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北新区科技创新高地解密浒墅关经开区创新“内涵”

2018-10-26 07:03整理蒋安琪
现代苏州 2018年19期
关键词:开区工作站内涵

整理 蒋安琪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大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伴随党的十九大召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式开启。“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呼唤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水平的科技供给,国际竞争新形势需要科技发挥顶梁柱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浒墅关经开区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才能成就未来。近年来,经开区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补齐发展短板、弥合发展差距的“重头戏”,通过集成创新激励政策举措,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批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集群初步形成。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于去年底落户经开区的酷豆物联,今年4月份如期投入试运行。这是一家以二维码研发为核心的高科技物联网企业,公司以图像识别技术为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门禁、自助服务、新零售等领域。苏州酷豆物联的前身目前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二维码行业企业,也是国家级和中关村双高新技术企业。

去年12月16日,酷豆物联与经开区完成签约,12月23日完成注册,随后只花了18天完成了2000平方米厂房的装修。在年前最后一周,该公司完成了80余万元的销售额。

“是浒墅关经开区的高效服务才让我们迅速进入状态,”酷豆物联负责人李鸿钢庆幸将企业落户在苏州浒墅关经开区,“苏州城市的发展前景广阔,商业创新发展潜力和就业机会在不断增加,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留住人才,在IT行业,人才是企业的命脉。而浒墅关经开区给予的优渥条件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将帮助我们在这片土地迅速成长。”据李鸿钢介绍,6月份酷豆物联就可实现产能释放,届时7条产线全开,今年产能预计实现70万台产品,未来稳定后年产能将达150万台。

酷豆物联只是经开区众多创新科技企业的一个代表。去年以来,经开区先后引进加拉泰克、三峰激光、长光华医、双恩智能等10余家创新科技企业。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引进高新技术企业46家。这些拥有卓越创新驱动力的企业,在落地后都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经开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62%。

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在经开区,一个被命名为“阳山智谷”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今正在悄然形成。它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芯片、物联网和大数据五大产业。据介绍,经开区将利用该平台促成产业与资本对接,从而打造一个产业链闭环。目前,人工智能扶强器、5G芯片、智能芯片等一批项目已先后落户。

在如今国内外宏观环境持续趋紧和各类要素资源制约严重的情况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要素。而具有整合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提升服务能力等功能的科技创新平台,正成为经开区服务企业的核心抓手。

自去年以来,经开区打造了一系列科技产业化平台。阳山工业园在清退一批低散小企业后,腾出3.4万m2园区引入酷豆物联、涡旋压缩设备、分子诊断设备,以及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等;原莱宝电器厂房转身成为阳山智造产业园,包括加拉泰克、三峰激光、双恩智能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入驻;70亩的原神钢南地块,则引入德国魏德米勒、卡乐电子、佑克骨传导等项目;202亩的原NGK地块,加拉泰克二期、长光华医一期已确定落户。

在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经开区锐意布局全新的创新发展空间。目前,大运河畔占地8平方公里的运河科技文化新城已基本完成规划。未来,这里将实现产城融合,主要打造科技总部、科技人才公寓、科技论坛三大块内容,高科技产业将是新城的主导方向。

与此同时,经开区也在致力打造有关创新创业的前期孵化平台。总规划面积1.7万m2的阳山科创大厦即将开建,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

一直以来,产学研对接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经开区积极推动产学研对接和成果转化,三年前辖区企业方林科技、宝馨科技和路伯润滑油率先建成博士后工作站。其中,方林科技成为经开区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典型代表。

32岁的樊鹏飞是方林科技博士后工作站的主要负责人。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时期的研究方向是新能源应用。2016年樊鹏飞进入方林科技,主要负责新能源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及优化。

樊鹏飞目前主导着一个8人研发团队,他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相关先进实验设施和积累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案例结合进行研究。团队的研发项目为电池模组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核心部件液冷板。

“优秀的新能源汽车散热板及其附属的热管理部件,能够控制动力电池模块的温度在电池工作安全范围内,提高锂离子电动汽车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避免出现热失控及其导致的安全问题。”这正是樊鹏飞团队致力的工作,通过设计并优化液冷板结构,以达到有效控制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动力锂电池组的温升和内部温差,保证锂离子电池组正常高效工作,提高电动汽车的工作性能。

2017年至今,由方林科技博士后工作站研发的一款液冷散热板被用于一款比利时生产的新能源大巴车上;去年,由上汽乘用车生产的一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也搭载了方林科技合作研发的液冷散热板,目前已经在量产阶段。据樊鹏飞介绍,目前其团队合作研发的一套液冷散热板预计会应用在明年在国内量产的一款本田电动车上。

无疑,企业依托高校院所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难题攻关已成为共识。为此,经开区还积极筹建院士工作站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伴随3D打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磁悬浮动力电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研发项目、心地天益光电项目落地,经开区计划分别筹建吴鑫华院士工作站、丁文华院士工作站、马佐平院士工作站和黄维院士工作站。这些院士工作站将成为经开区柔性引才、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站在学术最前沿的院士团队,将直接帮助合作单位、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加快创新发展。

转变机制体制促创新

短短一年来,经开区在经济转型升级、提速换挡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产业布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期结合高新区的产业方向,编制了经开区产业规划,明确围绕智能制造、新能源、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四大产业的产业化和资本化开展工作。随后,通过合作开发和招商、退二优二等途径,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充分提高工业企业土地的集约利用。针对经开区当前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结合省、市、区相关政策,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浒墅关经开区企业发明专利申报补贴实施方案》,这些富有亮点的激励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项目和高素质人才团队的落户。

与此同时,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经开区不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设立服务科技创新的专门机构,加强人员配备和职能定位;优化经开区各内设部门的工作机制,加强科技人才与招商工作的融合度;改变传统招商模式,做好科技项目与人才、资本、应用场景的深度对接,全方位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圈。

未来,已然打开画卷。在经开区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支撑引领发展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正不断壮大,北新区创新高地悄然形成。

猜你喜欢
开区工作站内涵
经开区各级工会组织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吹响“冲锋号” 按下“快进键”——宁乡经开区深入开展“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大竞赛活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