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132《丝绸服装》新旧标准对比

2018-10-25 03:16张雪青曾文敏黄杨张岳兰
纺织检测与标准 2018年4期
关键词:丝织物合格品面密度

张雪青,曾文敏,黄杨,张岳兰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040)

0 引言

随着丝绸服装所用原料的不同和加工工艺的改进,必然要求对相关产品的标准进行修订。但标准的修订和完善应符合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能对企业起到制约和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兼顾标准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丝绸服装》标准于2000年首次出台,2008年进行第一次修订,2016年进行第二次修改和完善。修订后的GB/T 18132—2016《丝绸服装》(以下简称GB/T 18132)标准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并替代了GB/T 18132—2008《丝绸服装》,标准的实施对丝绸服装的生产起到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作用。相对于2008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在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原材料、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等方面都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为了便于各级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标准,现对2016新版标准和2008旧版标准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1 新旧版标准对比

1.1适用范围

2016新版标准适用于以含有蚕丝或绢丝机织丝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丝绸服装,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2008旧版标准适用于以蚕丝机织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丝绸服装。新旧版标准的主要区别为:①新版标准将绢丝机织物为主要面料生产的服装也纳入《丝绸服装》标准的适用范围;②新版标准不再适用于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对于由丝绸面料制作的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要求按照婴幼儿服装的相关标准进行质量和安全控制。

1.2 术语和定义

2016新版标准对轻薄类产品的定义进行修改,删除了旧版标准婴幼儿用品的定义。新版标准将轻薄类产品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采用纱组织或假纱(透孔)组织,表面呈现清晰纱孔的丝织物;或面密度为47 g/m2及以下的平纹和斜纹丝织物;或面密度为67 g/m2及以下的缎纹丝织物。而2008旧版标准将轻薄类产品定义为:全部或部分采用纱组织、假纱(透孔)组织,表面呈现清晰纱孔的丝织物;或面密度为43 g/m2及以下的平纹丝织物;或面密度为67 g/m2及以下的缎纹丝织物。

新旧版标准在轻薄类产品定义上的区别有以下两点:①新增加了斜纹丝织物中轻薄类产品的面密度,要求面密度≤47 g/m2;②修改了平纹丝织物中轻薄类产品的面密度范围,将“≤43 g/m2”修改为“≤47 g/m2”,这一改变对内在质量中的缝子纰裂程度和撕破强力的测试有明显影响。

1.3原材料

2016新版标准和2008旧版标准均对织物的面料、里料、辅料和填充物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但相比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对辅料和填充物的要求做了一些修改,主要表现在:①新增加了对垫肩和袋布的规定,要求采用与所用面料、里料、辅料的性能相适宜的垫肩和袋布的质量应符合2016新版标准的要求;②修改了衬布和装饰花边的规定,将2008旧版标准中“其质量应符合丝绸服装标准合格品”修改为“其质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即根据产品等级的不同,衬布和装饰花边需符合相应产品等级的要求,而不再仅是符合合格品的要求;③增加了绳带和松紧带的规定,要求采用与所用面料、里料、辅料的性能相适宜的绳带和松紧带(装饰线、带除外);④修改了钮扣、拉链及其他附件的规定,要求附件应具备无可触及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要求;⑤修改了填充物的规定,将2008旧版标准要求的“填充物絮片应符合GB 18383标准要求”修改为“按国家有关标准选用符合要求的纤维或其制成品”,即标准不再只对填充物絮片做规定,而是要求所有类型的填充物都要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由上述内容可知,新标准对原材料的变化并不大,仅是扩大了对原材料的考核范围(绳带、松紧带和填充物),对有些指标的要求更加严格、合理(衬布和装饰花边),更加注重衣物穿着的安全性(无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

2 产品质量安全指标

2.1 外观质量

在对外观质量指标中,2016新版标准与2008旧版标准均对经纬纱向、对条对格、拼接、色差、外观疵点、缝制要求、规格尺寸允许偏差和整烫指标要求进行规定。相比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仅对经纬纱向、对条对格和缝制要求作出修改,具体如下:①删除了对色织格子面料纬斜的规定;②增加了条格花型歪斜程度的规定,要求条格花型歪斜程度不大于3%;③删除了对钉扣针距密度的要求,增加了对锁眼先细线后粗线的具体划分标准,即细线是指纱线细度为20 tex及以下的缝纫线,粗线指纱线细度大于20 tex的缝纫线。

2.2 理化性能

新版标准在格式上做了很大改进,将理化性能部分的考核指标和要求整合至同一个表格中(见表1),而不是旧版标准中分项目单独列表或用文字进行说明,使阅读更加方便,要求更加清晰。此外,在考核项目上,2016新版标准对纤维含量、安全性能、色牢度、缝子纰裂程度和撕破强力部分均进行了修订。

2.2.1 纤维含量

新版标准要求纤维含量符合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的相关规定,而旧版标准要求纤维含量符合FZ/T 01053—2007《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的规定。

