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探索

2018-10-26 10:54王远强林治华
科技资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制药工程培养方案应用型

王远强 林治华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对现有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计划实施以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协同环节提出优化方案,以适应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为制药企业精准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 制药工程 校企一体化 培养方案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133-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对高级人才迫切需求,生产企业希望以校企合作办学等形式提前介入高校人才培养,在开发优质人力资源的同时抢占人才战略高地。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仍需持续改革,国家继续坚持推动高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与学习支持体系。目前,制药工程专业积极实施校企一体化培养人才计划,针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与专业人才需求,积极改革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制药行业精准输送搞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1 “制药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现状

目前国内开设“制药工程”的高校多与本区域内的相关企业建立不同形式的“校企协同育人”关系,自2013年开始,制药工程专业开始“3+1”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制药企业由于生产安排等原因,提供的实习岗位存在不确定性,岗位需求与学生实践时间难以统一,可能影响学生的实习安排和实践效果;(2)制药企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生产任务安排的不确定性,可能存在部分实习岗位相对比较清闲,学生因为工作量不足而萌生退意,提前中断企业实践进程;(3)制药企业通常是有针对性的提供实习岗位,而且会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因此实习岗位轮换相对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多岗位轮岗锻炼,学生专业技能锻炼比较单一;(4)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多以锻炼专业技能为目的,在经过企业3~6个月的培训之后,能够基本掌握实习岗位专业技能,由于换岗难度大和就业需求,部分学生选择会提前结束岗位锻炼,这会降低制药企业提供实践岗位的积极性或提供一些非关键岗位,进而影响校企协同育人效果;(5)学生第四学年在企业参加岗位实践的时间恰好与学校安排的就业双选会重叠,可能影响学生的就业质量;(6)由于制药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多为生产一线,包括药品生产、质量控制、质量分析等岗位,与部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尽相同,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参加企业实践,为学生管理与实习效果监控增加了难度。基于上述原因,拟对“制药工程”专业的“3+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推进“制药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改革。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完整实施的前提,生产企业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单独组建班级,并对班级提供包括奖助学金、拓展训练、暑期实践、岗位锻炼等机会,提前介入高等学校对本科层次学生的人才培养,毕业后学生原则上在合作企业实现就业。学生在企业接受技能训练,作为企业的后备人才进行培养,使其毕业后即可从事岗位工作,实现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化培养,这与高职院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基本一致。但是,原有的校企聯合办学模式与“订单式”人才培养存在较大区别,即生产企业的人才需求不能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并通过学生课余活动、暑期实践、专题讲座等形式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并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该参与过程不影响高校办学的独立性与自主权。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对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2 新形势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2.1 加强对制药行业人才需求与能力要求的调研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是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基础,高校对制药企业进行深度调研,及时掌握制药企业对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与能力要求,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掌握现代制药技术的专业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让学生更好了解制药行业的发展前沿,可以通过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设置诸如《制药工程前沿》(讲座)等课程,邀请制药行业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专题讲座,特别是邀请合作企业的总工程师来校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制药工程的发展前沿。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综合实验》,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师参与设计,把制药企业的最新药物的生产工艺转化为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药品生产的发展前沿[1-2]。同时,根据合作制药企业的药品生产需求,将研究项目转化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工作,研究成果可以优先在合作企业转化。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让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始终与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保持一致。

2.2 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其对课程设置的指导作用

应用型制药人才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药物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药品生产全流程,系统开始药物发现与优化、药物合成与制备、制药工艺与设备、制剂开发与制备、药品分析与质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理论基础[3-6]。同时,相关专业课程单独开设实验课程,课程实验选定一个代表性药物,将药物的合成路线设计、生产工艺开发、药物剂型设计、生产质量监控、质量标准分析、生产厂房设计、生产过程管理等全过程融入实验教学中,邀请合作企业的技术工程师共同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让学生通过一个具体的药物研发项目掌握药品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仪器设备使用、生产记录撰写、生产资料归档等标准化管理。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专业能力训练,使之能进入生产企业后即可在岗位开展工作。此外,为了提前适应生产企业的能力要求,可以通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提前了解生产设备的操作,熟悉生产工艺路线,掌握生产流程。

