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数据时代个人电子信息安全保护

2018-10-21 10:51鲍正德李晨曦胡力夫
文存阅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保护措施大数据

鲍正德 李晨曦 胡力夫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数据逐步进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数据对于人们越来越重要,但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提出挑战。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能手机的使用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挑战出发,提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

1.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大数据不断地被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提出挑战。大数据时代用户数和用户信息量已经与企业的盈利密不可分,而目前多数企业在用户数据保护措施上存在着很大的工作缺陷。大数据的数据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在我们日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的各类APP进行订餐、导航、学习、娱乐前,都需要我们授予某某权限、同意某某协议或者进行实名认证。大多数的使用者在授予权限和个人信息时,都不会去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甚至于直接点击同意不做任何的考虑。这无形中加大了我们的通讯录、短信、照片、个人身份证等敏感隐私信息的泄露风险。如何有效保护个人电子信息不被泄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1]

2.保护措施

2.1建立和培养个人电子信息安全意识

个人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建立起电子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为了更加的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我们需要安装大量的APP,各类手机APP的不断出现,使得我们的手机屏幕像超市商品架一样的琳琅满目。[2]但由于缺乏个人电子信息的保护意识,人们往往不会去考虑自己所下载和使用的APP是否具有安全性,会不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在需要进行权限授予和进行个人实名认证时,习惯性的不假思索的进行相关的操作。这样的使用习惯,无形之中增加了个人电子信息的泄露的风险。个人信息的泄露,轻则骚扰电话不断;重则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严重到人身安全。所以,在我们使用智能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应当建立和强化自身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平时注册使用APP时限制敏感隐私权限的授予、不填写个人关键隐私信息,不给犯罪分子任何可乘之机。

2.2养成良好使用习惯——警惕社交网络的各类推广活动和连接未知的WiFi账号

QQ、微信作为我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平台,上面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推广活动,而这些活动大多数打着免费赠与某种优惠的旗号,实则为了获取个人隐私信息。我们需要警惕优惠的背后,所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对于各类的推广活动少参与或是不参与才是有效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最佳办法。

在当今无线流量套餐并未带来实际便利的情况下,人们更多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使用WiFi进行上网连接。WiFi万能钥匙等WiFi破解工具的出现则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的、不需要密码就能连接WiFi 。免费的WiFi节省了流量,也带来了风险。一旦不甚连接到了不法分子设置的钓鱼WiFi,手机就很容易被发扫描,而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输入了账号密码等信息,对方就能轻易获取。连接未知的WiFi账号,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2.3积极运用现有技术手段

在个人电子信息泄露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除建立起个人电子信息安全意识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应用现有的智能手机安全保护手段保护我们的电子信息。我们能够简单运用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安装和定期更新病毒防护软件

智能手机和计算机都已经成为了个人电子信息泄露的高危地带,安装和定期更新病毒防护软件,能够在我们日常使用手机下载文件或者瀏览网页,特别是授予过敏感权限APP运行时提供安全防护,有效的隔绝病毒对手机的入侵,从而降低个人 电子信息泄露的风险。

(2)设置安全系数更高的密码保护

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已经逐步普及。在手机支付、相册和个人文件等手机应用上使用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可有效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如果手机没有应用上这些技术,也可以通过设置数字、字母、特殊符号混合的更加复杂的密码提高密码强度。

(3)更换手机或长期不实用手机时,删除重要数据

收入的提高,让人们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去对自己的智能手机进行更新换代或同时使用两部以上的智能手机。而在我们更换手机或者是长期不使用手机时,将手机进行格式化或删除数据并进行数据覆盖(手机格式化后,可放入一些音乐或不重要的文件将内存中之前的数据进行覆盖)防止不法分子恢复数据而导致个人重要电子信息泄露。

结语: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使用智能手机所面临的信息泄露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对个人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构成了巨大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立起个人电子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的智能手机使用习惯的同时,积极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保护从而保护个人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程海.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0):64+70.

[2]李博,高书强.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电子信息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8(07):91+95.

作者简介:

鲍正德(1989年—),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胡力夫(通讯作者)(1999年—),女,汉族,四川简阳人,本科,重庆理工大学,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李晨曦(1998年—),男,汉族,贵州贵阳人,本科,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猜你喜欢
保护措施大数据
保护措施
关于林业造林技术的研究
浅析武汉老房子里份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基于区域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