表1 丝绸服装理化性能指标要求

2.2.2 安全性能

安全性能包括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和异味。2008旧版标准中对上述4项安全性能要求分别规定了各自的考核值,但在2016新版标准中对这4项安全性能的限量要求全部按照GB 18401的标准来考核,且B类产品(直接接触皮肤产品)的pH值考核指标发生了变化,由原先的“4.0~7.5”变为“4.0~8.5”,放宽了要求;对A、C两类产品pH值的考核与2008旧版标准一致,其中A类pH值要求为4.0~7.5,C类pH值要求为4.0~9.0。

2.3 色牢度

2016新版标准在色牢度的考核方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表现在:①减少了对耐唾液色牢度的考核;②删除了色牢度考核指标中对婴幼儿用品的特殊要求,这是因为新版标准明确规定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装;③修改了耐皂洗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水色牢度的考核指标,只有耐干摩擦色牢度的考核指标与2008旧版标准相同,详见表2。

由表2可知:2016新版标准对丝绸服装合格品的耐皂洗色牢度变色指标降低了半级,由3~4级降为3级;优等品的耐干洗色牢度变色指标降低半级,由4~5级降为4级;深色产品的耐湿摩擦色牢度沾色指标整体降低半级,优等品从3~4级降为3级,一等品从3级降为2~3级,合格品从2~3级降为2级;深色一等品的耐光色牢度变色指标降低半级,由3~4级降为3级,浅色优等品和合格品的耐光色牢度指标降低半级,优等品从3~4级降为3级,合格品从2~3级降为2级;优等品的耐汗渍色牢度沾色指标降低半级,从4级降为3~4级,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耐汗渍色牢度变色指标提高半级,均从3级升为3~4级;优等品的耐水色牢度沾色指标降低半级,从4级降为3~4级,一等品和合格品的耐水色牢度变色指标提高半级,均从3级升为3~4级。此外,在对里料色牢度的考核中,将耐皂洗色牢度沾色指标提高半级,由2~3级升为3级。

在试验方法上,2008旧版标准规定丝绸服装产品的耐光色牢度按GB/T 8427─1998中方法3的规定要求进行测试,且除了白色纺织品外,需晒至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2016新版标准规定丝绸服装产品的耐光色牢度按照GB/T 8427─2008规定要求进行测试,其曝晒按方法3执行,并晒至第一阶段。丝绸服装以蚕丝或绢丝为主,本身耐光性差,因而标准对耐光色牢度测试方法的修改更加符合企业生产者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

2.4 力学性能

2016新版标准对缝子纰裂程度和撕破强力的试验方法均做了修改。

2.4.1 缝子纰裂程度

在进行缝子纰裂程度的取样试验时,2016新版标准在取样部位和测试方法上均做了修改。旧版标准要求测试的部位有后背缝、袖窿缝、袖缝、摆缝、裤侧缝、裙侧缝和裙中缝;而2016新版标准要求测试的部位有后背缝、袖窿缝、裤侧缝和裙中缝,减少了对袖缝、摆缝和裙侧缝的考核。在测试方法上,旧版标准要求按照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测试;新版标准要求则按照GB/T 21294—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检验方法》规定进行测试,且里料需按照面料的要求进行测试。两版标准在测试方法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规定的负荷上,详见表3。除上述要求外,若进行缝子纰裂强度试验时出现滑脱、织物断裂、缝线断裂和织物撕破现象,则判定为不符合要求;含氨纶的弹力产品不考核;外层较宽松的产品,不考核外层面料;若面料为宽松设计,里料按面料考核裤后档接缝强力;臀围处宽松的裙裤不考核裤后档接缝强力。

2.4.2 撕破强力

对于撕破强力的测试,旧版标准规定成品的撕破强力按照GB/T 3917.2《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型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规定方法进行测试;新版标准规定成品的撕破强力也按照GB/T 3917.2《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型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规定进行测试,但丝绒产品需按照GB/T 3917.1《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1部分:冲击摆锤法撕破强力的测定》规定要求进行测试,并对丝绒产品的测试方法进行了修改;新标准还规定对弹性产品的弹性方向不进行考核。新版标准明显比旧版标准更加严谨,对成品质量有了很大的保障。

3 结论

通过对新旧版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原材料、外观质量、理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内容的比较,分析了新旧版标准的差异性。新标准的修订使标准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可执行性更强,对服装产品的考核更加合理,也增强了服装标准体系的一致性。新版标准的制订实施,不仅有助于检测机构相关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为生产企业在丝绸服装质量控制方面提供明确的依据。

表3 对缝子纰裂程度试验方法中新旧标准对负荷的规定

猜你喜欢
丝织物合格品面密度
低面密度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怎 样 找 次 品
碎片的“温度”——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丝织物研究
纤维网结构对麻纤维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恒逸海宁1 000 kt/a差别化环保功能性纤维项目第四套生产线投产
长丝织造:进出口整体迎来喜人增长
拿抽查指标跟谁说事儿
纤维层面密度的光学新算法
又议产品出厂合格率
水刺产品面密度均匀度波动因素分析与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