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营模式下的拉萨老城区空间浅析

2018-10-25 10:33屈正华
西部论丛 2018年10期
关键词:空间分析老城区拉萨

摘 要:老城区作为地方人文历史的博物馆,在西藏独特自然环境下造就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不仅反映着该地区的人文历史景观而且也是人们精神信仰的直观体现。本文章通过调研自营模式下拉萨老城区的现状,对这种“自然生长”下的建筑形态、人文脉络、居住空间、整体格局进行研究,分析其与控制式规划下城市发展之间的差异和自营模式下城市空间的特色,研究新老城区之间的关系,试图探索将地方文化融入到现代城市规划之中。

关键词:拉萨 老城区 自营模式 空间分析

1 拉萨老城区的历史背景

拉萨老城区作为自营模式下最具藏民族文化特色的街区代表,它随着大昭寺的建立和发展而发展起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民族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的结晶。

1.1老城区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老城区的发展是未经特殊条件干预,长时间逐渐形成呈现“自然生长”的自营模式,其道路特征如同“蜘蛛网”状,以某一中心或某一轴线向外扩展。这种发展模式与现代规划控制式模式下形成的街区相比,其建筑密度比较大、建筑排列方式较为随意、街巷空间变化自然。

在快节奏的今天,老城区虽然在车行、消防以及日照上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它承载着拉萨传统街巷空间的人文历史。老城区的街巷空间是各方面在长时间相互磨合、相互制约下形成的,从而老城区今天依旧散发着光彩,不论是保留下的名胜古迹,还是那青石街道、曲折小巷,甚至是街道上身穿藏装的淳朴藏民,他们共同形成一副和谐的画面。

1.2拉萨老城区现状

拉萨老城区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围绕八廓街向外辐射形成的旧式居住街区。

八廓街是由八廓东街、八廓南街、八廓北街和西侧大昭寺广场组成多边环形街道,周长大约1000余米,街内岔道较多,有街巷42条,工艺店铺300余家,唐卡作坊42个[1]。据统计八廓街目前还有约200个居民大院保存比较完整,这些古建大院是现在研究藏式传统建筑的有力依据(图1)。

老城区建筑几乎全为传统石屋,风格古朴,这种建筑形式是整个藏区人文景观的缩影。作为拉萨的标志,它既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城的传统风貌和居住方式,又逐渐成为兼具文化展覽、商业旅游、茶馆饭店于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也是拉萨旅游重要的城市名片。

2 拉萨老城区形成原因

2.1女魔传说与拉萨的由来

根据西藏传说,在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的雪域大地从多方面吸收各地域的佛教文化。随着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进藏,吐蕃王朝佛教文化便更加得浓厚。为了安置她们所带来的佛像故而修建寺庙,经文成公主夜观天象、日察地形发现吐蕃地域神似仰卧罗刹女,而罗刹女的心脏便是沼泽地中的卧塘湖,为了更好的镇压罗刹女魔,用山羊驮土填湖,在藏语中“山羊”和“土”叫“惹”和“萨”,人们便将这里称为“惹萨”后来衍化成今天的“拉萨”。

女魔心脏处的寺庙即为今天的大昭寺,相传以大昭寺为中心,以一系列的同心圆为半径在整个吐蕃王朝境内建造了108座寺庙,用这些寺庙来控制罗刹女魔身体的主要穴位,从而形成了西藏具有规划性质的第一幅地图(图2)。

2.2拉萨老城区形成的过程

八廓街区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以大昭寺为中心,向外成放射状的展开(图3)。大小昭寺作为古城的基本骨架,使得其有了今天的格局。

2.2.1佛教文化影响

吐蕃王朝定都拉萨及藏传佛教日渐兴盛,大昭寺、小昭寺、布达拉宫三者形成了拉萨城三足之势。它们三者开始有两条道路相连,分别是由大昭寺通过宇拓桥到布达拉宫和大、小昭寺,大昭寺成为三者之间的纽带。随着信徒们来此朝拜,大昭寺周边逐渐的建起了茶舍、旅馆、商店等以供日常所需,街道小巷也就环绕大昭寺展开,老城区的雏形得以显现。后来信徒们越来越多,只能围绕大昭寺进行转经祈福,逐渐的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转经道“囊廓”、“八廓”、“林廓”(图4),这三条转经道虽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但都具有拉萨独特的文化因素的干扰,它们也是拉萨后来城市规划的基点。

