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社交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

2018-10-21 23:43杨斌鹄
传播力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舆论受众信息

杨斌鹄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舆论反转事件不断发生,一方面不准确的内容,来回变化的“剧情”,使公众在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中频频“尴尬”,引发公众对媒体及社会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一些正规媒体在未核实事实之前,便跟风转载报道,发出评论,但随着时间推移新闻事实却不断变化,等真相浮出水面与最开始的报道内容已经大相径庭,甚至完全反转,媒体反倒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这样的情况削减了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扰乱正常的舆论秩序。

一、社交媒体环境下舆论反转现象分析

案例1

2017年8月10日,一大妈在地铁怒怼cosplay女孩的视频火爆网络。事件引发社会热议。然而仅过了几天,在相关媒体的深入调查下,该新闻被反转,原来cosplay女孩和這位斥责大妈互相认识的,而且女孩承认自己是有偿拍摄。

案例2

2017年8月31日,陕西省榆林一院绥德院区的产妇马某从病房5楼坠亡,此事经媒体报道,引发大规模讨论。随着卫计委公布调查结果,院方和家属陆续公布证据,微信微博中的大V不断发表意见,使得公众舆论的焦点一次次发生偏移,该事件也被评选为“2017年度十大反转新闻”之一。

为什么近年来舆论反转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势头?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根据这一理论,舆论反转事件的成因,可以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受众和传播媒体四个方面追溯原因。

第一,从传播内容上来说,被舆论反转的事件大多消息来源不完整。当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简短、零散的信息被受众尤其是媒体选择并传播后,往往会导致事件片面或失实。不完整的消息源是碎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舆论反转事件的导火索。纵观近年来发生的舆论反转事件,如庆安枪击事件、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起源皆是几张照片、一段视频或是一篇媒体报道,所公开的信息很少,甚至没有事件当事人的发声。但是就是这些信息不完整的事件在媒体的报道、网络意见领袖的煽动下,受众跟风站队导致前期舆论的一边倒,谣言纷飞。

第二,从传播主体上来说,许多被反转的事件,都是首先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布,信息传播者因为缺乏新闻专业采写能力,偏听偏信,或者采访中只采访了单一的信息来源,没有多方采访,相互验证。同时,民间意见领袖,一些粉丝众多、影响力大的“大V”,在没有核实内容是否真实的情况下,情绪化的评论,进行“二次传播”,带动更多的受众参与到热点事件当中,左右了舆论的走向。

第三,从传播受众上来看,网民是此类信息的主要受众。而网民是一个松散、无组织的群体,由于人类社会中的“羊群效应”,大部分人会保持一致的感官、思考和行动。在热点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个人意见极易被群体左右。

第四,从传播媒体上来看,《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等新兴的互联网传播空间的圈层特性、信息的订阅推送等特性促使意见积压发酵。凯斯·R·桑斯坦提出了“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这一概念,由于人们接触信息是个性化而不是全方位的,因此受众只听自己选择的东西和愉悦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将会把自身桎梏于“茧房”之中。在新媒体传播中,这种“信息茧房”效应更加明显。订阅式的阅读,机器算法式的新闻推送,使受众用户会主动提取或者被动接受关于该事件自己感兴趣并且认为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像以往那般对于媒介的信息全盘接收。

二、预防舆论反转,增强媒体公信力

舆论反转偶然出现是正常的新闻现象,但是如若新闻反转经常性的出现,则是一种非常态的新闻现象。如何防止舆论反转事件的出现呢?笔者认为:

第一,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上传播虚假信息、造谣应该受到法律制裁,从制度层面打击虚假、错误信息的传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网络治理观”,阐明了中国由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宏观思考、战略部署和政策主张,也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开展网络整治,让“正能量”,让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刻不容缓。

第二,正规新闻媒体要发挥“定海神针”作用,新闻内容要专业客观,不能把关不力、抢发新闻,制造更大混乱。例如,由于榆林产妇坠楼事件发生多次反转,网络上出现了对于媒体不信任的声音,部分网友批判媒体未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某报在采访事件发生当天值班的助产士时,由于极具引导性的问题对该助产士进行提问,有将舆论引向批判医院的方向的意图,引起了网友的不满,纷纷指责该报“不专业”。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媒体在舆论反转事件中更应坚守职责,发布新闻应客观,对于信源的核实要谨慎。

第三,公众要学会理性思考,不要偏激,多点耐心,给真相浮出水面留点时间。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量大增,大众要学会如何鉴别真假,分辨是非,所以,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善良。受众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多一点理性,少一些盲从。

参考文献:

[1]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M].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舆论受众信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订阅信息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展会信息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