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普法: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2018-10-23 03:31张纯
民主与法制 2018年39期
关键词:老赖法院法治

本社实习记者 张纯

继前段时间大火的《延禧攻略》落幕后,又一部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宫心计”——《特别追踪》大片上映了。

这部电影堪称“法官抓‘老赖’”中的“戏中戏”,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各地法院正在开展的“执行攻坚战”。在日前的专家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文联等部门的权威影视评论家,就本片的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及社会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普遍认为,该片选材新颖,贴近现实生活,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观众传达了“守法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导向,是现实题材电影创作的重要收获,为同类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积极借鉴意义。

如何为行业剧“打样儿”?

《特别追踪》真实反映了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司法实践的全过程,在选题上注重现实性,准确地呈现了执行难的现实状况,剖析了“执行难”难在何处。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指出:“该片向观众呈现了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局面和取得的最新成果。影片中既有对‘一套房’的执行、对‘终本’程序的适用等法律问题的适用和阐释,更有对人大、公安、银行、交通等多个部门积极配合、联动出击、共破难题的情景再现。”

>>图2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

>>图3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影片在人物的塑造上也颇具典型性,展现了以雷明为代表的正面人物,既依法办事,又有理有节,使新一代法院人的精神面貌和良好形象活灵活现。同时,还对“老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挖掘。片中既集中反映了现实中“老赖”们的许多共性——狡诈油滑、自私自利、贪图享乐,也展示其作为人的立体、复杂的另一面,比如讲孝顺、重情义、知悔改。同时,反面形象的一系列“悲惨”境遇也警示大众:触犯法律,不但会受到应得的严厉制裁,也会受到社会和情感的审判,双重煎熬的日子并不好过。影片中,“老赖”贾有道自诩“有道”,热爱传统文化,宣扬诚信精神,实际却恶意拖欠债务,虚伪至极,是名副其实的“假有道”。这种极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令人啼笑皆非之余,更加发人深省。对此,《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说:“这个人物自身的矛盾,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精神与其自身失信行为的强烈对立,正如片中所讲‘善念结善果、恶念开恶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触犯法律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拷问。”

《特别追踪》立足现实社会,故事接地气,情节有张力,是一部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优秀行业剧。《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刘桂明所作的总结可谓入木三分、精辟入里:“从法律角度看,这是一部法律知识的普法剧、法官形象的展示剧、执行工作的宣传剧;从行业难题的解决来看,本片展现了法律工作者的底气,执行工作的底气来自领导的支持、社会的期待和法律的支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从专业素养的角度来看,严格执法的要求、公正司法的需求、全民守法的诉求,都在本片中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演绎出来;从职业形象的塑造来看,本片塑造了一个个经典人物,合情合理合法。”

如何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

“法治题材电影创作,是中国电影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作品,影片中一位位有血有肉的人民法院执行法官的艺术形象,展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如是说。《特别追踪》努力结合司法工作的实际特别是强制执行的特点,在实现行业特色的艺术转化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它以电影艺术的手段,直面执行难这个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热点、焦点、痛点,通过深度解剖一起具体的执行案件,生动、真实、准确地呈现了人民法院克服困难坚决执行判决的司法过程。

《特别追踪》故事情节曲折、叙事线索清晰,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知识性,刻画了失信被执行人在社会上遭逢的种种歧视与窘境,进一步挤压“老赖”们的生存空间和活动空间,生动展现了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一系列生存困境以及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既是有关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和基层普法的生动视听教材,又用生动具体的司法细节给观众以教益及必要的法律知识。

该剧不仅翔实地展现了法院执行工作的具体过程,还加入失信被执行人及其情人的“戏中戏”,强化了戏剧张力。在情节的延展和转向中具有设计感,在主线中插入两条平行的叙事支线。通过母亲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失信被执行人与情人的复杂感情,延展了作品对人性进行反思的深度。该剧在法治题材影像美学方面也可圈可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指出:剧中法官办案守法合法且合理合情,形成法与情、法与理的融合;法官与院长融洽机制、与公安协调一致相得益彰;演员表演得体,例如法官、“老赖”、“老赖”情人之间的“三角戏”,饱满且深刻,增强了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对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称赞道:“《特别追踪》较好地将意识形态宣传与艺术商业价值创作相结合,将一个‘命题作文’创作得鲜活生动。”

如何讲好法治故事?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十九大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面对道德滑坡、诚信缺乏和法治观念淡薄的现状,面对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通过影视作品宣讲法治故事、宣传法院工作,对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对于如何通过电影讲好法治故事,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仲呈祥提出:“对于法治这一类题材的影片创作,我们不能用一般的艺术创作标准来衡量,而是应该以是否讲清楚法院执行工作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的普法教育和宣传效果为标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由强强调了普法题材的创作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要有创新性:“《特别追踪》为了软化整个故事天生具有的生硬特征,主创注重通过实景拍摄、诗歌朗诵、扒手表、经验总结等颇富生活气息的桥段设置,使影片艺术地传播了法治权威不容挑战、生活选择不容大意等饱含正能量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使法治题材的艺术作品具有了更好的传播性能。”

如何通过电影讲好法治故事,除了在形式上要兼具普法和创新,与会专家指出,宣传方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例如,可以通过拍摄微电影和小视频进行普法教育,它们因制作门槛低、投资少,而且具有制作时间短、观看方便等特征,效果不容小觑。在内容上,不再是一本正经的法律条文和干瘪空洞的说教,而是依据一个个典型案例衍生成生动活泼的法治小故事。这种形式再现的法治故事彰显的效益,远远大过故事本身,让观众从中学到何为法治、何为守法、何为违法。此外,如今“小视频”也跻身为全民参与度极高的社交手段之一。例如据说拥有7亿客户的“抖音小视频”,日活跃用户达1.5亿,包括央视新闻、故宫博物院、北京特警等超过500家机构都通过它来传播正能量。法院、检察院等政法机关、媒体也应拓宽宣传渠道,占领网络新阵地,利用短视频平台做好执行宣传工作,展现更多来自一线执行法官的鲜活真实的办案场景,为人民群众讲“最真实的”法治案例,讲述好观众喜爱、触动性大、产生强烈共鸣、具有极具感染力的法治故事。

《特别追踪》是通过电影讲好法治故事的典型案例。它的成功上映,不仅为同类电影题材创作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引发了人们对“如何讲好法治故事”问题的思考,同时更对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要价值,必将有利于增进广大观众对法院执行工作的了解与理解,有利于在群众中弘扬和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有利于推动社会各界支持配合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法治国家和诚信社会建设。

猜你喜欢
老赖法院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百姓拆迁心结一朝化解法院主持调解握手言和
班里设个小“法院”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我国法院在线调解的兴起、挑战与未来
发改委限制733万“老赖”买机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法治社会岂容“老赖”横行
歌手张行欠债不还被列“老赖”
论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的衔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