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曹操用人思想影响的毛泽东

2018-10-21 14:52李宇轩
文存阅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曹操

李宇轩

摘要:曹操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后世人们对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文学才能叹服之余,其用人之手段、政策,亦为后世所敬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亦是深受影响的其中之一。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与看法,亦随其阅历、经历而不断发生变化,趋于肯定、褒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时期,其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公平开放、唯才是举,都可以从曹操用人思想中找到影子。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用人方面也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者应有的原则。

关键词:曹操;毛泽东;用人思想;德才兼备;唯才是举

无论是读过《三国志》,或是《三国演义》,曹操这个人物,是东汉末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其非凡的军事才能,舍我其谁的豪迈之气,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因其所取得的成就,都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擒吕布、灭袁术、败袁绍、征乌桓、平马超、破汉中,虽经历过“赤壁之敗”、“汉中之失”,但是曹操一举平定中原、统一北方,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地理版图。为政上,惩治豪强、稳定局面、唯才是举、尚礼重法,稳定了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使当时饱经战乱的中原与华北地区,其社会经济生产力的得以迅速恢复,奠定了西晋统一的物质经济基础。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更多体现着其“奸诈”的一面,但真实历史的曹操,更应是一个“治世之能臣”的正面形象。我们党的伟大革命领袖毛泽东,博览群书,对于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事件和人物知之甚深,如果说毛泽东在军事指挥的方面受到曾国藩的影响较大,那么其用人思想上,眉宇之间都和曹操的有着极大的相似。

一、毛泽东对曹操的多次评价

毛泽东作为带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走向胜利的伟大领袖,其对曹操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的贡献有着极高的评价。但是根据史料探索,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些“先抑后扬”的味道。以如下两条实例作为论证:一、1913年11月,年轻的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写道:“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尚已。”①学生时期的毛泽东在当时所说的这番话,认为只要具备“天时”,而且善加利用者,都可以成就一番大业,并且认为无论是曹操,诸葛亮、孙权等人也是如此,在成就了他们在历史的地位。从另一方面也看出,毛泽东这时期对于曹操的能力和手段,评价相对缺乏客观性,认为“天时”才是曹操等英雄人物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忽视人对于历史和时代的贡献。二、1916年7月,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在论及大总统黎元洪下令惩办洪宪帝制祸首杨度、孙毓筠等八人时说:“此衮衮诸公,昔日势焰熏灼,炙手可热,而今乃有此下场!……王莽、曹操、司马懿、拿破仑、梅特涅之徒,奈何皆不足为前车之鉴?”②此番说法,毛泽东将支持袁世凯,开历史倒车的杨度等人同曹操等历史人物相提并论,认为曹操同袁世凯一样,是一个想称王称帝的历史投机分子,一个恶人。这两条毛泽东对于曹操做出的评价,这些都是学生时期毛泽东对于曹操的认识,无不体现出毛泽东并不十分认可曹操的历史价值,多有嘲讽等贬低曹操的意味。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以及阅读鲁迅先生评价对曹操的文章等多方面影响,毛泽东对于曹操的评价趋于正面、肯定。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曾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和发展。”③1958年11月,毛泽东在河南接见地方干部时又说:“曹操这个人懂得用人之道,招贤纳士,搞‘五湖四海,不搞宗派。他还注意疏浚河道,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④极大体现毛主席对其用人思想的肯定。1975年毛泽东同他人道:“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都对统一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司马氏一度完成统一,主要就是他(曹操)那时打下的基础。”,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于曹操的关注度很高,评价随着其自身阅历的充实,愈发中肯、详实,趋于肯定。尤其通过正面评价曹操的用人思想,肯定曹操的用人政策,毛泽东对曹操的雄才大略深感钦佩,同时自己也进行了借鉴,在其走上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从毛泽东的用人思想中,都能找到其借鉴曹操的用人思想的缩影。

