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萨尼卡》之萨沙

2018-10-27 10:55杨颖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无力革命

摘 要: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之一的《萨尼卡》,它的问世,刚好是在高尔基的《母亲》出版一百年之后,两部都是讲述年轻革命者的长篇小说,作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巧合,但同时也肯定:一个世纪之久的轮回,说明俄罗斯又站在了十字路口,又走进了一个充满变故的时代。

关键词:革命;爱;无力

作者简介:杨颖(1986.10-),女,回族,四川省西昌市人,硕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俄罗斯社会文化、俄罗斯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0-02

《萨尼卡》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俄罗斯的一个小城以及莫斯科,发生在青年人身上的故事。在当时苏联解体的时代背景下,整个国家破碎不堪,空洞且凌乱。一群激进的“创造者联盟”在国家的各个角落生生不息的行动着,已经成为颇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组织。他们中不乏普通工人,美丽的姑娘,有率真的小伙儿,曾经的船长,也有昔日的内务部特警,甚至还有天真无邪永远笑着的阳光少年。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阶层,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探索国家的变形之路。

一.革命與爱的交织

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不允许别人的侵犯;他们想要创造美好的生活,摒弃现有生活的悲哀;他们想要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为的是共同的俄罗斯和新生活。小说的主人公萨尼卡.季申,是一个热血的年轻人,年仅二十二岁,经历和众多年轻人一样,普通的出身,甚至是贫寒的出身,没有工作,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却没有过多的交流,尽管他是爱着母亲的。他身上充满了热情和冲动,这种冲动在他看来是正义的,是一种革命,这种革命是当真理枯竭时的一种自发产生。他想要平等,想要国家实现他们所认为的“统一”,然而,他的这种忧国忧民,他的这种对社会复兴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幸福向往,到底要依靠什么理念来实施?他是迷茫的,甚至都不能给出一个能准确说服自己的答案。他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坚定地相信“联盟组织”,和青年朋友们参加集会,游行示威,打砸汽车,超市,宣扬着自己权力。为了避风头,他逃到了乡下奶奶家,内心是保留着温暖回忆的,却不愿直面,甚至要用冰冷的现实来拉扯开;为了让妈妈放心,撒了善意的谎言,在他看来,妈妈的隐忍和辛苦,和其余众多的普通民众一样,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一切也是激怒他要改变社会现状,要建立美好新生活的一个因素。

他和杨娜的感情,从头到尾都贯穿在书中,也是一直在他的心底,因为一个共同的组织,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他们相互依赖度过短暂而美好的一夜,对萨沙来说,这是不可磨灭的回忆,烙在了心底,即使只能在心底深处,也是不可替代的。他对杨娜的感情是独一无二的,以共同的革命情谊为基础,升华到了为了共同的事业与命运而交织在一起的爱;时有时无地听着关于杨娜的消息,有落寞的思念,有情感的依恋,有肺腑的担忧,还有最后满腔的心疼不安,最终他还要流露出跟自己没有特殊关系,只是关心同伴的情感,却会不自觉地想拿着柠檬,就着伏特加,毕竟,这是杨娜的习惯。萨沙内心认为,他和杨娜,这是一种“绝对的而且近乎神圣的亲缘关系”。这和对待另外一个女生薇拉截然不同。薇拉给他的是一种安定感,被人崇拜感,以及言听计从感,在这段关系当中,他处于主导地位,在孤独的青春生活中,薇拉可以给予他安慰和快乐,尽管这种快乐的持续时间不长,也激发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 动荡的社会局势,即使薇拉很愿意和他在一起,也不得不面对离别,这也是革命向前一步所需要的付出,或者说是代价吧。萨沙和他说的“这些事世界上最好的人”——他的兄弟们,他们示威游行,打砸汽车,超市,麦当劳,收集武器,最后想要在市政府宣告主权。他们不为掠夺,不为占有,只是想要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有一个美好的新生活,可以幸福。萨沙说:“我是俄罗斯人,这一点就够了。我不需要任何思想。”这一切足以支撑所有的“革命行为”。

二.不知所措却坚定不移的战斗

整部小说的基调给予了一种无力感。青年人们矛盾、迷茫,试图改变却又无从下手,因此愈发的依赖组织,紧紧跟随组织的步伐,期望组织能指派任务给自己,然后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以萨沙身上的三次较大行为例简析。

