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2018-10-23 11:12侯志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产业升级互联网

侯志杰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中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两种方式对产业升级产生影响。本文运用我国2003-2015年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共同发展对产业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则使得这种效应更加显著。此外,分地区的回归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单独作用时无法对各个地区的产业升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中的应用扩大了东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互联网 产业升级

引言

商贸流通业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服务行业,其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必然会对其它行业的结构和技术升级产生显著的影响。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各个行业发展和升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两种方式对产业升级产生影响。

大量学者就商贸流通业对产业升级产生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岳辉(2017)认为要想实现“十三五”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的目标,就必须促进商贸流通业的竞争,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生成性服务业的功能来促进产业升级。王笑宇和廖斌(2014)利用我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构建了产业影响力、产业关联度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其它行业的发展和升级起到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詹浩勇(2014)认为商贸流通业企业之间通过供应网络的竞争与合作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创造出了更多的生产性机会,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也有学者就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展开分析。万琳(2016)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电子商贸对各个行业的技术升级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继续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张兆安(2015)认为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等的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将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互联网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与蒸汽与电气技术的影响相媲美。吴絮颖(2016)以互联网对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其就互联网技术对西方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展开分析,进而通过将国内情况与发达国家的情况对照后,发现我国农业行业严重缺乏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因而国家有必要对农业互联网技术人员加大培训。

当前还未有学者同时考虑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共同作用时对产业升级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使用2003-2015年间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共同发展对产业升级产生的影响。

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及数据来源

产业发展水平。本文采用产业发展指数来衡量各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其中产业发展指数采用各个产业所占比重乘以相应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由于第三产业代表着最高的产业发展水平,因而它的产业权重系数赋值为3,第二和第一产业代表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而它们的产业权重系数分别赋值为2和1。产业发展指数的具体计算公式为:产业发展指数index=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3+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2+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1。产业发展指数的数值越大,代表着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越高。

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发展水平。一是采用批发和零售业的实际销售产值来衡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实际销售产值越大,表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越高,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就越强。二是采用互联网普及率来衡量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越高,表明全社会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就越强。

控制变量说明。除了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外,影响产业发展水平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选取了如下5个最重要的控制变量:第一,出口竞争力(ex)。采用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我国当前出口的产品虽然产品质量已经有所提升,但更多的还是简单的加工类产品,对产业水平的提升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外资流入规模(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与GDP的比值表示,外资企业如果更多的投资于高技术产业将更有利于产业升级;如果投资于低端产业,则不利于产业升级。第三,科技水平(patent)。采用专利授权数量表示,科技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提升自己的产业水平。第四,市场规模(sale)。采用全社会零售品总额来衡量,市场规模越大,企业越有动力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进而有利于产业升级。第五,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来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小学教育人口占比*6+初中教育人口占比*9+高中教育人口占比*12+大学及以上教育人口占比*16),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够为社会培育更多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人才,进而有利于产业升级。

(二)描述性统计

本文使用的数据为2003-2015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回归中的整体、东中部和西部的样本数量分别为403个、260个和143个,回归中的所有变量都为比值或者对数值。表1为8个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数据来自于中经网数据库、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和《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

实证结果分析

(一)总体数据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它可以有效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因素,从而使回归结果分析更为准确。本文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回歸,首先利用总体数据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显示在表2中。表2的第(1)列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第(2)列和第(3)列则加入了控制变量,其中第(3)列中放入了互联网与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交互项(valinter)。

由表2可以发现,在不考虑互联网技术影响的情况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的升级,而互联网技术单独作用时,则无法对产业升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中的应用扩大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各个行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而且还能够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将更多的资源更加高效率地配送到高技术产业,使低技术产业更难获得资源,最终高技术行业获得了更多生产性的机会,进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低技术行业则生产规模不断减少,总体规模不断萎缩,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互联网单独作用的不显著表明了互联网技术只有通过具体的技术应用才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可以对仓储物流进行更有效率的管理和配送,从而使商贸流通业发挥出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更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控制变量中外资流入规模(fdi)的系数在(2)(3)列中均为负且在第(2)列中显著,这表明当前在我国开展投资生产的外资企业更多的集聚在低技术产业。外资企业在低技术行业的投资,占用了大量的生产资源,使得高技术行业应用生产资源的成本不断上涨,从而不利于产业的升级。

市场规模(sale)的系数在(2)(3)列中均为正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市场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产业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跟着上涨,居民的产品购买能力在不断增强,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居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购买一些基本的生活必须品,他们已经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更多的居民到海外抢购高质量产品就表明当前我国的产品结构仍然偏低。因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消费者需求品味的升级可以有效推动产业升级。

(二)分地区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31個省、市和自治区进一步划分为东中部与西部两组进行回归,分组回归可以更客观地反映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的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由表3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单独作用时无法对各个地区的产业升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中的应用则扩大了东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依然不显著。东中部地区科技实力雄厚、互联网技术应用人才众多,因而互联网技术更容易在商贸流通业得到充分的应用,使得商贸流通业将资源更高效率和更多的配置到高技术行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西部地区科技实力相对落后,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人才较少,因而该地区的商贸流通业难以有效发挥资源配置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从而难以对产业升级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商贸流通业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就需要大力在商贸流通业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经营效率。

控制变量中外资流入规模(fdi)的系数在东中部地区不显著而在西部地区显著,这表明当前在西部地区投资生产的外资企业主要集聚在低技术行业,而东中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则既在高技术行业投资生产又在低技术行业投资生产,因而总体上难以对东中部地区产业升级产生显著影响。西部地区科技水平落后,外资企业在该地区的高技术行业投资难以雇佣到相应的技术人才,因而难以开展活动,只能够更多地利用该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生产资源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使得西部地区的产业更加固化在低端环节,不利于产业升级。

科技水平(patent)的系数在东中部地区为负且显著,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这表明当前的科技创新并不利于东中部地区产业的升级。这表明当前在东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程度较小,而且科技创新的技术含量不高,更多的科技创新可能都集中在低端技术产业。例如,原来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都是靠大量劳动力生产,但是科技创新改进了原来的产品生产方式,依靠更多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者半自动化的机器生产产品,从而使得这些原本要退出市场的低端产业继续生存。因而,更多的集中在低端产业的技术创新并不利于产业升级。

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5年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分析了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共同发展对产业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而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的应用则使得这种效应更加显著。此外,分地区的回归显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单独作用时无法对各个地区的产业升级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中的应用扩大了东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不显著。因而,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从而让商贸流通业更高效率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使其充分发挥降低交易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不断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加大对互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从而使互联网技术在商贸流通业更好地得到应用,进而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王笑宇,廖斌.商贸流通业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的再认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

2.岳辉.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系研究[J].价格月刊,2017(4)

3.张兆安.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J].宏观经济管理,2015(4)

4.吴絮颖.“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探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

5.万琳.电子商务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及推动效果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6.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9)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产业升级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