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小城镇建设背景下的城镇公共意象构建研究

2018-10-21 04:29王琪悦王中锋
装饰装修天地 2018年19期
关键词:小城镇城镇古镇

王琪悦 王中锋

摘 要:快速城镇特色化进程中,城镇规划面临“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如何维护和培育地方特色,从而唤起居民对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文章以城市意象理论为基础,通过道路、区域、边界、节点和标志物等五大元素分析城镇空间的公共意象,从中探索出居民心目中的理想城镇,为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并延续城镇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特色城镇;公共意象构建

1 城镇公共意象

公共意象,是一个区域内人们通过观察、感知、记忆周围环境,从而形成对周围环境直接或者间接的记忆空间总和。而一个城镇的公共意象是城镇居民对于城镇的记忆总和,体现当地居民对于城镇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也是一个城镇的地域特色所在。

2 研究背景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但基于城市的环境容量,水满则溢,小城镇将成为吸收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因此快速城市化阶段也意味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自费孝通提出“小城镇,大问题”以来,我国开始逐渐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并逐步确立了小城镇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而在小城镇的传统建设过程中,大多偏重经济指标,或落入“标准件”生产式的规划,导致城镇特色的缺失,使人与城镇产生情感上的疏离。因此,如何保持并延续小城镇的地域特色,不被盲目抄袭、跟风的行为所淹没,谨防出现小城镇城市化、同一化等城市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特色小城镇公共意象的构建目的,在于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整理并确定小城镇的特色化并成为城镇居民的情感寄托点,形成城镇居民的集体记忆。

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下,通过对城镇居民意象地图的分析和研究来构建城镇公共意象,维护和培育地方特色,唤起居民对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从中探索出居民心目中的理想城镇,为城镇规划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加充分的参考依据,避免规划人员和政府管理部门的片面性,从而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公共意象,避免我国目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公共意象“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机。所幸的是,小城镇相比大城市,更容易形成较强的城市意象,也更易于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环境和风貌。因此,对于小城镇的城市设计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 研究过程

4.1 对象区域

以嘉兴市小城镇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走访嘉兴市辖区的新塍镇、油车港镇、大桥镇等,以新塍镇为主要对象来论述分析。

新塍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嘉兴市郊的西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境内河港纵横,水系交错,自然条件优越。镇区坐拥蓬莱路仿古一条街、小蓬莱公园、千年古刹能仁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嘉興地方党史陈列馆等景观节点,是嘉兴市特色小城镇规划之一。

4.2 研究方法

以嘉兴市新塍镇作为研究对象,以构成城镇意象的五要素来设置相关问题,通过调查问卷、绘制意象认知地图、实地访谈三种研究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构成城镇特色的影响要素。

4.2.1 问卷调查

城市意象的形成是居民与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对城市意象研究的文献资料中,并结合嘉兴市特色文化形式,及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拟定了嘉兴城市意象调查问卷。在发放问卷的同时,从不同年龄段人群中了解新塍镇近年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4.2.2 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即多种环境记忆信息的综合再现,是不同环境和经历下的人们在基于自己的意识中形成城镇的局部印象,也是研究城市意象最基本的方式,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依据。本次研究要求受访者依据自己的记忆,画出印象中的城镇空间,描述最熟悉地点及周围环境道路。所绘简图省略很多细节,但效果直观。

4.2.3 访谈描绘

通过与当地居民的访谈描述,能快速的了解城市意象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能发现城镇发展中实际存在的矛盾及问题,对本次城镇城市意象的研究分析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4.3 区域城镇公共意象现存问题

4.3.1 问卷调查分析

在本次新塍镇调研中,提到新塍镇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的问题中,小蓬莱公园、能仁寺是本次调研中出现最多的地方,且当地居民普遍认为旅游及文化底蕴环境为该城镇的特色。而在问卷中对城镇不满的地方中,过快发展而导致的河流、道路污染是居民问卷状况的普遍反映。而对于新塍镇的特色小镇的吸引方面,人们认为文化历史遗产及江南水乡古镇的生活环境更吸引他们。对于外来人员而言,对新塍古镇的特色印象也是基于其文化古镇的背景。

4.3.2 实地调研、访谈分析

实地访谈以“你认为现在新塍城镇规划建设存在哪些问题?”为主,要求居民从使用者的角度对新塍镇当前的规划和建设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新城镇部分区域为适应旅游型古镇规划,沿路、沿河建筑呈现江南特色风格,而蓬莱路上部分建筑外形过于现代,与古镇整体风貌不符。而且,沿河、沿街建筑风格也并未统一,形式较为杂乱。这一系列问题,是城镇特色化发展中与城镇总体定位相矛盾的地方。

4.3.3 认知地图调查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意象草图进行分析,发现草图总体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居民的认知地图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类型是以小范围的草图描绘访问地点开始的周边道路情况及意象元素;第二种类型是描绘出城镇中比较熟悉和印象深刻的地点。从这些认知地图中发现,大多居民对周边道路环境及会产生生活互动的场景比较熟悉,对城镇的标志性建筑的主要道路的认知比较清晰,但对其他区域和情况了解不深,描述模糊。

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访谈及认知地图三种调研方法,对于新塍镇规划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综述。

5 研究内容分析

新塍镇作为嘉兴市特色小城镇规划之一,规划期间从交通建设、电力能源、环保建设及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着手,但忽略了城镇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参与,居民的理想城镇并未作为规划参考之一。

