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关系视角下资源型村庄的政治生态研究

2018-10-23 11:23贾苗
学理论·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政治生态

贾苗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拥有矿产资源优势的资源型村庄因资源的开发成为当地的富裕村庄,但同时也由于资源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形成了村民上访频发、民主参与程度不高、村干部贪腐严重等恶性村庄政治生态,尤其村庄内部的干群关系紧张成为制约资源型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优化路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民主法治意识的建设;加强资源型村庄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干群关系;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5-0058-02

政治生态是运用生态学的思维、逻辑和方法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探求的是政治系统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生态联动规律(董江爱,2016)。本文的干群关系是指村庄内具有公共权力或集体权力的村主任、村支书等村两委班子成员与村民直接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关系。干群关系是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好的干群关系能够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好的干群关系不仅导致资源的滥用,而且引发村庄的矛盾,导致村庄瘫痪。

一、干群矛盾激化: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恶化的突出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在资源管理和收益分配、权力运作等方面引发了诸多矛盾,而且新旧矛盾纠缠、连接、聚合并不断激化,严重影响资源型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特别是资源型村庄中的干群矛盾激化,村庄发展缺乏合力,导致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突出表现为资源型村庄中村民上访频发、民主参与程度不高、村干部贪腐严重。

(一)村民上访频发

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说过,没有契约的自然状态是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的丛林恐怖状态。A村村民面对自己利益受损,会采取某些措施不支持甚至阻挠村干部正常开展工作,连续几任村干部则漠视群众利益,为了在农民的土地上开发房地产,当地村干部联合开发商居然趁着夜色,用推土机把农民已经成熟的玉米连夜推倒,这种不关心村民利益,消极的行为,造成干群双方互不信任,关系隔阂加深,村民不断上访。

在梳理A村的村干部更迭情况中发现,从C矿1983年建矿至2010年的27年间,竟有15次村支书更替。从更替原因上看,因村民上访而发生的共11次。可见在A村中,村干部多由于農民的上访而离任,干群之间的不信任,导致农民上访频发,大大增加了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难度。

(二)民主参与程度不高

柯尔认为所谓民主,指的就是人民参与的政治制度。按照科恩的论述,民主的尺度有三个方面:广度、深度与范围[1]。所以,基层农村中民主实现的程度,与村民参与的公共事务的多少、大小和范围紧密相连。

在A村中,一方面长期掌握村庄公共权力的“村两委”矛盾越发激化,“村两委”在争夺政治权力的同时,限制了村民的民主参与,村民对村干部不满情绪严重;另一方面,村庄多年以来的“两委”矛盾和“派系斗争”的存在,消耗了村庄大量的资源和集体财产,村庄日渐衰败,老百姓对选举的热情和信心大大降低,民主参与缺位,在这种态势下,老百姓和村干部的抗争与日俱增。

(三)村干部贪腐严重

在资源型村庄中,围绕着利益的追求,贪污腐败问题滋生蔓延,存在“公权私化”“公权资本化”现象。比如A村村干部利用职权大肆买卖集体土地等各类农业生产资料现象。按照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和征地补偿款属于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所有成员应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方式对集体所有土地和征地补偿款做出决策,然而,当村干部代表村集体拥有了对集体土地和征地补偿款的处置权,集体财产就会失去集体控制而成为村干部的私有财产。A村的档案材料全面反映了当时村集体的财务状况:“长期不结算,花多少、剩多少、固定资产结转多少,历任支书一概不知。”

村干部的独断专行,把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干部自治,在民主机制空转的前提下,由此导致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民群众对村干部深恶痛绝,使农村干群关系雪上加霜,加剧了农村干群矛盾的紧张与激化。

二、职责虚置与协调缺位: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

资源型地区的政治生态作为该地区政治环境的集中反映,基层干部和群众作为政治生态中的主体,是资源型政治生态形成的关键因素。在两者的关系中,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2]。而一些资源型地区政治生态的恶化,关键原因在于干群关系的恶化。

