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解析该片成功的要素及其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2018-10-21 21:53叶子郁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我不是药神情感共鸣

叶子郁

摘要:《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事件,映射社会现实的同时,影片在剧作结构、角色塑造、叙事节奏、视觉风格上等都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力求获得观众更为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影片演绎的是百姓身边饱受慢粒性白血病病痛折磨而面对高昂药价却百般无奈的特殊群体,深入刻画了市井小人物的真实命运,在情节发展中跌宕起伏,有着深刻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我不是药神》;社会现实;类型层面;情感共鸣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优秀的国产商业类型片,从众多精彩纷呈的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和大众的一致好评,对于国产类型片来说,是唤醒现实主义电影创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一次自我救赎。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影片类型、角色塑造、叙事节奏、视听风格等方面解析该影片的成功之处以及产生的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根据真实事件的改编片

该影片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我不是药神》用商业片的模式很好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是个靠走私印度保健品维持生活的落魄商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走上了贩卖印度格列宁的道路,刚开始,他只是为了赚钱,可随着走进白血病人的生活,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血淋淋的现实,程勇从500进价卖5000赚的盆满钵盈,到2000进价卖500做赔本生意,他发生了“辛德勒式”的转变。

编剧把现实中因自身患白血病迫于病痛折磨与经济压力去找药,随后才发展为给病友带药的陆勇,改编成了一个起初代购是为了挣钱、后来同情患者不赚差价代购、再到后来倒贴钱帮患者买药的健康人------程勇(徐峥 饰),故事情节与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人性的转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类型片成功的决定要素

(一)影片风格:大胆与真实

《我不是药神》的影片风格大胆、真实,不掩饰、不克制,既能让观众放声大笑,又能让大家嚎啕大哭,作为商业类型片,必须要有渲染和煽情,对整个事件需要有一定的情感投入,再加入一些表达引导的空间,才能精准的达到电影表达的目的与内涵,让更多的人有情感共鸣,是本片的独到之处。

(二)演员的表演和设定

影片的成功离不开优秀的演员,里面的演员表演和设定都很到位,对讲好故事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在《我不是药神》中,没有一个出戏的角色,角色的塑造着重关注市井小人物,充分展现人性的光辉。

从影片主角——程勇的塑造来说,人性光辉展现最饱满的手法就是让他最开始跟病人们没有关系,他不是病人,最后却最后放下一切去拯救他人,将人性中的善、恶、美、丑、贪描绘的淋漓尽致,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才是一个完整、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

跟着程勇卖药的四个病友——吕受益、刘思慧、刘牧师、彭浩(黄毛),他们都是直接或间接被病魔摧残的平凡小人物,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和所代表的社会群体,影片对他们与命运及病魔抗争的悲惨境遇进行了丰富具体的展示,使得观众对病患群体给予更多的同情,对他们的生存环境有着感同身受的认知。

几个“反派”人物的设计—曹斌(程勇前妻之弟,一名警察)、卖假药的张长林,他们因为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在影片最开始时站到了程勇的对立面,但最后又选择成为程勇的“队友”。影片设计的亮点还在于:主角的光环不只是来自朋友的肯定,还得到了“敌人”和“对手”认可。一部优秀的电影,不止要主角突出,各类人物也需立体丰满,才是讲好故事的基础。

看完这部电影,观众并不只被程勇打动感染,而是对于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一部群像电影来说,是很大的成功。

(三)故事情节与综合要素

類型片要想取得成功,故事情节必须要有非常标准的缘起、发展、转折、高潮和结局,有非常能吸引观众看下去的冲突、矛盾、悬念、结果。除此之外,角色的设计、视听效果的渲染,能引起观众共鸣的社会焦点,都决定了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要通过精心设计,使其成为好的“商业类型片”,两者的完美融合,才能促成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成功影片。

三、影片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我不是药神》讲述了一个通过真实事件而推动的医药改革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医疗公平的思考,国家也逐渐把抗癌药纳入了医保范围。想要实现全民病有所医,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药研发能力。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国务院常务会确定的相关措施要抓紧落实,能加快的要尽可能加快。”明确要求这项工作要进一步“提速”:“对癌症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在影片《我不是药神》讲述患病群体用药难题,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讨论后,特别批示有关部门,要“急群众所急”,推动相关措施加快落到实处。

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物群体构成的,中国的电影产业需要艺术创作者们亲身深入生活,仔细观察并体验生活,直面社会问题,形成真正研究人生的幸福和苦难的概念,了解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命运,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社会生活,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

电影作为一项艺术产业,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并行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美学意义,近年来,我国一再倡导和激励文艺作品要拍出内涵和深度,培养出国民更高的审美水平和人文情怀,思考社会公平和人生价值的问题,《我不是药神》的创作者做到了这一点,为广大艺术创作者树立了榜样,为推动我国整个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创作吹响了集结号。

猜你喜欢
我不是药神情感共鸣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情绪煽得再准点就更好了”
《我不是药神》:现实题材的商业片表达
“自我较劲”成就《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与宁浩五度合作 徐峥:电影营销越来越难做了
《我不是药神》在沪举行发布会
《我不是药神》海报特辑双发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
论治愈系插画的精神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