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8-10-22 11:41纪海燕潘秋霞焦萍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效果

纪海燕 潘秋霞 焦萍萍

【摘要】 目的:分析在急诊骨科外伤患者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对临床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急诊骨科外伤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临床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之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总护理满意度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2%、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30、13.019,P<0.05);且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偏执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骨科外伤患者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对患者康复有利,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临床心理护理; 急诊骨外伤;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1.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1-00-03

骨外伤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急症,通常是因创伤性事故而导致,这一疾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病情进展速度快,因此患者通常会伴随出血、疼痛及焦虑等症状,但患者神志清楚,所以针对骨外伤患者来说,除做好急诊救治工作之外,还需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1]。基于此,本文分析在急诊骨科外伤患者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对临床效果产生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0例急诊骨科外伤患者,所选患者均与骨外伤急诊诊疗标准相符合,排除伴有认知功能异常或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5例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龄30~59岁,平均(39.2±10.3)岁;研究组55例患者,男36例,女19例,年龄31~58岁,平均(39.3±10.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所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也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遵照医嘱开展病情监测、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以临床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持续守候患者,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等,使患者陌生感得到消除,减轻警惕和戒备心理,创造良好条件,以便于提高患者的临床依从性[2]。同时,针对部分患者因骨外伤影响而产生的恐惧及不平衡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其不良心理状况得到缓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将骨外伤及治疗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3]。(2)在患者发病期,骨外伤会导致肢体疼痛,因此患者通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对于此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选择半卧位,并指导其深呼吸,配合轻音乐等方式,使患者紧绷的肌肉得到放松,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缓解疼痛症状[4]。(3)在病情缓解期,患者通常会回忆疾病过程,此时将会表现出发病时的病态行为,如自我伤害、辱骂亲人以及毁坏物品等,甚至产生心灰意冷、悲痛欲绝的情绪。对于此,护理人员应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引导其珍惜治疗成果,想象预后的美好生活[5]。(4)在患者恢复阶段也会因担心预后、担心疾病复发等问题而产生心理负担,且经常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对于此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心理护理工作,避免患者出现自杀意外等不良事件,及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调整,鼓励并引导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放下心理负担,勇敢地战胜疾病。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疼痛程度减轻超过2级,就诊过程中患者情绪保持稳定状态,可积极配合治疗为显效;疼痛程度减轻超过1级,就诊过程中患者情绪明显改善,可配合临床治疗为有效;疼痛程度并未改善,就诊过程中仍存在烦躁等情绪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通过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偏执及强迫等心理情绪,各项分数为0~100分,评分越低则代表患者心理情绪越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自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该表满分为100分,包括满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满意(60分以下)三个选项,总满意=满意+一般[6]。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計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及护理之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8.2%,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情绪状态评分对比

研究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偏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强迫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70.9%,研究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心理护理与一般临床护理不同,其可以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态度及语言等对患者的认识、感受产生影响,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及行为得到改善,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促进患者康复,使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提升[7]。对于急诊骨外伤患者来说,治疗前后均会出现多种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紧张、抑郁、强迫、偏执等,这也是这一疾病患者常见表现。而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康复带来不良影响[8]。对于此,临床中可以通过强化心理护理的方式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缓解甚至消除患者痛苦,这也可以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本次研究中,采用心理护理的患者各项心理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由此可见强化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针对急诊骨外伤患者来说,改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冲突,可以使患者放松身心,产生安全感,对医护人员操作予以积极配合,这样可以确保治疗效果[9]。本研究中,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采用强化心理护理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强化心理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升[10-11]。

临床中,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使患者的心理障碍得到有效解决,增强患者配合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患者在得到成功救治之后,心情愉悦,因此也会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和认可程度[12]。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总护理满意度为9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8.2%,总护理满意度为70.9%,可见在急诊骨外伤患者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让患者更加认可临床护理服务,在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综上所述,在急诊骨科外伤患者中应用临床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效果,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对患者康复有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春江.临床心理护理对急诊骨外伤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8):215.

[2]魏艳,岳艳芳,牛鑫.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245-246.

[3]张宁,周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80-281.

[4]李婉川.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4):61-62.

[5]耿爱芹,黄晓青.骨外伤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10):940-941.

[6]迟营,耿淑玲,邢军,等.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80-181,184.

[7]李林林.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的臨床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5(35):25.

[8]张宁,周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280-281.

[9]王秋芳.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119.

[10]胡锦.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5):95.

[11]厉明琦,刘琪,刘颖,等.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心理护理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52-253.

[12]马晓燕.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5):179-180.

(收稿日期:2018-06-13)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