5.1 区域

区域是人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的城镇范围。新塍最能体现个性的区域即为城镇中心区及风景名胜古迹区。城镇中心区是城镇意象中最为清晰的,建筑密集的地方,高低交错的轮廓线、狭窄脏乱的街道、不同的建筑样式,一方面体现出了生活的气息,另一方面也显得有些混乱与不和谐,缺乏整体性。居民意象度最高的是以能仁寺、小蓬莱、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老电影院等为主的风景区,该区域的形态比较贴近“古镇”定位,大部分受访者均比较认可,符合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以及记忆中古镇味道的向往。

5.2 边界

边界,一种线性要素,通常表现为不同层次空间的界限,是空间形态转折的界限。在本次公共意象图中,可辨识的边界要素并不多,处于模棱两可之中。新塍除了新塍塘水系及主次干道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边界,就空间形态来讲,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形态转折界限。

5.3 道路

道路,即人们移动的通道,城市意象组织的主导元素。老城区的蓬莱路多次出现,道路意象较为清晰,沿途节点较为明显。城镇规划中,将老城区的蓬莱路定位为“仿古一条街”,从原则上说与新塍的“古镇规划”呼应。但实地调研可知,蓬莱路上部分建筑外形过于现代,与古镇整体风貌不符。可效仿上海枫泾等古镇,将新建仿古建筑群与沿河街区融为一体,再适当引入当地特色美食及手工艺品等业态,形成较为明显的特色街区。

同时,道路的尺度偏大导致老街缺少亲近感,新塍定位是旅游特色古鎮,在考虑到外来游客私家车及工商车辆通行的情况下,道路尺度宜适当减小,在满足车辆的通行需求,又尽可能拉近建筑与建筑、建筑与人之间的距离,而非盲目套用城市大马路,与两侧建筑物的体量、高度不相称,出现街道空间的不和谐,容易让人感到空旷与冷漠。

5.4 节点

节点,是具有不同功能意义的空间集中焦点,给进入的观察者心理上留下复杂完整的形态。新塍镇的千年银杏据查浙江省年纪最大的银杏树,虽逾千年,依然生机勃勃,跨越了时间长河,也见证了新塍的历史。这棵千年银杏令周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每逢夏日,新塍的居民老友也习惯约上好友,在树下喝茶谈笑纳凉。由此可见,千年银杏对于新塍来说,不仅有地域上的特殊性,更有着情感上的羁绊。

5.5 标志物

标志物,具有统领性和识别性,是观察城市空间的外部参考点。绝大多数居民把能仁寺、小蓬莱作为新塍标志物的第一阐述,也有少数人提及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老电影院等不同属性的场所。千年古刹能仁寺,位于镇东南,几经兴衰,四周环水,殿宇恢弘。而小蓬莱,原为能仁寺附属禅房之一,与寺院仅一水之隔,有小桥相通,环境幽静,后辟为公园,建筑与天然景色汇为一体,极具江南风光。由此可知,新塍中景观性建筑识别性及记忆性最高。

5.6 分析总结

作为规划中的小尺度旅游城镇,线性街道和点状公共空间是中心区最常见的两大类空间主导元素。因而,整合中心区的关键在于把握小城镇两大空间意象的主导元素,利用空间处理方式使之形成连贯的特色。

线性街道可依旧以蓬莱路为中心,着重整理统一仿古路上的建筑风貌,做到外部形式上的统一,且避免新老建筑的极端化。并结合居民情感节点分点设置公共空间。尺度的选择应既满足来去车辆的通行需求,也尝试拉近建筑与人的距离,使其产生关系。

千年银杏作为新塍的情感节点,可从银杏这一点出发,辅以“古”文化,构建不同于其他的古镇形象。具体来讲,可在城镇区域道路入口处设置意象载体,如雕塑和牌坊等。鉴于目前镇区入口处有较多的工厂,通过设置意象载体,既能有效统筹新塍的公共意象走向,也能让游客第一时间对城镇有比较直观的感受。

新塍镇作为一个文化古镇,在城镇的更新过程中,对于一些重要节点宜通过设置标志性建筑来强化方向性和易识别性,使标志性建筑更有引导性,加强标志的可见性和易识别性。同时,道路的维护更新、水体环境的改善,也同样影响着城镇特色化的进程。

6 结语

发展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维护和培育地方特色,构建城镇地域特色性公共意象,已逐渐成为目前小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小城镇规划建设,绝不是企图找到统一的规划模式,而是要摆脱“标准件”生产式的规划。而且,城镇规划并不仅仅盯住经济效应,要想增强镇域内部的凝聚能力,更应将人群情感考虑在内,尊重城镇居民的公共意象,突出地方特色,创造居民心目中的理想城镇。

参考文献:

[1] 何慧.现代城镇道路设计中的文化体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

[2] 宋眉.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传统文化资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7.

[3] 高连海,姚令华,张超.以信阳为例谈小城镇意象研究[J].建筑设计与规划,2016.

[4] 范文艺.旅游小城镇中心区空间意象与空间整合——以阳朔镇为例[J].旅游学刊,2010.

[5] 池葆春.历史遗构在小城镇特色营造中的作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3.

[6] 林轶.论城镇化建设中广西民族城镇城市意象的塑造[J].兴桂方略,2011.

[7] 王士兰,游宏滔.小城镇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

嘉兴学院重点SRT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小城镇城镇古镇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探讨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