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信为载体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18-10-23 11:39麦艳芳武明明
学理论·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微信

麦艳芳 武明明

摘 要:微信作为当下一款流行的网络社交工具,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微信在大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沟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社会看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使用微信这一网络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如下: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监督和引导网络舆论;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探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规律;做好“把关人”,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3-0219-03

微信作为自媒体的代表,它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20至29岁的网民占29.7%,84.3%的网民最常使用的APP是微信,微信成为人们最青睐的网络交流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好微信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积极有效地应对其带来的挑战,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微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1]43,社会的交往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人们的活动方式以一定的不同交往形式来呈现。生产力是人们的交往形式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落后的生产力对应的也是落后的交往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1]18,生产力的发展使新的交往方式得以实现,人们必然会丢弃落后和不便捷的交往方式,接受新的交往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在与外界交流时不再局限于时空的限制。微信作为当代大学生和他人信息交流、互动的工具,既满足了中介客体的条件又开拓了新的教育平台。此外,微信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图文并茂,集声音和视频于一体,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社会认同理论

Tajfel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中提到,人们与自己所属的群体长期性地生活在一起,会逐渐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内群体偏好,对不常接触的群体则表现出不关心或消极的态度即外群体偏见。社会认同主要由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分化构成。大学生因为生活学习的需要,对所就读的高校和其他高校进行区分,更多去关注所就读高校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主动地去添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并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同,自觉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潜移默化地强化自身的归属感。如海南大学夜洞、海南大学学生会、海大小伙伴等微信公众号,深受海大学子的喜爱。无论是围绕哪个高校来开通的公众微信号关注者几乎都是本校的学生。大学生关注所就读高校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而对其他高校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关注度较低。大学生主动把所就读的高校与其他高校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实则是比较的过程,进而产生内群体偏好,形成对所就读高校的认同心理。

(二)微信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现实依据

1.微信在手机网民群体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有96.3%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手机在人们与外界交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手机网民用户中又以青年群体为主力军。在众多的手机交流软件中,微信得到大部分网民的青睐。截至2017年6月,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68亿,84.3%的网民最常使用的APP是微信,微信以它发短信、语音、图片、小视频和“朋友圈” “扫一扫”等功能得到网民的喜爱。微信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运用自媒体的能力,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各高校积极响应“互联网+”的行动计划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发展成果与社会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借助信息技术,助力产业的发展。微信无疑是“互联网+”的典型成功案例之一,腾讯公司的董事长马化腾就多次表示,微信将连接一切人、物、设备等。据数据显示,“腾讯微校园目前已经接入超过1.8万个高校公众号,1 847所学校已经入驻,覆盖了全国超过2/3的高校”[3],許多高校也顺时推出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校级、院级、研究生和服务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点对点、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拉近了人们沟通的距离。这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也为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契机。以海南大学夜洞为例,2016年3月11日,海大夜洞团队作为腾讯特邀嘉宾参加全国高校年度互联网+校园大会。在2 600所高校和30万个高校公众号里脱颖而出,荣获南部地区前五的好成绩。其给海大学子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校内新闻、图书馆、海大夜市、兼职等功能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基于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人口基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借助网络平台传播及时、迅速、便捷的特性,打造“互联网+教育”,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

二、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微信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丰富化和多元化

通过微信平台,海量的资料唾手可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化。微信可以整合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在所发布的一篇文章里,并在文后附上二维码,方便阅读者关注其公众号。这些功能不仅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且扩宽了传播的渠道。清华大学的刘震老师借助微信平台推出“史上最萌”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将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和互联网慕课上播放,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一位老师、数十名学生的局面。现在是一位老师,连上互联网就可同时面对数万学生,扩宽了受教育的人群,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构建自由交流的平台

微信所具有的实效性和交往性,加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设置的学校公告、教研信息、系统查询助手中心等板块,不仅是外宣的一个平台,更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些功能实则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交流沟通方式也更加被学生喜欢,高校的教育者或者管理者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态和需要,也要发挥引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通过微信平台所营造的交流沟通环境,为日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教育者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反馈,师生之间再交流,建立起主—客—主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布的内容得到学生们的阅读、评论、点赞、转发,表达对所教授教育内容的认可。

(二)微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微信上发布的信息真假难辨,加剧了网络舆情监管的难度

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上发布的信息各式各样,真假难辨,加之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缺乏完备的监督体系,在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势。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具有传播迅速、便捷、渠道多等特点,使得网络舆情难于监控。一些不真实或负面的新闻被放大和扭曲,经过传播、转载、评论的方式,容易引起人们的愤慨情绪。这些对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造成冲击,成为点燃不良校园网络舆论的导火线。负面的新闻经过广泛的传播,愤怒的情绪也快速传播,不了解事情真相的人们参与讨论、转发,成为不良的网络舆论氛围的营造者。

2.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受到影响

2016年年初,中国网信网依法查处了六千多个网络账号,并表明“依法关闭的网络账号中,“神秘风水易经”“政史解密”等微信公众账号恶意传播“广东等地发生恐怖袭击”“上海女警被日本人暴打”等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博闻轩”“国民大参考”等微信公众账号违规发布大量虚假时政类信息”。微信公众号注册门槛低,而网络传播信息方面的法律法规又不健全、威慑力不足,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管理力度投入不多,给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一些微信平台上传播的低俗、虚假的内容,大学生若不能很好甄别过滤,就会使其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受到干扰。

三、以微信为载体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监督和引导网络舆论

思想政治教育者对高校网络舆论要加以监督和正确的引导,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与到网络清朗空间建设中,为网民特别是大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网络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和学生。习近平主席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中央的步伐,做到网络讲话到哪里,声音的响应就到哪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大力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中,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师生共同合力将校园互联网平台打造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二)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探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规律

教育者要注重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从把自己看作无助的反应者,转化为把自己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不参与就只能作为旁观者或者被动者,只有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才能构建自己的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学习更多的新媒体知识。微信公众平台的官网上就文字信息、图片、声音、视频怎样制作都有详细的介绍,这些都便于教育者学习如何在微信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消息和文章。思想政治教育者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与学生交流中实现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找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便于教育者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有理可依、有规律可循。

(三)做好“把关人”,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高校应加强微信网络平台的监督和管理,积极主动地过滤有害信息,做好“把关人”。一方面,呼吁大学生网民要进行自我约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坚持社会公德与媒介素养,时刻牢记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言论自由的范围内,也应为个人言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网络监管的力度,完善微信公众号的监管体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聘请专业人士来运营。建立高校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微信公众号,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对学生关注人数较多的微信公众号的组织者和管理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合作,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校园文化是学校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体现形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微信在大学生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沟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对大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在改变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方式,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微信公众号依托网络这个大平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7].人民网—传媒频道.

[3]腾讯微校着力打造互联网+校园新时代 [N].中国青年报,2016-03-22(06).

[3]张明明. 微博、微信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84(4):104-106,110.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微信
微信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