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五禽戏之虎戏的流变研究及其临床价值

2018-10-21 19:10李婷婷张雷
健康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流变华佗临床价值

李婷婷 张雷

【摘 要】华佗五禽戏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流传过程中不断改进并形成了多种流派和各种套路。经大量文献古籍和相关资料查询就其中的虎戏的流变过程给出了考究,并探究其祛病健体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华佗;五禽戏;流变;虎戏;临床价值

【Abstract】From ancient times, Hua tuos five-animal Exercises have been handed down for generations,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various schools and routines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form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books and related materials, the study on the rheology of tiger play is presented,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removing diseases and strengthening body is explored in depth.

【Keywords】Hua Tuo ; Five-animal exercises ; Evolution ; HuXi; Clinical value

五禽戲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图》导引之术,吐纳之术,模仿鸟兽的动作形态,并结合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藏象、经络并结合人体气血运行,所创编的一套能够疏通气血,健身延年的气功功法。

1 五禽戏的源流与发展

五禽戏的起源很早甚至于到远古时代。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最早是先秦时期庄周的著作中记载“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1]。”著作中的熊经就是指模仿熊转动身腰的动作,鸟伸就是指模仿鸟兽伸长脖子的动作。“吹呴呼吸”就是作呼吸吐纳的练习。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出土的《导引图》包含44幅帛书《导引图》,虽然其中图文已经残缺、不够完整,但出现了“龙登”“鸟伸”“熊经”等类似动物动作的描写[2]。1983年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也有对于仿生导引的相关记载和详细描写[3]。1997年重庆巫山麦沱四十号墓[4]和山东阳谷吴楼一号墓[5]中出土了几件导引俑。后来的西汉淮南王刘安与他人一起创作编写的《淮南子·精神训》中,曾有记载:“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凫浴蝯躩,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6]。”从文字中可看出这是模仿熊鸟鸱虎凫的动作姿态,被后世称为“六禽戏”。西晋时期陈寿的《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7]。”这是查找文献中能找到对于华佗五禽戏最早的描述。由华佗所创编的五禽戏与之前导引的相似程度我们有理由推测:华佗是在前面著作以及《导引图》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实践,创编了一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禽动作姿态,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仿生体育健身法,也就是流传至今的五禽戏。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给出导引的机理“宣动营卫”,提出应注意起居有时、饮食有节[8]。南北朝的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具体动作。后导引术迅速发展,至隋唐发展到高峰时期,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9]。最具有代表性的《诸病源候论》中几乎每一种疾病中都附有内容形象生动、具体描写的“宣导术”[8]。从创编练习发展流传至今,已形成不少流派。当然每个流派都根据最初的华佗五禽戏,结合自身练功体验所编的“仿生式”导引法,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

2 五禽戏之虎戏的流变

2.1历史上的虎戏流变

湖南马王堆中的《导引图》其中虽未明确出现“虎戏”名称,但“引腰痛”“蹶”后查其根源即指虎戏的动作。张家山汉书竹简《引书》记载的导引术式共计65式,仿生导引式有16种,而仿虎导引有“虎引、虎偃、虎顾”3式。具体的虎戏记载:“虎引者,前一足,危撟一臂而匿(偃)”“虎匽(偃)者,并(供)兩臂,後揮肩上左右[3]。”《淮南子》出现“虎顾”。《养生延命录》中写到:“虎戏者:(一)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三掷;(二)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此外在它的秘本中关于虎戏只提及“虎扑”这一个招式,这一式共有4个动作,单程式数至少为“左右左”三个分式。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药方》所辑《婆罗门按摩法》第十五式中:“两手距地回顾,此乃虎视法,左右同。”同书所辑《老子按摩法》也有:“左右挑头一七”(明·高濂《遵生八笺》作“左右摇头二七”)也同此式。《陈抟导引坐功图》第十二式中:“双手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有各三、五度。”(见《遵生八笺》)明代周履靖的《五禽书》原载明万历年刻本《夷门广牍》“赤凤髓”其中的羡门虎势戏(图甲),还有罗洪先的《五禽图》原载明清道光壬辰年刻本《万寿仙书》中的虎形(图乙)。

