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游戏的筛选策略

2018-10-23 10:00李佳函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角色游戏音乐游戏音乐教学

李佳函

[摘 要]音乐游戏是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兼具音乐课的文娱性与儿童游戏的趣味性,比较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与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应灵活自如地将音乐游戏融入音乐教学中,通过律动游戏、歌舞游戏、角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律动游戏;歌舞游戏;角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0-0069-01

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的一种辅助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打开音乐教育的殿堂,使学生发掘出更多真、善、美的东西。以下是关于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筛选策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律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律动,即让学生跟随节奏表演动作,旨在培养学生的乐感和美感。伴随着清脆的铃声,学生在节奏欢快、曲调优美的音乐律动中走进教室,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律动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跑跳步、拍手、踏步、点步等形式,以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拍手唱歌笑呵呵》是一首欢快诙谐的儿童歌曲,二四拍,节奏明,表达了小朋友们天真活泼、纯洁美好的心境以及小伙伴之间和睦共处的美好品格。全曲短小精悍,由四个重叠变化的乐句组成,结构圆润,简单易学,适合表达。教师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拍手或全班齐踏步,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动物的声音做发声练习。学生爱动、爱模仿的天性展露无遗,兴味盎然,再加上青蛙跳、蝴蝶起舞等动作,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迅速投入律动游戏中。在唱歌与做动作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掌握发声的气息与呼吸要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歌舞游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会一首新歌、一支新舞,都会欢呼雀跃许久。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用动作、姿态来诠释他们所理解的音乐。如有的歌词简单明了,教师不妨让学生自编自演,自由发挥创造力,在歌舞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例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的《大白象》《口哨与小狗》《幸福拍手歌》等歌曲的歌词内容很简单,易于理解,教师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编舞蹈动作。对一些难度较大、动作比较复杂的群体舞,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学生明白只有集体协作才能跳好群体舞。又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跟着音乐哼唱旋律,即兴创编孔雀舞。《月光下的凤尾竹》歌词优美,旋律轻柔,表现了傣族同胞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化身为一只只美丽、灵动的小孔雀,仿佛置身于神秘、美丽的西双版纳丛林,感受到浓浓的傣族风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拓展课外音乐知识,如汉族秧歌、蒙古硬肩、维吾尔族脱帽、朝鲜耸肩、藏族弦子等,引导学生将这些民族舞蹈动作进行整合,使学生陶醉在优美、曼妙的舞姿当中,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美丽富饶产生自豪之情。

三、角色游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音乐游戏寓教于乐,是对这种天性的拓展与延伸,也是对这种天性的规范。当音乐节奏与儿童的生理运动相契合时,这种天性会化成一股神奇的力量,迅速投射到周围的世界,转换为超乎想象的创造美的能力。

角色游戏生动有趣,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印象,而且能够打开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大门,产生教师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音乐剧《司马光砸缸》时,教师让五个学生上台表演,跟随音乐玩捉迷藏的游戏。根据情境,学生一人演音乐剧中的司马光,一人演落水的小男孩,由三个人手拉手围成圆圈做大水缸。这五位学生表演得非常精彩,其他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都尝试一下。最后,教师播放音乐,全班学生轻声跟随音乐哼唱。学生不仅过了一把小演员的瘾,品味到音乐带来的美感,还明白遇见意外情况不要慌张,要冷静的道理。美妙的音符触发了学生追求美的欲望,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他们的道德情操。上述教学,教师抓住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通过歌舞表演、創编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律动游戏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歌舞游戏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角色游戏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角色游戏音乐游戏音乐教学
幼儿音乐游戏教学研究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