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2018-10-26 11:00庄芙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引导历史教学探究

庄芙蓉

摘 要:本文以优化学生学习行为为目标,,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阐述了在新课标历史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引导—探究”的主体性历史教学模式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引导 探究 历史教学 优化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学生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做出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与限制,学习行为的革命仍在艰苦的探索中前行,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该怎样肩负起这个责任呢?我想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个性张扬,天性回归”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主动发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学习中自主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人在教学中探索并尝试着“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给学生提供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感受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以多样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视觉、科学的态度审视历史,开发多元智能,探究其得失,获取历史的启迪。由于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自主领悟性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活动,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这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十分有益。

要实现这一模式,还得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自主阶段

提供学习资源: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音像资料、电影、电视、投影图片、挂图、计算机多媒课件、教学软件、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等)、社会教育资源. 该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教师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学习体验情景,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引方向。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从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初步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是学习的初级阶段。

围绕目标,创设情境。历史情境的创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的组合,模拟创设历史场景或历史情境,使学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和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阶段

1.自主探究,自主建构

在自主探究学习历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自主学习的服务者,对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资源进行搜索、观察、阅读、分析、判断、加工整合等探究活动,对知识进行初步的意义建构。

2.协作讨论,优化建构

协作应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十分重要作用。而交流则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占有一定历史信息的基础上,借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或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价值尤为重要)展开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寻求答案。在此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原则。重在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

如我们在复习“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这一章节时,创设一座房屋的兴、盛、衰的动画场景演示,并不断归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如下一组连锁式的问题,展开了研究:(1)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的地基是什么?各部分结构如何?(2)汉初,这种制度在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它是怎能样重新巩固的?与秦朝比较,它在哪些方面有了发展?(3)为什么说唐朝使这种制度得以完善?(4)北宋时,这一制度产生危机的根源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补救的?结果如何?(5)元朝对这种制度有哪些开拓性贡献?(6)明朝强化这一制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要强化?这预示了什么?(7)清朝是如何进一步强化这一制度的?这种制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最后落脚在了这样一个带有总结性的问题上来:你怎样评价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这组问题基本上就属于具有“驱动”作用的问题,正是它们引领着学生的思路不断向深处得以延伸。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会制约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的。因此,教师就应当注意从多种层面入手,多角度,多视野,努力为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三、创新阶段

建构主义指出: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本阶段是意义构建和创新的阶段,是探究阶段的升華,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把多媒体网络技术资源收入课堂,使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思维和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初步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并不仅仅要求学生简单地记住一些知识点、学会简单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去解决一些新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建构出富有个性化色彩和创见性的意义。因此在引导—探究模式下,除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究外,还要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谨慎求证的过程.因为没有思维的参与,就没有学习的发生,而思维持续的时间,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则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基于多元材料的探究活动,更多的是深度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参与,因而能使探究结果更丰富性,多样性,创新性。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学习行为的改良,因此学习行为的优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实践证明,建立自主开放的课堂,实施引导—探究模式是实现学习行为优化的主要途径,课堂学习行为的优化对于学生思维 知识学习 自我学习评价等的优化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引导历史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