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牌匾见证村民自治历程

2018-10-22 03:47徐明辉
北方人 2018年20期
关键词:村民农村

文/徐明辉 周 静

今年64岁的姜驰,是福祥村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村民的“福祥之星”。从20岁嫁到贫困的福祥村那一刻起,她就把个人的命运与小村的前景紧紧拴在一起。用她的话说,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她的一个“愿”。为了实现这个“愿”,她付出了40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当时叫福祥大队的福祥村,没有像样的民房,都是趴趴的泥草房。来到婆家认门时,身材不高的姜驰伸手都能够到房顶。结婚时除了一顶蚊帐什么也买不起,还险些因为粉红色蚊帐较贵换成其他颜色的。

1975年,政策稍松动,姜驰就在家养猪。她把别的生产队不要的“豆瘪”用手推车运回来,掺在猪草里喂猪,“猪都用感激的眼神看我”。靠辛劳的双手从土里刨钱,姜驰嫁到夫家第二年,家里就有了400元钱的收入。这在上世纪70年代,绝对是令人眼红的巨款。于是,许多人家都有样学样,除了工分也学着多挣几个活泛钱儿。姜驰的群众威信树立起来,先后被推选为三线妇女队长、大嫂队长、妇女主任。

1983年,福祥大队和全国多数生产大队一样实行包产到户。当时福祥大队人均虽然只有4.6亩的耕地,但农民的切身利益同产量密切联系起来,每家每户精耕细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促进了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生产向发展多种门路的商品生产转变。

富锦地处三江平原,水草丰美。头脑灵活的姜驰和家人在水泡子边上养鹅,3000只大鹅的胃简直是个无底洞,喂食它们的辛苦自不必说,一家人昼夜轮流住在水泡子边上。上秋,把鹅肉送到食品加工厂,7元一斤。3000只鹅的收益,让姜驰成了村里第一个响当当的“万元户”。因为这,姜驰当上了富锦县的劳模,上台捧回了奖状和奖品:一套线衣线裤和一条毛巾。

就在姜驰养鹅当上“万元户”上台领受荣光的这一年,福祥大队改为福祥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退出了历史舞台,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也为农村经济社会带来历史性的变化。

每逢大事“议”字当先

改革开放之初,党和政府为了从根本上释放乡村社会的发展能量、搞活农村经济,废止人民公社,多次进行乡镇机构的调整改革,村民自治体制进一步确立。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持续开展,福祥村喇叭里说的、黑板报上写的、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关于组建村民委员会的事。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福祥村也开始直选村委会主任。彼时的福祥村,村土地承包关系、财经管理秩序,村民和村集体之间的债务,干群关系都乱糟糟的。民风刁悍,甚至上演过儿子为了向父亲索要钱财,不惜把家里的耕牛藏起来当“人质”的闹剧。2000年,时任村妇女主任的姜驰在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2005年又一轮村委会换届选举开始了,作为当了几年村支部书记的姜驰,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她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是古道热肠的“姜妈妈”,村民投票时也不遮不掩,大大方方写上姜驰的名字,往投票箱里一掷。公布选举结果,姜驰当选村委会主任。

村民自治的主体是全体村民,每逢大事福祥村村委会坚持“议”字当先。福祥村一直都是种旱田,没有水田效益高。姜驰提议改水田,农民怕赔钱。“议”不成就试试看。姜驰劝说几家农户在水肥条件比较好的地块作旱改水的试验田,又把自家的房子、拖拉机等等都抵押贷款,为村民筹钱。当看到种水稻的人家平均每户比种大豆增收3000多元的实例后,村民也都主动旱改水了。村委会领导班子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济发展、安定团结,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满足了村民的需求,推动着福祥村的经济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业齐头并进,村民人均收入也一步一台阶,福祥村从穷村变成了“福村”和“祥村”。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多年来的农业税取消、中央推进了农村综合改革、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提到了政策层面。福祥村铺设了自来水管道,“村村通”有线电视进了农家。由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户生活用自来水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福祥村的这个小小的福利,让其他村艳羡不已。

一连五届村委会直选,姜驰都毫无悬念地当选村委会主任,村部会议室墙上贴着的“一切为了人民”的标语,更是刻在姜驰心中的信念。她倾听村民呼声,坚持村民参与,时时刻刻保护村民的利益。

村民当股东的时代已到来

农村改革40年的历史表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优越性,但在实践中,仅仅注重“分”,而忽视了“统”。农户经营规模过小、统一经营不够。

平畴的三江平原具备土地规模经营的先天优势。曾几何时,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农地过度细碎化和分散经营,制约了先天优势的发挥,仿佛身高马大的人被束缚在小屋里无法施展拳脚。

2009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这一年,富锦市推进农机合作社试点,正在河南新乡出差的姜驰得到信息后马上赶回福祥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此事,村民代表都表示同意建农机合作社试试。于是,经过一系列筹备,福祥村在全镇率先挂起了农机合作社的牌匾。农机合作社从根本上打破种“花花田”的落后生产格局,采取集资入股、按股分红,走股份合作制的方式筹集资金,引进了大型机械和配套农机具。2011年姜驰又带头集资购买了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现在,农机合作社总资产己超过1000万元,规模化经营土地1.1万亩,实现全村普惠。

类似农机合作社这样的农村社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一种补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给农民开辟了对接市场的渠道,使农民的眼界宽广了。

今年年初,村委会有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3月,在福祥村村委会会议室,几十名村民代表坐得满满的,大家集体表决同意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并推选出股东代表。4月2日,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福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及一系列决议。崭新的“砚山镇福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牌子挂了起来,福祥村人人当股东的时代到来了。

在福祥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摆满了姜驰所获得的荣誉,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最美村官”……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为每一个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奋发向上、富有梦想的人提供了舞台,姜驰的人生轨迹也在滚滚向前的时代背景下,散发出灼灼光芒。

猜你喜欢
村民农村
有了“红色代办员” 村民办事不出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