二、曹操的用人思想与毛泽东的异同

(一)曹操用人思想形成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的察举制度到了末期,腐败程度已经到达空前,由地方大族和所谓的“名士清议”所垄断,几乎已控制了选举,所举荐之人,多为这些豪族之亲友、朋党,埋没打击了那些真正有能之人。曹操作为当时割据一方诸侯,他认为达成一统天下的霸业。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他极为注重人才的贮备和获得。他深知人才资源是远比土地和城池更具优势的。因此为了获得更多人才的支持,他在当时提出了极具开创性的观点-“唯才是举”。为此曹操于203年发布了《论吏士行能令》、210年发布《求贤令》以及217年发布《举贤勿拘品行令》,都是这一观点的延续和发扬。在这一政策之下毛玠、崔琰、司马懿、辛昆等一批名士都聚集到了曹操的账下。曹操能做到不以其出身是否高贵、亦或是否品行有缺的进行选才任用,只要能以其文治武功,为其曹魏集团带来利益者,皆为曹操所接纳,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曹操一统中原,建立魏国的栋梁之才。从其颁布的征辟政令以及在军政中的用人标准来看,曹操不拘一格,任人为贤,总是能在正确的时机任用正确的人做事,体现了其远见卓识的智慧,是其之后“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归纳起来,曹操用人思想表现在:1.任用人才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始终将任人选官同当下首要任务相关联。208年曹操南下荆州,刘备东渡江夏而逃,荆州地区最高统帅刘琮不战而降,曹操任用荆州当地官员王璨、蒯越、刘巴等人,以在地人管理荆州事务,极大的安抚了民心。2.敢用人、不拘小节、不计小过、敢于任用那些有过失、有非议的真才学识之人。做到“唯才”。官渡之战时,曹操在两军对阵之时接纳了投诚的军师许攸,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敢用许攸“奇袭乌巢”的计策,曹操化被动为主动,击败袁绍十余万大军,为后来统一河北打下坚实基础。3.勇于创新打破门第观念,将才能放在首位,更多寒门精英能够进入朝堂,参与国家建设。曹操的贴身护卫典韦、许褚,之前都是出身行伍的普通士兵;张辽张郃等魏国名将,之前也都是其他诸侯的将军,曹操量才而定、委以重任。中原地区也因为这些人才的努力,成为三国中最富庶强大的一方。4.注意辩诬,能够注意排除流言诽谤,敢于放手使用人才,给予人才极大的自主空间。关羽攻樊城时,曹操集团被动,危急之时使用徐晃等人,大破关羽,成为挽救了魏国的危急。

(二)毛泽东用人思想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形成

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以及社会实践中,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客观根据中国社会前景与革命形势,为党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我们党鲜明的用人选人政策。根据史料对于毛泽东的语录、会议发言以及回忆录中不难发现,毛泽东的用人思想特点十分显著:

1.任人应“为贤”。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明确的界定:“在这个使用干部的问题上,我们民族的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者是不正派的路线。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历史的教训无数次告诫我们,用人唯亲,必将导致严重的腐败问题,从而丧失人民群众的支持,无论立党、还是治国,最终结局都是惨痛的。

2.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最早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言时提出的是“才德兼备”,而不是“德才兼备”。而德才兼备的提出,是按照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来选拔衡量干部的具体标准。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要求的德才兼备,是要党的干部“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同时,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够独立解决问题”⑤。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继续坚持德才标准,提出“又红又专”的方针,即要求党内干部思想要向党组织组织靠拢,同时学习掌握专项技能,搞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兼顾非党干部,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说,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毛泽东选人用人思想中始终处于核心的地位,也更体现了毛泽东的用人思想具有延续性、统一性,尺度和具体要求也根据社会变化不断调整,得以适应中国实际国情,更好团结人民群众。

3.知人善任的用人谋略。知人善任是毛泽东选人用人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特征。知人善任有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必须识别干部。毛泽东同志强调“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是全面、辩证、发展的识人方法。其次,必须善于使用干部。毛泽东同志曾经精辟地概括,“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用好干部是领导工作的基础。在这一点之上,毛泽东就是一个极善用人的一名军事家、政治家。军事方面,抗战时期,30多岁的粟裕展露出卓越的才华,其所在部队在1938-1943年歼灭日伪军达到10万人,虽然出身平凡,但是粟裕的成长就和毛泽东的关照分不开,成就了后来的一代名将;政治方面,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启用陈云主持全国财经经济工作。通过陈的努力,结束了国民党政权留下的10多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两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用好人、用对人,对于一个政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建设有着多大的作用。

4.关心爱护的用人原则。毛泽东历来把干部看作党的宝贵财富,提出不但要善于使用,而且必须善于爱护。使用和爱护相结合是毛泽东选人用人思想的又一特征。

5.民主集中的用人制度。在毛泽东用人思想中,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中”表现为党的领导,表现为党管干部的原则,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用人的正确方向;“民主”则表现为群众路线的用人方法在用人制度中的贫彻。只有广泛地发扬民主,倾听来自下级和群众的各种意见,才能对干部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用人的公道、正派。

(三)不难发现,通过对比曹操和毛泽东,二人在用人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1.重视人才,求才若渴,懂得在用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推崇唯才是举的选人理念。无论是用人选人,二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毛泽东提拔粟裕,还是曹孟德委任张辽驻守东南,都是通过合理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于人才能力的正确认识。

2.二人的性格。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毛泽东亦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豁达,通过文学和军事上的作为进行对比,二人的性格都具备了强烈的自信心、做大事不拘小节、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以及率真的相似之处,二者同时具备成为英雄的气质。这也不难理解,二人在用人、识人和选人上的相似手法。任命他人,能够给予受聘者极大的自主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某干部在出现一些不好的流言和诬陷时,往往也不会盲目听信,而是积极求证,了解真相后再评价。这一点上,曹操和毛泽东各自人生中最重要的对手-袁绍和蒋介石,在人才任用和选拔中使用的政策和标准,与曹操和毛泽东的观点是相悖的。这也间接决定了最后战争胜利的归属、成败。

