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合作”中的中国与立陶宛

2018-10-22 06:55穆重怀宋殿娇
侨园 2018年6期
关键词:立陶宛一带出口

穆重怀 宋殿娇

“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伙伴关系的新形式,开创了中欧关系中的多层级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处理对欧关系的新思路。从2012年华沙会晤以来,“16+1合作”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国的16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基础设施和交通物流的合作中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推动了各方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个欧洲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16+1合作”伙伴国的国情各不相同,与中国合作的领域各具特色。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在共同的合作机制下,采用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合作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充分考虑到合作国的具体国情和所处的现实地缘环境,立足互通共享的原则,发挥合作双方的各自优势,克服不利因素,力争实现合作伙伴的共赢、多赢,从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灵活性和现实性,以点带线,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打通新路径,开拓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带动双边关系的全方位发展,打造具有融入性质的双边关系,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目前,在与“16+1合作”伙伴国的共建共赢中取得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成果,在此,我们以中国与立陶宛的合作为例,探讨中国与“16+1合作”伙伴国深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立陶宛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与拉脱维亚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毗连,西南与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和波兰相邻,西濒波羅的海。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人口296万。立陶宛的主要产业有电子工业、机床制造业、造船和化学工业等。轻工业和食品工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此外手工艺品也世界闻名。立陶宛交通体系相对发达,铁路总长2010公里,公路长度3.23万公里。克莱佩达港为不冻港,四季通航。

立陶宛的地缘位置重要,处于“世界岛”的核心位置,连接欧洲与俄罗斯的“破碎地带”,其独特的国家发展史决定了它在当下处理对外关系的相应战略。中国与立陶宛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领土争端,但是两国距离相对遥远,经贸规模不大,政治、军事需求缺乏利益共同点,中国和立陶宛成为“战略需求不对称国家”。这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严重阻碍。但是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中立两国1991年9月14日正式建交。2009年中立政府间经贸合作委员会建立。2014年中国—立陶宛商会成立。2015年中国招商局集团与立陶宛就“一带一路”合作签署双边合作备忘录,明确将立陶宛作为波罗的海区域的投资重点,计划将克莱佩达港建设为“丝路驿站”。2017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与立陶宛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由此,立陶宛正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国,这样就从法律层面确定了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事项。这是中立两国关系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标志着中立两国关系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中立两国建交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立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双方的贸易额不断增加。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其中中方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23.9%,进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55.6%。两国贸易额比2000年增加了3倍多。特别是立陶宛对华出口所占本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表明了中立经贸合作在立陶宛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双方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目前立陶宛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已经从传统的木材及制品、家具和玩具、化工产品等向激光等高科技产品转型,特别是农产品的对华出口有了质的飞跃。此外,中国对立投资规模及其领域不断增加。至2016年,中国在立陶宛投资累计达到了388万欧元,占中国在波罗的海三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5%。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科技和服务业等领域。目前有50多家中国企业在立陶宛设有办事处。其中华为成为立陶宛前五十纳税大户。中资企业在立的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本地化和对周边市场的辐射。雇员的本地化,提升了立陶宛的就业率;产品或服务销往周边国家,带动了立陶宛出口,发挥了立陶宛的区位优势。此外,与立陶宛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对接,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相继落户维尔纽斯,努力打造新的区块链运营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立陶宛的区位优势不断提升。2017年6月5日,从无锡发出的中欧班列抵达立陶宛,共历时9天,这是首趟经停立陶宛的中欧班列。在进行货物换装后,途经波兰前往德国和法国。目前从宁波始发,开往立陶宛的中欧班列也在筹备中,这将进一步提升立陶宛在“一带一路”物流交通中的枢纽地位。

2018年5月25日,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农业部长会议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召开。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率团出席会议,并与立陶宛农业部长举行了会谈。近年来中立两国农业及农畜产品方面的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先后签署了《中国与立陶宛2018—2020年农业领域合作行动计划》和向中国出口乳制品、冷冻牛肉卫生检验检疫议定书。目前包括乳类产品加工企业Pieno Zvaigzdes、肉类全产业链加工企业Biovela Group以及立陶宛规模最大的牛奶加工企业Zemaitijos Pienas等20多家乳制品、海产品企业获准对中国出口产品。据立方统计数据,2017年,立陶宛对华出口乳制品1800多吨、海产品158吨;2018年前4个月,立陶宛乳制品、海产品对华出口量分别为238吨和26吨。两国相关企业的合作发展迅速,以乳类产品加工企业Pieno Zvaigzdes为例,其生产加工的乳制品在2017年共向中国出口了28个集装箱,而2018年将有约100个集装箱的产品出口中国。

经贸合作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7年12月19日,立陶宛新任企业署署长克莱波内正式签署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意向书,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个签约参展国。立陶宛经济部企业署负责推动本国产品的出口,计划在展会期间设置80—100平方米的展区,主打立陶宛的食品、服装等特色产品。

经贸合作的深化推动了两国的文化合作。2016年11月,中国文化部与立陶宛文化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立陶宛共和国文化部文化合作执行计划(2017—2021)》,为两国的文化合作提供了具体的方向。早在2010年,辽宁大学就与维尔纽斯大学合作成立孔子学院,开始了中立之间的文化交流。2017年,深圳大学和维尔纽斯大学签署了人才交换协议,推动两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中华特色文化也以各种形式走进立陶宛,武术比赛、语言大赛、美食周等等都促进立陶宛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在助力中国文化走入立陶宛的同时,中国也大力推动立陶宛文化的引进来。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立陶宛的篮球运动。立陶宛是篮球运动大国,在世界上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立陶宛著名篮球教练尤纳斯曾执教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立陶宛男篮国家队球员乔纳斯·卡兹劳斯卡、多纳塔斯·莫蒂埃尤纳斯都曾在中国效力。此外,立陶宛的现代音乐也世界闻名,多支著名乐队曾经在中国国内巡回演出。2018年,立陶宛的经典电影还将在北京举办电影展。

目前,中国与立陶宛有五对城市签订了友好交流城市协议:厦门与卡纳斯(2001)、青岛与克莱佩达(2004)、广州与维尔纽斯(2006)、宁波与阿利图斯(2014),以及深圳与维尔纽斯(2016)。根据《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的规定,2018年是“16+1合作”伙伴国“地方合作年”。这将进一步推动中立两国地方间的了解,通过地方团组的互访,加强地方间的直接交流与合作,为地方合作创造更大的空间。

在短短的20多年中,中国成为立陶宛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立陶宛成为中国在波罗的海地区重要的合作伙伴。随着中国逐步成为立陶宛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两国的关系必将进一步深化,这也为实现“战略需求不平衡”国家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新范例。

猜你喜欢
立陶宛一带出口
立陶宛要建边境墙挡非法移民
Super Strong Beard 超级结实的大胡子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