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评论研究

2018-10-21 01:17高璐璐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弹幕

高璐璐

摘要:2016年初的《太子妃升职记》一度成为当年网络自制剧的“黑马”,引发热议浪潮。本文从弹幕视频网站——bilibili的评论作为受众反馈的基础样本,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作为切入口,探究弹幕作为新兴大众传播媒介所展现的受众需求与满足的新转变,进一步探究《太子妃升职记》的热播原因,并思考未来网络自制剧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弹幕;网络自制剧

一、弹幕:受众需求下的必然产物

《太子妃升职记》(以下简称《太子妃》)作为“现象级”的热播剧,播出后仅12小时就打破了传统自制剧的播放记录,移动端播放量达到400万次,微博话题讨论量达28.5亿,百度贴吧累计发帖8万条(1)。之后,弹幕视频平台的播放形成了第二次播放高潮。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的涌现激增了受众的需求,弹幕视频网站成为了满足受众需求的新兴平台。鉴于弹幕极强的参与性、及时性等传播特征,更为直接地加快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观看习惯,形成了陌生化的互动文化。

因此,弹幕的出现让受众实现了在观看过程中的双向互动,而互动过程中“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一种计算关系,并越来越类似于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2)由此,我们可以量化弹幕反馈的信息,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做出符合大众喜好的作品,真正做到受众参与制作的过程。

甘薇曾在《太子妃》电影版启动仪式上说,“所谓弹幕电影,并不是让网友边看边发弹幕,而是网剧播放过程中,那一千多万条的弹幕,已经被我们收集起来了。网友太有创意,他们改的那些台词,经过甄选,很有可能在电影里出现。”(3)因此,由于弹幕视频平台与受众极强的粘连性,使两者产生了新的传播样式,促进了“受众为王”时代的到来,符合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弹幕反馈的受众情况分析

弹幕评论作为一种新式的反馈信息的方法,能够从中看出整体的受众倾向,而能否满足受众需求便成了网络自制剧发展的症结所在。《太子妃》以其鲜明的制作风格在弹幕视频平台形成了海量评论。因此,本文通过弹幕评论研究《太子妃》所产生的使用与满足的效果。

(一)从受众定位上看

1.年轻化亚文化群体

《太子妃》一开始便打出了“污” “雷” “穷”的三大特征,切合了目标受众“重口味”的观看需求。从使用弹幕的受众上看,弹幕文化的受众主要为90后群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强,喜欢追求新奇与刺激,天然的宅属性与弹幕所带有的吐槽性和亚文化氛围不谋而合。(4)因此,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成为主要的目标受众。

此外,从穿越、变性等非常规的故事设定以及弹幕评论中大量的“芃哥弯成了蚊香”、“搞基吧”等新兴的网络词汇上看,都呈现了明显的反权威、反说教、反传统的心理,符合了当下青少年的心理诉求。

2.精准女性目标受众

在当下,女性儼然成为了文化产业的主要消费者,女性的消费心理和感觉体验成为了制造文化产品的主要因素。从“得女人心得天下”的市场消费观念上看,“女性向”的作品成为了未来创作的新趋势。《太子妃》中大量运用了满足女性受众需求的元素,将目标精准定位为女性观众也是该剧成功的关键。

(1)“小鲜肉”的诱惑

“男色”进入消费领域后,“身体”被物化,逐渐成为一种商品。剧中太子时常赤裸的上身加上冷峻姣好的面貌,吸引了大多数女性观众,由于“男色”的过量消耗,女性观众可以通过观察其身体,从而得到快感,满足了多数女性对于男性肉体窥视的审美需求。

(2)女性意识的觉醒

传统男性以强壮的外形优势制约着女性,让多数女性产生一种不安定的情绪。但剧中太子妃将太子扔到床上或按到墙上壁咚的设定,呈现出女权主义倾向。对于多数女性观众而言,这种形象的设定能够暂时排解女性长久以来性别地位的压制。

此外,剧中摒弃了传统的宫斗叙事逻辑,而是让太子妃成为可以团结后宫一切的女性角色。这种女性上位,不宫斗的设定,也缓解了一部分女性观众社会竞争的压力。

(3)双向玛丽苏爱情

剧中太子为太子妃保守贞洁,九王宁可舍弃江山也要留住太子妃的故事模式,带领女观众直接回到“琼瑶”时代,玛丽苏情节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女性服务的,既满足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又满足了对另一半理想化的幻想。

另外,由于剧中穿越的设定,让观众不停地在性别倒置里产生焦虑,出现了bg、bl、gl的等不同性向恋。例如弹幕中提到“没有掰不弯的直男”、“芃哥你是否还记得你是个男人”等性别问题的争论,催生了观众对性别问题的猎奇心理。

因此,在受众层面上看,精准的定位成为了该剧走红的关键原因。其中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年轻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需求,加之颠覆传统的亚文化元素的运用使得年轻观众得以“使用与满足”。

(二)从理论效用上看

“使用与满足说”由美国社会学家 E·卡茨在上个世纪60年代首次明确提出,该理论认为“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有关。”后来,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在电视领域又发展了该理论,提出电视节目的“心绪转换”“人际关系”“环境监测”等效用(5)。因此,媒介的接受跟受众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1.心绪转换的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效用之一为“心绪转换理论”,强调“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6)现代生活的压力,导致多数人无法排解焦虑的情绪,《太子妃》利用穿越元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搭建了一个逃避的空间,让观众在另一个空间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将压力释放出来,给予观众更多的满足感。