3.敢于打破传统观念。东汉时期的选举多数被豪族垄断,给当时东汉人才选拔造成较大的阻力。曹操敢于“冒天下之不韪”,打破固有选才标准,以才能作为首要标准,是在用人思想的一大突破。同样毛泽东在用人方面不仅重视团结工农群众,同时也大胆使用资产阶级、地主家庭出身的人才,和平解放北平,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力主傅作义之女傅冬菊作为联络代表,无不体现了亲情与政治智慧并重。建国后,社会经济百废待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大力启用国民党时期各行各业的精英,这些无不体现了这一思想。

通过分析,毛泽东用人思想同曹操确有诸多接近之处,但就实际而言,二者也存在較多区别:

1.阶级属性。曹操是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代表,维护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无论其用人政令、思想如何创新,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封建阶级用人制度的一种尝试、改革,其本源还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人民群众还是遭到了无情的剥削,更不要说有机会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提拔选举的人才中很少出自寒门,而这些寒门弟子也是读书人出身,不是真正来自于农民阶级。相比较之下,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大部分干部、武装力量来自于工农,是真正的代表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

2.人才具备的品德的理解不同。二人用人思想都重视“唯才是举”、“任人唯贤”,但对于人才具备的“德”理解,二人是明显不同的。曹操眼中的德,更多的体现的是“忠诚”“忠君”。曹操虽然重视人才的能力,不看重人才的背景出身,但是重要前提是要求麾下的大臣必须忠于曹魏集团,这一点是曹操一直以来坚持的,实际上也是选人用人的第一标准。一旦违背曹的意愿,無论做出多大贡献,也会被曹无情清洗。曹操称王,遭到其心腹之臣的荀彧、崔琰等大臣的反对,曹操便无视其多年的功绩,对其无情迫害,毫不留情,忠于他的人,犯了错误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可见曹操认为的德,只是片面“忠于君上”的。毛泽东的用人思想坚持了唯才是举,但也更重视“德才兼备”。这里的德,就不仅是单一的忠于谁的认识,而是全面且广泛的。要忠于人民忠于党,更要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同时更要兼备良好的伦理观、道德观。而具备此种素质的有才之人,才是我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共产主义战士。陕北时期的黄克功事件、建国后的刘青山、张子善腐败案等,毛泽东对于干部处罚毫无手软。秉公处理,对于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干部,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3.服务对象的不同。东汉后期,权力已经不掌握在皇帝手中,集中在了权臣手上。曹操所用政策、用人思想,都是为了建立他的曹魏集团。被曹操提拔的人,更多的都是为曹操个人效力,所以说其服务的是个人,是曹操为首的曹氏集团。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用人思想不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而是结合了在无数斗争、革命中总结出来的。所用所选的干部,都是为了中国革命,为了人民大众,不属于某一个“个人”,更不是什么政治筹码。从这一点说,毛泽东的用人思想,是为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选才用人,而不是为了自己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毛泽东逝世后,基本没有私有财产,这一点就能看出毛泽东不为自己谋私利,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

三、总结

总体来看,毛泽东通过阅读史料,对于曹操有了充分而肯定的认识,吸收了曹操在用人上的思想的经验,又因其二者性格接近,因此在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做法。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用人思想,极大的开阔了当时用人选人的观念,但是受制于历史发展,他的用人思想还是服务封建统治的观念,并不是真正的“唯才”,而且其对于德的理解并不全面,选举上来的臣子虽然具备很好的能力,但是也多贪财腐败的情况,给人民带来了的极大负担。相较之下,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用人方面也体现无产阶级革命者应有的原则。他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同时注意公平开放,更加坚持民主集中原则,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广大的中国人民考虑的。毛泽东曾说:“我的心和曹操是相通的。”这不单单是一种对前人的肯定,更多的是从前人的经历中,吸收其伟大之处,摒除弊端,站在人民大众角度上,总结了属于中国人民的毛泽东的用人思想。

注释:

①选自《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1页.

②选自《毛泽东早期文稿》,第51页.

③选自《权延赤文集:红墙内外(上)》,第81页中的一段话.

④选自《毛泽东的读书人生》,第415页中的一段话.

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7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2]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毛泽东的读书人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盛巽昌.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5]毛泽东选集:第1、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后汉书:《董卓传》.浙江古籍出版社;第1版(2000年1月1日)

[7]三国志:《武帝纪》、《荀彧传》、《荀攸传》、《崔琰传》.中华书局;第1版(2011年1月1日).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曹操
心动杀人
山鸡舞镜
三国演义
论陈云选拔培养青年人才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看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周丽现象”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师生理想教育研究
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
曹操雅量惜才
曹操梦中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