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2018-10-21 10:28徐亚琴
健康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徐亚琴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提高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全血黏度底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体征比较,观察组盆腔积液、附件压痛以及阳性体征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8.3%,显著高于对照组75%(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結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体征及其生化指标水平,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上常采用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极易产生耐药菌株,增加患者疾病复发几率,影响患者预后及其生活质量。如何进一步深化慢性盆腔炎的研究、提高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自2016年2月起,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为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性,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不公开,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中,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7.58±15.10)岁,病程0.5~4.1年,平均病程(1.90±1.40)年,已婚47例,未婚13例;B超检查结果:盆腔炎包块13例,盆腔积液22例,子宫增大29例;流产手术26例,腹部手术11例。对照组60例中,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6.80±15.80)岁,病程0.5~3.6年,平均病程(2.11±1.34)年,已婚46例,未婚14例;B超检查结果:盆腔炎包块13例,盆腔积液25例,子宫增大26例;流产手术22例,腹部手术9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目的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②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中医妇产科学》制定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痛或者腰骶部疼痛,月经紊乱,月经量较多,同时白带增多;查体发现,子宫有压痛,可触及不规则包块,粘连固定或活动受限;患者脉弦滑或者细弦,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紫黯,苔薄腻;B超检查发现,子宫回声异常或者有积液或有不规则暗区。

排除标准:①存在检查禁忌症、相关治疗用药过敏史;②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等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疾病;③并发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损伤;④认知功能不正常或者有精神病史;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⑥病例资料、所需观察指标数据不完整。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医治疗:菌必治(罗氏芬)2g,静推1次/8小时,奥硝唑100ml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1周后,服用头孢丙烯分散片0.5g,2次/d;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辩证治疗,慢性盆腔炎为寒湿凝滞或湿热淤积或气滞血瘀,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热利湿、补血益气、祛瘀止痛为治则。药用桃仁10g,金银花20g,车前子12g,茯苓10g,丹参15g,牡丹皮15g,泽泻15g,赤芍15g,败酱草15g,黄柏15g,红藤30g,蒲公英30g,甘草5g。并根据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实际病情,适量加减上述药物,若患者腰膝酸软,加杜仲15g,牛膝15g;若患者湿热较重,加大黄10g(后下),栀子10g,苍术10g;若患者疼痛剧烈,加小茴10g,乌药10g,延胡索10g;若患者疼瘀血较重,加红花10g,桃仁10g。将上述中药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周。在用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任何不适,如出现任何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告知医生。

1.3 评价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以及安全性。

1.3.1相关生化指标主要包括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主要包括全血黏度底切、全血黏度高切;炎症因子水平主要包括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11-2)、白细胞介素-10(11-10)。

1.3.2阳性体征情况:主要包括盆腔积液、附件压痛、子宫压痛以及盆腔包块。

1.3.3安全性: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来判断,其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厌食、皮肤瘙痒以及皮疹。

1.3.4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1]:(1)治愈:妇科检查临床症状体征、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正常,盆腔无包块;(2)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B超检查阳性体征明显改善;(3)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盆腔状况有所改善;(4)无效: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B超检查阳性体征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治疗总例数×00%。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全血黏度低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全血黏度底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后阳性体征情况比较观察组盆腔积液、附件压痛以及阳性体征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治愈不彻底或者感染迁延不愈而转化为慢性盆腔炎[2]。主要表现为经期不规律、腰骶部酸痛、下腹坠胀、体温升高、附件压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加等,由于该疾病极易反复发作,极易增加其治疗难度,进而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及其工作[5]。有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炎患者致病菌主要包括链球菌、厌氧菌、大肠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杆菌以及葡萄球菌等,菌群相对复杂。为此临床在进行治疗的时,常应用抗生素治疗,但由于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再加上抗生素这一治疗方法治标不治本,导致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极易导致该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应用,尤其在改善盆腔炎患者相关临床表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可在抗感染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本研究结果发明,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以及盆腔积液、附件压痛、阳性体征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其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存在阴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需氧菌,消化球菌、类杆菌等厌氧菌以及支原体等,上述菌群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为正常菌群,但当患者患有盆腔炎等疾病时,上述菌群就会冲破阴道屏障,成为致病菌[3]。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应用菌必治(罗氏芬)、奧硝唑及头孢丙烯分散片等抗生素进行西医治疗过程中,菌必治(罗氏芬)药物的抗菌谱相对较广,作用时间较长,杀菌力也相对较强,有显著的杀菌作用;同时应用奥硝唑还可有效抑制消化球菌等厌氧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认为该病属于月经不调、带下病、妇人腹痛等疾病的范畴,与患者经脉受阻,体质过于虚弱,不能够有效抵抗外界因素,易遭受其他致病菌等外邪入侵有一定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同时,口服治疗盆腔炎中药方剂,其中红藤、丹参、赤芍以及牡丹皮等药物能够活血、止痛、化瘀;金银花、蒲公英能够有效清热、泻火、解毒;茯苓能够有效清热利湿;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红花、桃仁能够有效活血化瘀;延胡索、川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牛膝、杜仲等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膝酸软等临床表现;甘草能够有效调节桃仁、茯苓、黄柏等上述中药,又可以调和药性。此外,蒲公英、红藤等中药成分对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灭菌效果,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有效消除患者炎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免疫力,有效改善患者相关临床表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红藤、丹参以及红花等药物能够有效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提高患者抗渗出能力,并显著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改善患者微循环,有效增加患者血流量,改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等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促进患者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将西医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可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相关临床表现及其体征,提高预后水平[3]。

综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成为临床上慢性治疗盆腔炎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7

[2]贺春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16(8)::179-181

[3]张合民,魏静,欧晓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15,53(25):165-167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