2.情感交流的需求

多数使用弹幕的人群带有明显的孤独情绪,而弹幕平台的出现实则建立了一个虚拟的面对面场景,形成了及时的交流,这种特性能够暂时缓解用户心理上的时空距离感,进而满足了观众交流的诉求。

对《太子妃》而言,情感交流的需求一部分体现在了吐槽上,例如弹幕上出现的“这剧组穷的只剩颜值了”、“剧组:我们也租不起其他场景了啊”等吐槽,通过“狂轰滥炸”自觉形成了共同关注,使观众体验到现实生活不能拥有的快感,形成了一种平民化的狂欢。

此外,当吐槽成为一种问答模式时,会产生大量跟评,进而推动虚拟空间内的交流,通过认同和共鸣,进行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

3.交往认同的需求

“使用与满足理论”中的人际关系效用包括两种,“一种是‘拟态人际关系,即观众对节目出场人物、主持人等所产生的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觉;另一种是现实人际关系,即通过谈论节目内容,可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交圈子等等”。(7)而弹幕的使用,推动了具有相同兴趣的陌生人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自觉的交往行为,从而获得自我认同的情绪。

另外,《太子妃》的走红形成了一定的讨论热度,后通过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工具的传播,不自觉的被安利,而剧情内容便成为了与他人交往的话题来源。

因此,《太子妃》以其自身的热度和极为丰富的弹幕评论领跑网络自制剧,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太子妃》实现了对于心绪转换、情感交流、交往认同等需求的满足,受众触达效果显著。

(三)从使用弹幕的心理上看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使用弹幕平台的群体有着对于当下社交、情感诉求以及求知欲望等心理需求。

另外,弹幕受众具有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他们通过弹幕平台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比如,《太子妃》中出现的“前方高能”、“立个flag”、“查水表”等小众文化的语言,这些暗语让弹幕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追求。

因此,弹幕将成为全新的表达窗口,更及时、便捷的满足当下受众所产生的剩余需求。

三、弹幕使用的现实问题与思考

《太子妃》以全新的视角,从内容制作到受众定位再到整个运营宣传都集网络自制剧的优势于一身,为国产网络自制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和借鉴。纵观《太子妃》的走红,极大程度上依托于网络媒介的发展,加之弹幕技术的渗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当然,我们承认弹幕技术与网络自制剧之间融合的必要性,但也要重视和思考发展过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青少年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主体,加之弹幕的频繁使用,让其有了特定的交流场所。与此同时,多数制作者为满足和迎合亚文化群体的口味,在制作过程中不断的增加低俗、暴露等特殊词语或场景的使用。《太子妃》中,加入了变性、同性等元素,存在衣着暴露、语言污秽等问题,存在着取悦青少年受众的问题。

尽管,弹幕搭建了一个相对言论自由的平台,让受众能随时随地分享和表达,但由于在观看过程中存在分歧,逐漸开始由对剧的评论延伸到了人身攻击的层面上,造成了观看的混乱,也使语言走向了低俗化。尽管针对“问题弹幕”进行了相应地管理措施,但仍存在着随意将低俗化言语当做乐趣进行分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弹幕使用者的社会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只依靠政策进行强制控制,就其根本,还是需要培养受众的媒介素养以及提高整体的公民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弹幕的正确使用以及长远的发展。

四、弹幕融合下的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前景

2016年1月20日,《太子妃》由于有伤风化等原因遭到下架,之后在广电总局的监控下,大量存在相关问题的网剧也遭到下架整改,使网剧备受争议。

但作为新出现的网剧市场,要按照电影电视的审查标准必定是无法适应,鉴于网络平台更为私有化,能够及时的把握观看人群的属性,通过大数据收集,我们可以得到比起传统媒体数据更为精准的观众年龄筛选,可以通过分众管理来引导网剧市场。

其实,网络市场中弹幕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走进受众提供了捷径,从《太子妃》的弹幕评论上分析得出,它的成功依托于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基本与事前制作的预期相吻合,受众的触达效果极佳,为其他网络自制剧的创作起到了良好的起步效果。而在传播过程中,弹幕的迅速发展,与当时网络自制剧的整体走势不谋而合,之后更成为彼此促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而《太子妃》的走红,也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播放模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但是否能将这种火爆持续下去,还需要在互联网元素的基础上,采用专业的制作团队,提高作品质量,并利用全媒体营销策略,打通网络平台,积极的与社会各界互动,提高网剧的关注度,促进网剧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因此,弹幕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受众的反馈,我们从弹幕的评论中看受众效果的抵达,可见《太子妃》的成功无可复制。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清网络环境的未来走向,更好地把握弹幕所带来的积极价值,并从弹幕评论中选取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所需,不要为受众而受众,让网剧走的更加长远。

注释:

徐仁翠:探析网友“吐槽”行为对《太子妃升职记》火热的影响,《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40页。

王颖:对弹幕视频网站受众的主动性分析——以 Ac Fan 和bilibli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期,第54页。

网易:http://ent.163.com/16/0130/08/BEI L1IQ7000300B1.html.

王宁:网络视频弹幕研究,辽宁大学,第18页。

童心:《太子妃升职记》热播背后的传播学原因探析,《视听》,2016年第51页。

徐仁翠: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太子妃升职记》热播的原因,《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76页。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2-183页.

猜你喜欢
弹幕
我们为什么爱弹幕
《2019优酷年度弹幕报告》出炉
你见过最搞笑的弹幕是什么
微弹幕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及研究
银屏戳笑点,弹幕知我心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别让弹幕把荧屏搞得乌烟瘴气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