2.2.2政治经济促进作用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老城区也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它因佛教文化而独具一格,但也经历过灭佛运动的摧残、帝国主义势力渗透、清政府统治,这些历史影响让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区呈现多样性,例如寺庙与民居相融合、佛教与其他教派和平共处。在长期农奴制的影响下,人们的贫富差距比较悬殊,身份显赫之人便在大昭寺周边建起自己的府邸、大院,而大多数普通的民众则成为其奴隶,他们的房屋整体比较矮小,散落其中。西藏和平解放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造,这时西藏也经历了大发展,新的城市规划成了现代化的方格路网,而大昭寺及周边的老街作为拉萨市的历史文化街区而被保护下来。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迅速发展起来,人们对物质需求、文化精神、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了新的见解,拉萨城市也迅速的向周边发展,形成今天的空间格局。如今我们看到的拉萨老城区,它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但由于人们生活的需求及保护规划与整体发展的原因,老城区现存的古建筑主要以寺庙和大院等具有代表性的为主,其它建筑在服务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被不断替代,从而形成今天的空间形式。

3 拉萨老城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3.1整体格局

老城区在整体布局上分为两个部分:小昭寺周围以行列式排布,较为整体。八廓街的格局则以近似同心圆向外扩散,以大小昭寺为中心,附属建筑层层环绕,形似“坛城”模式。在佛教文化、地域气候及政治作用的共同影响下,老城区空间体系以三条转经道为骨架,环形街巷网格为系统。聚居结构又表现为寺庙居中、住宅层层环绕,方整、重复的街坊和具有强烈秩序感的住宅院落。各类建筑等级严明共同作用形成了今天南北大小昭寺紧密联系、东西连接宇拓桥与大清真寺、众多遗存节点的独特古城格局[2]。

3.2 街巷空间

“诗经”中有阐述“直为街,曲为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拉萨老城区的街巷形成于佛教,发展于贵族建筑大院,而后随着建筑的增多,其街巷空间逐渐复杂。近年随着旅游业发展过去泥泞小巷已不复存在,但仍保留传统风貌,环形巷道、青石板路、煨桑香炉、藏式建筑等仍记忆着信徒的虔诚。

拉萨老城区的路网结构(图5)呈现“蜘蛛网”状的自然生长模式,它与棋盘格路网相比,虽然看似杂乱无章、缺少整体规划,但其宽窄多变、走向自由、路网密集等特征凸显出自然缓慢发展的城市空间人流分散、空间体验丰富的优势。因其地域文化的影响,这种“蜘蛛网”结构的路网以大昭寺为中心向四周展开,也因其而造就了大昭寺在老城区的核心地位,形成如今这种单核心、向心型的宗教聚落空间[3]。

3.3 人文空间

人文空间诠释人文精神,反映着人存在的理想和精神,老城区因其厚重的历史沉淀,浓郁的宗教气息所形成的复杂的空间组织,街道两旁有络绎不绝的商贩叫卖,转经人怀着虔诚的心来来往往,这些看似普通的生活行为经过千年沉淀后,形成该地特有的人文果实。在这片古城中以宗教为首的文化组织,连同自然景观、乡土文化、贸易商贩等构建出了淳朴自然、生机勃勃的人文空間。

3.4院落空间

《辞海》里“周垣也”对“院”的描述,即“宫室有墙垣者曰院”,周围墙体以内的部分为“院”。院落因栖身之需而形成,防御需求而发展,文化表现而变得多样化。

拉萨老城区院落空间把这种防御功能要求和地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种院落空间大致可分为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两大类。