清·王祖源摹刻《内功图说·分行外功》中:“跪坐,以两于据地,回头用力视后面五次,谓之“虎视”。此外“八段锦(坐式)”和“十二段锦”的“摇天柱”式、以及“八段锦(立式)”的“五劳七伤往后瞧”等等,都是由此式衍变发展而来的[10]。

2.2近现代的虎戏流变

2.2.1因地区差异形成

流传于华佗故里亳州市的刘时荣在其2002年编著的《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此书中的虎戏共八势:虎守杏林、出穴窥探、回收寻猎、虎虎生威、擎天扑地、威生于爪、饿虎扑食、虎啸归林。流传于陕西的五禽戏主要是由兴平市的程宏儒所传,其中虎戏有虎踞、虎卧、虎步、虎抓、虎咬、虎捕、虎纵、虎啸、虎按、虎跳、虎伏、虎窥、虎泳等14个招式,这套五禽戏形象生动,稍加练习领会便可学会,简单实用,方便可靠。流传于沈阳市群众的五禽戏大多是姜洪清所教传的,1986年出版的《华佗五禽戏-行功歌诀详解》记录了这一版本,其中虎戏共四势:上山虎、寻食虎、下山虎、回头虎。该书还介绍了五禽急行虎,五禽急行术中的一种。因华佗五禽戏一整套下来共二十势时间过长和其他种种原因,衍生了独立体系的五禽急行术。流传于四川民间的一个流派,在李高中的《古老气功五禽图》中有较详细记载,“五禽图”全名“五禽戏气功图谱”,其中的虎功共五口气即五个动作,能锻炼人的胸和背膀部位,促使肺活量增强,长期做功可使精力充沛,强身健体[11]。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五禽戏》记录了三种不同地区的五禽戏:其一是推行于西安地区由西安体育学院周稔丰整理,虎戏共左右两式;其二是推行于吉林省由李春阳整理而成,虎戏共上山、寻食、下山、回头四式;其三是推行于安徽医学院地区由马风阁整理而成,虎戏有窥探、虎抓、虎扑、搏斗、旋卧。流传于山西地区的是由陈盛甫编著的《陈盛甫养生功》,其中虎戏有虎视、虎抓、虎扑、虎伸和虎旋。流传于浙江地区的是由郭林编著的《新气功五禽戏》,虎戏有纠纠显威、长啸生风、虎视眈眈、攀阴阳岭、三照昆仑、华盖齐放、两弓挥环、归山卧息八势。

2.2.2由内外功发起不同形成

梁士丰的“自发五禽戏动功”于传统五禽戏有所不同,先练静功以内气鼓动显现于外,表现为自发出五禽的动作、声音、情态来达到祛病强体的目的。这里的虎戏全是练习者靠自身的身体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无法给于区分和比较。又于《动静奇功》中将五禽戏分为三类,第一种偏重于肢体运动,模仿“五禽”动作称为外功型,是通常意义上的五禽戏,例如宋代《云笈七签》中介绍的五禽戏,建国前出版的王维琪整编的《五禽戏》,建国后出版的耿鉴庭、马风阁、周丰整编的六套《五禽戏》,还有戴叶涛版本的五禽戏;第二种是模仿“五禽”神态,以内其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达到经络舒畅、治病强身的称为内功型,如胡耀贞整理版本的《华佗五禽戏》,梁士丰的自发五禽戲,五禽气功图(王礼庭所编著《五禽图》)等等;第三种以刚为主,通过拍打、按摩治病,甚至用于散手技击自己御敌的,称为内外俱练型,如焦国瑞版本的五禽戏[12]。此外,还有流变类似于技击类型的如五禽拳(大巴山的土家拳[13])、五禽散手等,甚至还有1997年刘时荣编著的《华佗五禽剑》之类[14]。除此以外,后来人们偏重以柔劲为主的,讲究动作姿态优美大方,以舞蹈形式出现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

