马萍.早期运动护理对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16):162-164.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