2.3 实验课程增加与制药企业衔接的相关环节

“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尽管在专业课程中单独开设了专门的实验课程,但是实验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还有较大差异,并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设置《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践课程,其中《认识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生产实习》则是让学生将掌握的药品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并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同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设计》主要要求学生在企业至少完成6个月的实践锻炼,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问题,完成包括生产路线设计、生产工艺优化、企业厂房设计、生产质量管理等毕业设计内容。生产实践的相关教学内容主要由合作企业指导完成,学校教师主要参与学生管理和提供理论知识支撑,负责学生考核与教学资料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生产与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实现在校理论与实验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现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精准化培养[7]。

2.4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工程理念培养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项目基本为微量或小量实验,与企业的生产大规模生产实际存在显著差别,这导致学生毕业进入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技能培训。为了解决学生在校期间工程理念的培养问题,药品生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应运而生,不仅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生产布局、工艺流程、物料衡算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模拟设备的操作规范,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可以解决初步的工程化培养问题,使得在校教育与企业实践能够紧密衔接。此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投入少,不仅能够解决企业实践人数、实践、环节的限制,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模拟实际生产环境,必将成为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重要手段。

2.5 重视企业文化与专业素质的自然养成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还可通过宣传企业文化、提升专业兴趣、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认同感培养来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对企业的向心力。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主管共同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向全体学生介绍企业文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相关内容,同时辅以参观实习,向学生展示企业的先进生产设备与一流的生产技术,吸引更多学生申请参与到联合办班的学习,在学生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而在学生形成勤学、爱学、好学和勇争上游的良好学习风气。此外,生产企业在学生中经常性的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参观交流、科研项目资助、暑期生产实践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然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9-10]。

3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3.1 校企一体化培养的学生选拔与退出机制

要强化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首先就应成立联合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法的具体实施与监控。学生选拔应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以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为前提,重点选拔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学生进入班级学习[12]。同时,每个学期结束之后应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不符合班级要求(包括学习成绩、个性发展、专业技能等)的学生及时进行调换,确保联合办班的示范性和带头作用。此外,指导委员会要负责监督在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内容的具体实施,每个学年对学生进行年度综合考评,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3.2 产教结合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的交流学习应形成常态化。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了解生产企业的技术需求与专业需求,并在教学内容中体现;企业技术骨干也应到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锻炼,掌握人才培养规律,确保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应由校企双方针对生产实际共同制定实验项目,尽量做到接近生产实际的水平,确保全体学生均可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3.3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校企主体职责

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中企业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和实践等教学内容不能影响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办班学生的企业实践与教学内容应融入到假期实践、生产实践等环节,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内容应与专业其他学生完全一致,而合作企业的教学内容属于课余环节,即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开的相关课程。联合办班学生除了参加企业提高的课余活动外,不应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中享受特殊化待遇,以确保在学教育的公平性。此外,联合办班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的《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与其余在校学生保持一致,而且提出更好的考核要求。

3.4 校企协同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实践基地

高水平实践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制药工程的基础和摇篮,校企合作應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高等学校不应固步自封,而应该积极走出校园,主动寻求与有人才需求的知名制药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企业可以提前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定向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降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高等学校通过与知名企业合作,可以将参照企业先进药品生产工艺,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实验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锻炼师资队伍,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较为广泛的开展校企合作,特别是提供不同岗位的实践锻炼。

“制药工程”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尝试,如何利用联合办班的示范作用带动良好学风的形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帮助学生在企业快速成长与成才,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推荐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可以预见,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无疑会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活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协同育人”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不足,有利于构建优质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实现在校教育与企业工作的紧密衔接。校企一体化育人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和尝试,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开发需求,将先进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经验等用于人才培养,在吸引优质人才的同时提升社会社会声誉;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能够掌握最新行业需求与技术发展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参与校企共同培养,能够提升专业技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最终达到高校、企业、学生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于献.基于校企合作以岗位群为依托的课程体系建设的设想和尝试[J].科技信息,2009(14):355.

[2] 吴波,隋金玲,刘华,等.“校企联合、资源共享”的“工程训练”课程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5):55-57.

[3] 邓志辉,赵居礼,王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81-83.

[4] 李桂杰.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商情,2014(46):92.

[5] 段小焕,严玮,张士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立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134-138.

[6] 孙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J].包装世界,2011(4):38-40.

[7] 许宝卉.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4,32(2):16-18.

[8] 张宇.校企合作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与实施[J].现代教育,2014(10):74.

[9] 李长波,赵杉林,黄玮,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30(8):89-92.

[10]何兵.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地方高校工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0-31.

[11]贾鑫,王运华,白兰莉,等.校企合作基础上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B12):40-41.

[12]蒋运劲.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10):152-153.

猜你喜欢
制药工程培养方案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民族地区高校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