2.3 五禽戏现状

国家教育部委托江苏师范大学创编的“中华五禽操”,虎戏有虎举、虎抓、虎扑等动作,是在华佗五禽戏基础上应中小学生的健康要求进行编创而成,现仍在江苏南京、徐州进行推广[15]。由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赵之心创编的《新五禽戏》,虎戏有虎爪这个招式,这套五禽戏是结合现代人的亚健康问题来达到治疗缓解的作用[16]。此外,有受古代华佗五禽戏的启发,利用“仿生学”原理模仿猫、猴、鹰、鹅、鸡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设计了一套健身动作,现称“自我创设五禽戏”,其强身健体效果较明显[17]。2003年由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著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关于虎戏共虎举和虎扑两式。在传统五禽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以自身的形体运动加入有氧呼吸的结合做简单的招式改变,形成了民族性的传统体育训练项目。现在结合时代特色,简化动作招式,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操练强度,便于任何时间和场地的开展操练。长期的实践和现代的大量研究表明适合推广于大众,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得到了大范围的流传习练。

3 临床价值

这里谈到的五禽戏即是指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广泛推行的健身气功五禽戏。习练五禽戏是治疗现代各种内分泌疾病的典型的“运动疗法”,以干预患者的生活方式,增加患者的锻炼强度来达到改变患者身体的整个内分泌循环模式。因此,项目小组选取有高血压、糖尿病(这里指2型)患有血糖疾病的中老年人,首先培训关于健身气功五禽戏的习练,后开始长达6个月的持续练功和跟踪测量其血糖血压。结果可表明:就血压方面来说,在习练五禽戏期间,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稳压的作用,可以改变机体的钠代谢[18],可以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19],可以改善血管代谢性等等多种方面;就血糖方面,可发现实行半年以上的五禽戏运动对控制血糖水平有积极作用[19],坚持五禽戏锻炼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此外,从肢体招式上来说,虎戏主要是形成了以腰为主轴,带动上下肢向各个方向运动,锻炼脊椎各关节的柔韧性和伸展性,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可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大量的临床实践均显示出其确对防治脊椎畸形、腰肌劳损、习惯性扭伤腰伤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战国·庄子著,刘英,刘旭注译.《庄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7.

[2]张淑君,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形成与发展-从马王堆导引图养生功法深研[J].民族传统体育,2010,9(7):78-79.

[3]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74-175.

[4]重庆市文化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巫山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巫山麦沱汉墓群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99,2:153-178.

[5]聊城市文物管理研究会,山东阳谷县吴楼一号墓的发掘[J].考古,1999,11:35-45.

[6]刘安.《淮南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300-301.

[7]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479.

[8]俞欣玮,诸病源候论对宣导书的发挥[J].中国医史杂志,2006,36(3):142-144.

[9]孙光荣,白永波.《中医养生大全·史略篇·宣导养生的萌芽》[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3.

[10]沈寿,《导引养生图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95-154.

[11]李高中,古老气功五禽图[J].文化与生活,1992,1:222-223.

[12]梁士丰,《动静奇功》[M].广州:人民出版社,1984:38-44.

[13]张国,大巴山南麓来源于“五禽戏”的土家余门拳[J].国家人文地理.

[14]刘时荣.《华佗五禽戏》[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15]陶逸明、胡鹏,中华五禽操在中小学推广的五禽戏的可行性分析-以南京中小学为例[J].学校体育学,2016,6(3):96-97.

[16]水莲.新五禽戏[J/OL],2010/2018-10-06.

[17]李浩,自我创设五禽戏[J].康乐园.

[18]吴人照,郑源庞.锻炼对高血压患者降压及内分泌激素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2):897-9.

[19]黄 科,程远清.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1):87.

基金项目:

该论文安徽中医药大学2017年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流变华佗临床价值
华佗学医
华佗治病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小华佗拜师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五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