3.4.1公共空间

在老城区有诸多的公共建筑,其中以大昭寺最著名。大昭寺坐东朝西布局,西面为广场,广场与四周的其它建筑形成一种感官上的围合空间,也阻碍了外部环境的干扰,这种院落式的广场具有宗教上的象征意义,因此多数寺庙建筑布局会选用这种院落式空间[4]。大昭寺的布局以主殿最高,四周设立配殿,呈“回”字形平面,这种布局模式也正是藏传佛教中理想宇宙模型——“坛城”。各个配殿之间采用连廊相通,廊道墙壁绘制唐卡壁画,内部利用通高天井采光,各个空间无不体现佛教文化。

3.4.2居住空间

贵族府邸:在旧西藏贵族因其身份显赫,从而府邸建造比较豪华,规模较大,格局一般是建一座三四层的主楼,主楼呈回字形平面,内设天井解决日照和采光;主楼前建两层建筑,两侧配置其它用房,形成完整的院落空间(图6)。

居民用房:民居建筑是老城区传统风貌的主要构成部分,建筑内部常以柱的数量划分空间的大小。老城区的民居建筑具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些共性,多个建筑共同围合成一个庭院或者利用天井向心型布局[4]。

4 老城区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是整个西藏的缩影,是研究拉萨城市文化的重要依据。老城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以片段的形式穿越时空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其价值在当今文化缺失的状态下愈显弥足珍贵[5]。拉萨老城区是拉萨历史发展最直观的描述,是拉萨旅游发展的心脏,也是拉萨建筑与城镇规划研究的博物馆。

每个空间场所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出其周围环境的特性或“气氛”[5]。老城区建筑风格迥异、街巷空间变化莫测,它和现代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不论在建筑风貌还是在空间结构上都展现出了民族建筑的魅力。老城区是本地区的重要旅游资源,怎样合理保护已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然而我们在保护过程中并不只是对其进行看护式的保护,老城区保护在维护原有建筑、景观、风貌和空间格局的同时还应对其非物质性存在的其它方面进行维护并发扬。老城区作为一个时代的典范,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代社会需求去粗取精,合理运用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经典。

现代的城市规划街巷空间比较单一,缺乏变化,行走过程中缺少韵味,周边景观也比较单一,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因建筑布局比较规律,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比较多,容易形成交通堵塞。老城区的街巷空间一般是在不同时间阶段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中没有强制性的干预,从而比较符合自然规律,我们应该对这些自然的布局方式和现代控制性规划所形成的不同结果进行利弊分析,总结出更加适合本地区的新模式。

5 结语

经过调研分析,自营模式下拉萨老城区的空间格局是经由时间打磨,历史沉淀后形成的具有文化氛围的空间,不管是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还是其它小巷大院,都具有人文尺寸、本地特色。拉萨老城区作为自营式城市发展的典范,其建筑与人文环境对整个藏式建筑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老城区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和丰富的街巷空间,但是老城区复杂的小巷却不利于消防,在快节奏的发展下,老城区的人越来越多,街巷略显拥挤,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我们要辩证的分析其利弊,合理运用其潜在价值,寻找适合老城区健康发展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重阳. 唐卡艺术的教育文化意蕴[D].西南大学,2016.

[2] 杨涛.历史性城市景观视角下的街区可持续整体保护方法探索——以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06):9-13+30.

[3] 王一丁,吴晓红.拉萨老城区宗教聚落空间形态探析[J].西藏研究,2014(02):82-99.

[4] 索朗白姆. 西藏拉萨老城区八廓街传统风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5] 范占勇,陈蔚.拉萨古城八廓街空间演变和保护解析[J].包装世界,2016(01):70-72.

作者简介:屈正华(1994—),男,陕西汉中人,本科。

猜你喜欢
空间分析老城区拉萨
日出老城
西藏“Z 世代”的拉萨记忆与憧憬
十里灯火璀璨
无锡市低效用地再开发监管平台设计与应用
基于GIS的汽车4S店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嘉兴老城区的特色建筑探寻一
拉萨土豪
基于Matlab的水下碍航物可视化研究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去拉萨不能错过的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