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发展方向

2018-10-23 11:16胡菊
财会学习 2018年29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胡菊

摘要:事业单位对于我国来说,是国家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究其原因就在于,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公益性特征,它比其他经济体更能服务社会大众。因此,其存在就有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却存在着滞后性,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效率,已经成为了现今阶段事业单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在我国一直有着不可动摇的社会地位,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些事业单位。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不断的深化,原有的事业单位制度已经逐渐被时代淘汰。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事业单位制度,已经是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寻求新的事业单位制度时,要立足于本国国情、正确认识本身制度的不足之处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努力寻求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如何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设置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加强事业单位的适应性及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197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就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可以节省各项资源。“内部控制”制度一般被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

(一)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有益于提高事业单位各部门效率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的相关制度,对内部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活动及行为进行规范、牵制和控制的方法、程序。例如,事业单位各部门自己的部门规章,及事业单位整体的单位规章制度。如果在设置各部门和单位整体管理制度时,能充分考虑到各部门衔接及自身特殊活动的实际情况,该管理制度就会保障事业单位日常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益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因此,管好和用好事业单位的资金,对事业单位来说意义非凡,这也是其进行依法理财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还可以很好的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从而为考核事业单位各方能力、评价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基础数据。因此,会计控制制度有益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现在国家实行的国库集中制就是典型的会计控制制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的滞后性体现

鉴于以上原因,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我国的事业单位由于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其“内部控制”制度也因此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内控制度不规范,内控无法得以发挥

内部控制最主要的作用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既定目标。因此,应将事业单位看做是一个有机整体,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应该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相关的规章制度应该以此为出发点去设置。而事实上,很多事业单位根本没有系统规范的制度,很多工作都是无章可循;即使有系统完整的内控制度,但是实际执行时并没用遵循,使得内控制度流于表面;或是制度设置的过于僵化,越是执行,越是效率低下,没有可操作的价值。例如:一部分事业单位甚至直接由财政部门预算行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职能。这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经验进行会计核算和审核职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存在,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反而会给实际操作人员带来诸多束缚,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二)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不强,致使内控形同虚设

首先,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误区。自从我国开始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地区都把各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因此很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都误认为: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成立,单位的风险控制也因此转移到的了会计核算中心,从此与自己无关。因此导致忽视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产生。甚至有个别管理层甚至认为本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应该缩减。这些错误认识,都导致单位内部对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忽略,也使得内部控制缺少必要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无法得以发挥。

其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很多事业单位更加依赖于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资金审核和财务核算,单位内部缺少实质的财务专业人才。懂得财务都清楚,不同的经济主体,由于其自身活动内容的各有千秋,使得其资金运作会呈现出不同的流动特征,进而使得财务核算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一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岗位专业人员的缺失,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传递的质量和及时性,最终难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三、对内部控制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首先,解放思想,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的目标是提升单位内部的工作效率,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为单位的最终目标共同努力。但是由于长时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更多的从业人员、部门负责人首先想到的是责任、利益问题,各自为政的现象频发。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很多简单的事情也因此变得复杂,甚至会出现部门间的矛盾。针对这种显现,首先要强调个人和个人,部门和部门间,不是对立的存在,而是命运的共同体,转变各自为政的思想。同时要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及时调整内控制度的不合理条款,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需要对各岗位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设置。这些工作的完成,很大程度是由领导的重视度所决定的。提高他们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使其充分地认识到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是提高内控环境的重要措施。具体应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对先进内控制度单位的走访,让其切身体会到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为单位带来何种优势,让其深刻了解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并且能够引起充分的重视。

第三,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有效的内控制度至少包括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有效系统的管理制度以及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到这些都需要强化单位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风险的认识,从而建立基础的财务风险机制。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将有关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该信息通过内部管理制度传递后,由管理层做进一步的决策;针对最后的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后,给予公平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是内部控制执行的最红一步,也是内控制度的最佳反馈。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排除那些不犯错、不作为的从业人员。具体来说:对于刚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应该以激励为主,尽快的完成内控制度建设,切记打压单位员工的积极性;而对于内部控制已经完善的事业单位,应该在奖励的基础上,加大惩罚措施,通过评估机制定期更换不作为的领导小组,纪检部门也可以通过群众举报等方式对事业单位的领导阶层进行监督,保证领导层积极领导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并完善单位内部的审计,重视、加强内部审计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想要完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不仅需要有专业人员的设置,更需要有领导层的支持及奖惩机制的完善。打破传统的“各自为政”,转变思想,共同承担才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振锋.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2

[2]高文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者,2016,22.

[3]陈丽丹.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下内部控制容易出现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9.

[4]陈世安.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2.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会计信息会计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新时期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