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难度梯度研究

2018-10-25 10:53林楠帆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林楠帆

摘 要:随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发行,“新教材、新理念、新特点”成为了现目前语文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新教材的文言文课文有两“新”:第一新是古代经典著作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第二新是文言文课文难度梯度更趋向合理。这种合理性体现在五个方面:教材编排由分散到集中,学习强度逐渐增强;学习主题由具体到抽象、由外物到内心,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文本选材由故事性文本到说理、论说性文本,阅读的难度不断加大;学习目标由初级阅读能力向中高级阅读能力发展,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由词的基本义到词类的特殊义及特殊现象学习,文言文语言学习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统编本 初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课文 难度梯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93-02

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介绍新教材的特色中谈到:“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1] “重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将会是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初中文言文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开展得最早,对于培养学生早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意义重大。统编本初中语文新教材无论是在单元结构体例上,还是在文言文课文选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创新性。通过对已经发行的七上至八下四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课文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难度安排合理,符合学生发展”是新教材文言文课文系统的一大亮点。

1 统计结果

2 结果分析

2.1 教材编排由分散到集中,学习强度逐渐增强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七年级两册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篇目的分布较为零散,以一个单元编选一篇文言文为主,有些单元或以诗歌替代文言,甚至有单元没有出现文言文;而从八年级开始,教材篇目的编排出现了较大变化,以独立单元的形式,将文言文篇目聚合在一起形成單元学习的序列结构,分别出现在每一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的位置。它体现出统编本新教材文言文编排由分散到集中,由局部到系统,由分化到密集的特点。

而它给学生的学习所带来影响便是思考和学习的强度不断地增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的学习是缺失的。因此对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还比较的陌生。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人的认知要经历感知、同化和顺应,最终才能达到平衡。而七年级文言文编排采取分散化的策略,则是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应了心理学上认知的规律,逐步培养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知识、兴趣和能力。

2.2 学习主题由具体到抽象、由外物到内心,理解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表三中能够看出,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学习主题多为与学生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事和物,比如亲情、学习、动物等等;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主题难度有所上升,与学生的生活逐渐产生一定的距离,例如名人、国家、科技等等;而八年级上下两册,除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是写景,其余主题均为与个人内心修养相关。从中可以发现,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主题呈现明显地由具象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由外在到内心的安排趋势,与此同时,它对学生理解主题的能力要求呈现递增的趋势。

七年级上册以生活相关事物为主题的学习对学生难度要求较低,主题的可感知性较强,同时与小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主题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七年级下册的家国、名人等主题等已经有主题抽象化的趋势,学生对此的感知性已经逐渐缺乏具体形象的支撑,学生的理解开始有点吃力。八年级两册教材所大量出现以个人身心修养的主题,则是显示出教材主题向内转的趋势,即由对物的探索转向对心的挖掘。而对于个人修养的探索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亘古不变的母题。但是初中学生的对于此类主题的理解将会是教学这类文本的难点,这对学生在学习八年级文言文课文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3 文本选材由故事性文本到说理、论说性文本,阅读的难度不断加大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在统编本七年级文言文选文文体集中在寓言、散文、短篇小说等为主,文体多为故事性文体,虚构成分较多,趣味性也更强;八年级文言文选文文体虽然也保持了文体的丰富性,但是论说文开始大量增多,尤其是八年级下册以论说文占主要地位。整个统编本文言文文体由故事性文体向论说性文体发展的趋势。而再结合表二,七年级文言文篇目的出处主要来自于《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淮南子》等,题材丰富,篇幅短小,或志人,或志怪,多神话、寓言;而八年级文言文选文的出处则出现了《孟子》《史记》《庄子》等著作,议论说理强,充满思辨色彩,故事性相对较差。

不同文体教学的特点会有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呈现很大的差异。因此,文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易区别。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以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形象较多的寓言、小说等文体,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而议论色彩较重的论说文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将论说文安排在初二进行集中学习有一定的合理性,也符合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难易规律。

2.4 学习目标由初级阅读能力向中高级阅读能力发展,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从表三中可以发现,由于七年级教材没有设置独立的文言文学习单元,但是这部分文言文课文同样从属于各自的单元系统内,与单元学习目标仍有紧密关联。我们可以看出,七年级上册教材以要求学生掌握相对基本的阅读能力,例如朗读、默读等阅读方式,感知大意、理清思路等阅读内容。而七年级下册开始,阅读能力有所上升,逐渐过渡到精读、略读、快速浏览等阅读方式,甚至要有自己的心得、要有所思考和质疑等学习目标。八年级是以文言文单元学习的编排方式,因此更容易看出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差异。八年级上册以整体感知,提高阅读能力为主;八年级下册则明确提出要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品味和欣赏语句,学习相应的说理方法,得到思想启迪。

有学者针对中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其分为三大能力,认为,“其中,探索性阅读能力、理解性阅读能力、知识性阅读能力分别位于金字塔的顶层、中间层和基底层。每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发展都以下一层级阅读能力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基础,与此同时,在同一层级阅读水平上,不同的阅读能力要求又呈现出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态势。”[2]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学习目标也呈现这一金字塔状分布,为学生量身定做好了学习的阶梯,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明确在每一步所要前行的方向,最后实现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

2.5 由词的基本义到词类的特殊义及特殊现象学习,文言文语言学习向纵深发展

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的字词习题是教材编者为学生和教学精心准备的语言学习和积累的载体,也能够反映出文言文字词教学的规律。从表五中可以看到,七年级的文言文字词练习题以单个字词的释义为主,属于文言文常规的语言学习;而八年级则开始大量出现以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古今异义等特殊语言现象的学习,且多是出自于同一篇课文。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九课《桃花源记》课后练习的第四题就出现了对两句话中的同一个字进行解释以及对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进行区别。

由前文所述,八年级的文言文课文不仅篇幅较七年级更长,而且从课后习题中可见里面多文言文特殊语言现象,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八年级课文的整体难度。而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正是文言文学习的精髓所在,也是初中文言文学习除了虚词之外的难点所在。因此,统编本语文教材将特殊语言现象的学习安排在八年级进行学习有一定的合理性,语言学习的梯度也随着学段的上升而不断加深。

总而言之,通过统计和分析后发现新教材一大重要的特点,即文言文难度梯度随着学生心理和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地深化,同时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出一定的要求,促进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好的梯度安排对于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很显然新教材文言文的难度梯度安排较为合理,能够成为今后教师备课以及教学的抓手和助推力,为文言文的教学建构系统的整体观和梯级观。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2] 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2001(0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