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促进多次胆道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8-10-22 11:41翁陈凌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翁陈凌

【摘要】 目的:探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促进多次胆道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多次行胆道术治疗的46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观察组(n=23)。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促进多次胆道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胆道术; 中西医联合治疗; 胃肠动力恢复; 临床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1.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674-6805(2018)21-0-02

在胆道疾病手术治疗中,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为肝胆管结石与肝胆管狭窄,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肝胆管结石手术残石率约为30%,且约有30%~40%者合并胆管狭窄,致使手术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再次实施胆道手术时,手术难度必然增大,加之手术时间较长、麻醉药物作用、手术牵拉、术后疼痛等因素,导致患者术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影响了手术效果[2]。为此,怎样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现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多次行胆道术治疗的46例患者予以探究,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多次行胆道术治疗的46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3)、观察组(n=23)。纳入标准:(1)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诊断标准;(2)沟通良好;(3)自愿参加,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排除标准:(1)因血管供血不足、恶性肿瘤、腹膜炎等因素导致肠麻痹;(2)合并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等严重疾病;(3)伴有精神类疾病或者沟通障碍;(4)临床资料不齐全。对照组中,女10例,男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4.23±6.45)岁;体重范50~78 kg,平均(62.34±5.82)kg;手术原因:胆囊结石10例,胆囊炎7例,胆囊息肉6例。观察组中,女10例,男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3.89±6.14)岁;体重50~77 kg,平均(62.12±5.90)kg;手术原因:胆囊结石11例,胆囊炎7例,胆囊息肉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医治疗,即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叮嘱患者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保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注意营养支持,确保热量供应充足;同时,术后6 h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佳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10022,规格5 mg×10片]口服,3次/d,5 mg/次,一直服用到肛门排气。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前给予番泻叶肠道准备,术后给予方扶正理气汤促进胃肠动力恢复。番泻叶服用方法:术前15 h开水冲服50 g番泻叶,每3小时重复1次,一直到大便为水样且比较少为止。方扶正理气汤使用方法:太子参15 g,当归、川朴、木香、枳壳、青陈皮各10 g,用水煎服,首次剂量50 ml,如果无不适,每4小时服用1次,剂量100 ml,一直到肛门排气。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肠动力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动力恢复指标主要包括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呃逆嗳气。

1.4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患者发热、上腹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胃肠动力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不适症状及体征(发热、上腹疼痛等)有所改善,胃肠动力有所改善;无效:患者未满足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5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胆道疾病治疗中,手术次数越多,胆管与周围脏器粘连的情况越严重,不仅会增大手术难度,还会对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致使患者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削弱肠道黏膜功能,进而出现肠粘连、吻合口瘘、切口裂开等症状[4]。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就会影响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临床中,一定要尽快恢复患者肠道功能,以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中,西医通常采取胃肠减压、禁食、尽早下床活动、促动力剂增大胃肠平滑肌收缩以此加快胃肠功能恢复[5]。在临床中,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是比较常用的促动力剂,但效果并不理想[6]。在西药治疗未达到预期效果时,经常导致患者胃肠动力减弱,甚至引发胰腺病变、肿瘤等严重后果,致使患者遭受巨大的身心折磨与经济损失。从中医学理论角度来看,胆道术后患者因为金刃损伤,致使人体气机运行受到影响,加之患者术前高度紧张、担忧术后预后,致使患者肝气郁结、肝气不舒,造成脾胃气机紊乱,升降失常,脾失运化,胃失和降;此外,术后失血耗液,脾胃运化无力,气血亏虚,致使患者易出现腹痛、腹胀、排气排便困难等症状[7]。所以,在临床中,应以通腑导滞、补气活血为主,本文采用方扶正理气汤进行治疗。配方中,川朴、木香、枳壳、青陈皮主要发挥理气止痛的作用;当归、太子參主要发挥活血益气、养血的作用[8]。诸药联用,主要发挥益气活血逐瘀、理气导滞、荡涤胃肠的功效,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促进多次胆道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相符[9-10]。经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青陈皮具有刺激胃肠道蠕动、保护胃肠黏膜、抑制胃肠道细菌与真菌繁殖、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枳壳可促进平滑肌收缩与延长收缩持续时间;川朴具有抗肿瘤、抗菌、抗过敏、中枢抑制、促进胃肠活动等作用,因此,全方可发挥促进肠管收缩、增大肠道动力的作用,改善缺氧缺血状态,以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11-12]。除此之外,术前给予番泻叶导泻进行肠道准备,可使手术时肠道处在较少的内容物状态,以此促进术后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促进多次胆道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国德,曹永宽,张林,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胃瘫综合征四例报告[J/OL].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8(02):154-156.

[2]柳瑞.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62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11):880-883.

[3]贾宝全.利胆排石汤预防性治疗取石术后胆道结石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4):126-127.

[4]葛晓军,李道五,潘炳权,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6,48(7):66-67.

[5]陈正才.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5):184,187.

[6]雷从明,唐荣声.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术后胃肠道麻痹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8):12-13.

[7]赵学刚.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动力紊乱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2):52-53.

[8]刘兰娟.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122-123.

[9]王昌荣,吴先龙,王金卫.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3):317-318.

[10]宋炎萍,王新兰,李海霞,等.中西医联合治疗在促进多次胆道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55-57.

[11]梁尔斌,陈春燕,庞阮琴.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31-32.

[12]王彬.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3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4,20(10):61-63.

(收稿日期:2018-03-06)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