“循规蹈矩”的游行示威,挣扎于和杨娜的感情纠葛,日子就那么过着,一场“绑架”打破了宁静。与其说是带来了“灾难”,不如说是给萨沙带来了“救赎”。在与杨娜通完电话,得知涅加季夫和同伴们在里加成功占领塔楼完成了组织任务以后,萨沙被“抓”了。一次次的严刑逼供,并没有使其开口,没有背叛组织也没有出卖甚至只是暴露同伴,这是一直支持他的信念,尽管他对这件事感觉蹊跷,甚至怀疑了杨娜,却也只是一闪而过,甚至在神志不清的时候还挂记着杨娜的安危;他被修理得体无完肤,甚至还丢了一颗牙。他清楚地知道:地狱就是—当你无法忍受的时候却求死不能。最终依然还有求生的本能拉着他,让他活了过来;为此,他成了组织内的“名人”,虽然没什么实质上的改变,可他内心却还希望得到杨娜更多的关注,对杨娜还始终抱着有残余的一丝念想。在医院,来探访他、关心他的依然还是老朋友罗果夫,带来的也是他们的好伙伴涅加季夫在里加和其他组织成员大获全胜、引起了轰动并得到欧洲记者们关注的好消息。出院以后的萨沙,仿佛获得了重生;

接着被委以重任,去涅加季夫完成任务的里加刺杀法官;接到任务时的欣喜,出发时的不安,到达后的局促,一遍遍的与自己对话,不知是给迷茫的自己更多的信心,还是只想驱散那种无力?他跟踪法官,摸清法官的生活轨迹,一步步的丈量、计划,内心的挣扎与说服,就在他喝完伏特加,默念着“裁决归裁决,生活归生活”,快速奔跑准备行动时,猝不及防的看着有人跑来,愤怒之余眼睁睁地看着法官倒在他面前,对,不是他刺杀的,而是让他不知所措的来者。最终,他捡了一个弹壳,放进了口袋。我一直在想他捡弹壳的意义,是想给自己多一些勇气,笃定自己的信念吗?

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在最后一章,这也是萨沙身上最为重大的一次行动;整章带着悲剧与批判的色彩,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在整个行动中,萨沙是统领者,他号召且带领同伴们一起行动,在此之前他们打砸了麦当劳,也从电视中了解到杨娜被捕且遭到毒打,因为她对总统扔带着刺鼻气味的各种混合物的塑料袋,并且宣称“这是一次政治行动”。他在行动中无畏且愈加愤怒,是否也跟杨娜的消息有一定关联?不得而知。流血、牺牲充斥在文末,却是感觉:一切很快,就将结束,却什么也结束不了,以后还会是这样,而且也只能是这样。

三.无处安放的青春

我始终认为,萨沙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做的是什么,他们只是在国家变故后,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迷茫,他们想改变,却不知道真正能变成什么样。理想中的社会秩序,其实任何时候都不会存在;就好像他和杨娜的感情,不,准确地说是他对杨娜的感情,不能因为短暂的温存而盖章定论,在特殊的环境里,温存也只是彼此的一种相互慰藉,或许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是有情感的,那种昙花一现的情感,过后并不会有丝毫瓜葛。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挣扎,终究依然无能为力。他对家人对母亲也如是,本意虽好,却始终欠缺那么一点勇敢与表达,他想有担当,换来的是母亲对他的担忧与不安,他醉酒让母亲想起了酗酒而去的父亲,然而他自己却不觉得羞愧,因为只不过是喝多了一次而已。不能说他不好,至少我们知道他是爱着母亲的,心存爱意,也是暖的。

借助老者的话来结束:现在有人认为,俄罗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它过去存在,将来也会一直存在下去。可是如果用我活的时间来计算整个俄罗斯的历史,也就是十七段岁月。整个俄罗斯的历史相当于十七个老头的岁数总和。第一格老头生在哈扎尔时期,他活了七十岁,死的时候第二个老头降生了。第三格老头记得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第五个老头遇上内乱时期,第六个出生在鞑靼人统治时期……第十二个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第十三个经历了拉辛的叛乱,第十四个见识了普加乔夫的暴动……就这样很快就轮到我了。十七个老头,简直不值一提。我们所有的人都可以裝进这个小木屋——这就是整个俄罗斯的历史。[2](322)

参考文献:

[1][俄]扎.普里列平[M].王宗琥 张建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俄]扎.普里列平[M].王宗琥 张建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无力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瑞风车加速无力
争论,有力的和无力的
斯柯达昊锐车加速无力
雷克萨斯GX460车加速无力
路虎发现车加速无力故障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