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打破常规的因地制宜式乡村小海绵

2018-10-24 03:40刘佳颖韦璐蔡俊杨雷
居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海绵建设发展

刘佳颖 韦璐 蔡俊 杨雷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雨洪管理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日益提上日程。本文就海绵城市建设中针对的问题进行提取,将规划设计纳入乡村的发展中,结合乡村的发展,将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打造因地制宜式乡村小海绵,在乡村自身发展中杜绝现有雨洪问题的出现,同时利用好现有水系、水体进行雨洪调蓄。

[关键词]因地制宜:乡村:小海绵 文章编号:2095-4085(2018)05-0040-02

最近邓培德教授的一篇论文——《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功能是无效的》——在给水排水界、环境界等学术界传得沸沸扬扬,在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并落实实施这样的大环境下,能有勇气发表这样的观点确实难得。但海绵建设的目标功能有效与否,毕竟不是只凭一纸文字就能说得清。

海绵城市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把城市改造成具有海绵性质的水弹性城市。该规划方案主要在已建成而且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里进行实施。“海绵”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体系,对于各方面建设都高度完善的城市建成区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好的选择。然而放眼乡村,如今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因有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而越来越快,此中,也出现了譬如积水严重、河湖蓄水能力不足、植被率降低、土地利用不当等问题。因此,我们结合乡村不同的发展目标及地理环境,进而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式的乡村小海绵。

1 建设优势

从整体上来说,乡村海绵建设相对于城市海绵建设来说具有一系列优势。其一,乡村范围总体不如城市范围大;其二,乡村的植被率相对较高,江河湖泊面积相对较广,自然调节、排蓄能力好;其三,乡村的发展程度低,因此建设的费用较城市要低。所以在发展为城市前先做好远期的海绵规划,不仅可以避免重蹈如今城市的覆辙,而且能营造良好的乡村景观。

从细节上说,乡村的管理相对宽松,各方面不够细化,给方案建设落实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加之乡村的发展通常是为数不多的单一经济形式,海绵建设对其影响不大,且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综上所述,海绵乡村的建设具有可行性,也有一定的便利条件。

乡村的生态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随着发展的不断加快,破坏越来越严重,乡村小海绵的建设,在解决雨洪管理问题的同时,保护了原有传统文化与产业。这是海绵建设从景观视角保护了乡村原来的景观及文化。

2 乡村小海绵

乡村与城市有许多不同点,其中一个是行政区划面积小,人口少。从表面出发,给海绵建设的方案设计、协调及施工带来了许多优势。但我国广袤土地上的农村情况却大相径庭,每个村落的生态学特征都是不同的,了解及处理好生态学与海绵建设中的联系与关系,将为方案设计带来很大便利。

因此,海绵建设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据当地不同地理、气候等大环境及地面铺装、绿化率等小环境综合考虑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同时进行实地考察,采取合适的方法建设“小海绵”——不需要整体建设的可以分割成小部分,通过管廊连接起来成为整体乡村海绵。

2.1 因地制宜

海绵建设的总则不可以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相背,但发展是需要因地制宜的,尤其是海绵的建设,土地的下垫面情况、土质、密实度不同,决定了这一地面的下渗率、透水性能等因素,从而也决定了海绵体建设的深度。

就南昌周边的地面情况来看,地面的水泥硬化率已经很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能较土地要差,但发展需要是无法弃混凝土路面不顾的,因此要协调周边的湖,譬如前湖、青山湖、西湖等大湖及其水系,利用地面绿化带进行地面水的渗透、截流,地面截流能力不足的,可加设明渠。

对于依赖不同产业发展的乡村,其规划也应与产业相协调,尤其是对水源污染严重、用水量大的产业,应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工业用水进行处理,加强排放水质检测等。

2.2 小海绵

乡村区划小,因此设计可以更加细化、深入和全面,打造各具特色的小海绵。考虑到乡村只是硬化或用作它途的地面渗水率低,因此可以建设海绵带,以绿化带将各处有海绵性质的设施连接起来,避免内部积水。同时,江河等水系应与海绵连成一片,以作调蓄用,江河水系考虑实际情况,不能过度开发。对于难以改造的村落,结合实际考虑能否建设雨水花园,尽量保持原有生态。

3 展望

在城市里建设海绵体设计繁杂,投资大,难免协调各种产业的关系,且见效慢,而乡村是发展为城市的后备力量,我们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做好远期计划,统筹城乡发展。

对于海绵乡村的建设,我们已经有城市作为基础,但我们不能照搬,而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打造因地制宜式的小海绵,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方案与作法,共建更加美好的城市与乡村。

参考文献:

[1]周艳,王江萍.海绵城市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J].园林,2017,(01):64-67.

[2]陆峥嵘,郭平.浅谈“因地制宜”建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市政工程,2016,(04):28-31.

[3]冯艳,胡继燕,周传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我国乡村景观规划问题与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6,(11):19-22.

[4]王南希,陆琦.基于景观基因视角的中国传统乡村保护与发展研究[J].南方建筑,2017,(03):58-63.

猜你喜欢
海绵建设发展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