(一)监督缺位的制度原因

无论是何种公共权力,从其产生之时就天然地存在着否定这种权力公共性的“异化力量”,表现出其特殊的“二重性”。在资源型村庄A村中,村干部作为权力的实质主体,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为满足一己之私,公然牺牲原则和农民的利益,“公权寻租”“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连续几任村干部,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将公权力私有化和资本化,把农民赋予的权力当成是捞取私利的工具,公然贪污受贿、吃拿卡要、侵吞截留挥霍集体财产,引起农民巨大的愤慨和不满,直接干扰破坏了农村干群关系。

(二)资源型农村基层民主法治意识建设迟缓

较强的法治意识能够对农村干部和群众的言行形成一定的引导和约束,有利于形成有利的和谐的干群关系。然而在调研中发现,A村农村干群的民主法治意识淡薄,使得法治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受限,也增加了干群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一方面,掌握农村公共权力的村干部,人治思想严重,集权现象比较明显,大搞“一言堂”,经常在村庄治理中以权压法,法治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农村的群众法治意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村民参与政治意识不强,多数村民在选举过程中不愿意或者不参与投票,认为选谁都一样,同时,农村群众的监督意识淡薄。在资源型村庄中,干群之间斗争比较多,村干部多比较强势,村民监督委员会多流于形式。

(三)资源型村庄基层党组织建设滞后

良好的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依赖于制度的保障和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农村各种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宣传者,是实现农村发展稳定的基础性力量。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对新形势、新阶段,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首先,部分基层组织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贯彻不力,缺乏必要的宣传解释工作,党组织在市场的冲击下,理想信念开始产生动摇,具体的政策执行中缺乏服务群众意识,大部分只是简单地应付上级领导。其次,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由于制度规定不准确、基层党员管理制度不健全,加之外出务工党员逐年增多,导致维持农村社会运行和秩序的行政整合功能严重削弱,使基层党组织呈现软、散、弱的现状。

三、改善干群关系:资源型村庄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3]改善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推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健全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是我国最广泛、最基础的社会民主形式,它的确立、实施真正开启了我国基层民主的历程,并被认为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的突破口[4]。

因此,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农村群众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方面的权利,和谐农村干群关系,进而筑牢基层民主大厦,推进中国民主发展进程。同时要严惩贿选行为,规范民主选举。同时在村民自治的实践过程中,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建设。必须“依靠农民和基层的智慧,通过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引导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5]。

(二)加强民主法治意识的建设

要根据农村社会的实际变化,遵循法治精神,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法治实现程度,和谐农村干群关系。

实现人治、自治与法治的相互协调。基层农村政治生态的优化要遵守国家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也要实现乡村民俗秩序的和谐发展,人治要符合自治的章程和规定,自治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发挥人治、自治和法治的优势作用,用法治解决自治中人治违法问题,实现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资源型村庄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农村和谐干群关系的政治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加强党支部建设,关键是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组织形式,是农村的政治核心。农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领导班子的带头人,也是农民致富的领头人,是党在农村的一面旗帜,选好党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关键是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此,要引导基层党组织更新用人观念,拓宽干部来源,立足于挖掘培养本地人才,尽可能地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回乡青年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和培养选拔村干部。

四、结论

资源型村庄中,围绕资源产生的利益分配不均,是导致村庄干群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进而呈现出干群信任缺失、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贪腐严重等恶性村庄政治生态,农民权益受损,农村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基层干部身处执政一线,是党的方针政策直接的执行者和宣传者,他们的形象就代表黨和国家的形象。正如斯科特所说:“农民即使选择忍让,其背后隐藏着的却是日常的反抗形式,但是农民这些卑微的反抗行动可能导致国家航船的搁浅或倾覆。”[6]479因此,改善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是优化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重要方式,对助力山西转型发展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

[2]郝宇青.“政治生态”的内涵解读[J].探索与争鸣,2015(11).

[3]习近平.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N].人民日报,2013-06-19.

[4]刘友田.论村民自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4(6):153.

[5]林晖,王宇.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5-02-02(1).

[6][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郑广怀,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政治生态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党史视野下的“政治意识”演进历程
大饥荒爆发前爱尔兰的政治生态
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要求
政治生态视域下我国政协协商民主的创新对策探讨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当代反腐败进程中政治生态治理之研究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
政治生态治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以全面从严治党护航政治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