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奇遇

2018-10-29 11:14吴泓谕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刘华舱门圆柱体

吴泓谕

公元2026年5月13号凌晨, “神州15号飞船”载着3名航天员从海南岛升入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加速所产生的压力把我和另外两名队员牢牢地摁在椅子上。随着火箭的逐渐上升,我们慢慢适应了这种压迫感。三把椅子互相背对着,没有一个人率先打破沉默。

所有的程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飞船已经来到太空,三人默契地解开了安全带,脚一蹬就从座椅上飘了起来,迫不及待地欣赏起窗外的景色。

俯瞰着云雾涌动的地球,我不禁同情起十几年前的宇航员来。当火箭升空时,他们须穿着沉重的舱外服,紧张地答复各种指令;升空前还要训练上好几年。现在,只要经历三个月的简单训练,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太空。舱内仅穿便服就足矣,指令则由人工智能阿尔法300落实……

想到这里,我的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笑容。我冲着阿尔法的“眼睛”——生活舱顶端的镜头,露出了赞许的表情,说道: “干得漂亮,阿尔法!请升入高轨道,准备与空间站对接。”

“遵命!谢谢夸奖。”

“吴邪,你看这儿!”我的好哥们儿何萧惊喜地冲我嘁道。

我飘了过去,和他一起瞧着飞船外的景象。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接近了空间站。

“虽然无数次从VR眼镜中看到空间站,但直接用肉眼近距离观察,仍然令人震撼!”我惊叹道。

舷窗外,长100米、宽80米(不包括太阳能电板)的空间站,犹如一座漂浮在太空中的孤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它由5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呈圆柱体排成一排,宛如横卧在地的柱状巨石,在星空的背景下熠熠生辉。

位于中间的圆柱体最大,连接轴从它的左右两侧伸出,连接着另外两个比它小一点的圆柱体。两个小圆柱又各伸出一个连接轴,连接两个更小的圆柱体。就这样个个相连好像一排被放大无数倍的枕木。

两根纳米杆从中间的大圆柱体上下两端伸出,分别在末端分出了两又。分叉在几十米外合拢,形成一个圆形。圆形的中间各固定着一块巨大的太阳能电板。

這些电板比5个圆柱体的表面积加在一起还要大,源源不断地为整个空间站提供所需的能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飞船无需携带太阳能电板的原因。

空间站逐渐占据了整个悬窗,我能依稀看见里面的人朝我们挥手。只听“啪嗒”一声,飞船便对接住中间大圆柱体的一侧。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三人吧!我们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在这个人口近90亿的星球上,耕地十分缺乏,使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世界上最热门的大学之一。我们来到空间站就是肩负着一项重大的科研项目——通过改良巨藻的基因,让长达数百米的巨藻成为营养丰富的餐桌美食。

光听到这个“巨”字,就可以想象到我们的舱室有多么大。我们一个项目就占据了整个圆柱体,它的容积相当于一个标准泳池的了倍。5号舱虽然是最靠边、最小的舱室,但仍然是所有项目组中最大的。圆柱体前半部分是培养室,后半部分则是我们三人的实验室。

“滋滋”声响了起来,两层气闸随之缓缓打开。我和2名队员一起向闸门旁涌了过去,在太空站成员的热烈欢迎下进入了自己的舱室。

我扒住飞船的门框往后一推,身体就反向向前滑动起来,穿过连接轴,向5号舱滑去。

“大家都累了吧?休息一会吧!”我说道。三人飘向休息室,钻进睡袋。我们刚一钻进去,睡袋就自动收紧了,像是一个热情的拥抱。灯光熄灭,我们在无重力环境下慢慢进入了梦乡。

2个小时后,凌晨4点,我们被睡袋的“震动模式”唤醒,开始工作。实验室里有一台生物打印机,只要输入一定的DNA样本,它就可以将这种生物完美地克隆出来。

我拿出随身携带的巨藻DNA样本,放到这个白色正方体顶端的小孔里,打印机便开始无声地工作。

培养室通过一道玻璃墙与实验室隔开,人是进不去的,位于舱室四周的机械臂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操作。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机械臂从培养室取出样本进行研究。不仅如此,培养室的舱壁是可以活动的。每当飞船来到日照面时,舱壁就会打开,由一扇能剔除有害辐射的玻璃墙隔离真空,使宇宙射线能照入培养室,加快舱内植物变异。

打印机已经完成了它的工作,巨藻被机械臂安放在了8个巨藻培养槽中,槽之间用玻璃隔开。由于能穿透培养槽玻璃的辐射各不相同,因此辐射所引发的变异也各不相同。巨藻在地面上经过基因改造,与地面上的巨藻相比,更小,更容易变异。

临出发前,指导教师曾对我们说: “注意那些有害辐射,可别让巨藻全都死光了。打印机一共只能打印2次。”

因此,我、何萧和刘华三人便开始监视着巨藻的变异,剔除那些不良的产品,观察研究那些长势良好的产品。

研究中,我们忘却了时间。不知不觉,8个小时过去了。期间,我们只是潦草地吸食了一些装在袋中的汤饭,接着又忘我地工作起来。

“唉,没救了!”刘华叹了口气,说道。

我当然知道他为什么叹气。6号培养槽里的巨藻纤维含量越来越多,慢慢变白,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根根“纤维棒”,它的质地好像被嚼烂的口香糖,形状却像一根房梁。连机械臂的钢钳对付它们都有些费事,自然没法食用。

“把它扔到太空里去吧!”何萧说,“扔远一点,这玩意儿看起来就跟一摊烂棉花一样,缠在空间站上就麻烦了。”

“对,把它扔了吧,还能再种……什么?棉花?!”我一拍脑袋,惊讶地喊道, “对呀,谁说一定要食用了?它含有的纤维量那么高,完全可以作为丝质品的原料。”

我急忙用机械臂切下一段巨藻的样本,把它塞进仪器进行DNA测序。

经过紧张的忙碌,半个小时后,DNA测序终于完成,地球方面也接收到了我们发送的DNA编码。

“干得漂亮,各位!”指导教师王龙喜气洋洋地说道, “实践证明,这种丝料易上色,耐水洗,有很强的韧性,还可以大规模生产,足以为我国带来几百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继续加油!回来请你们吃大餐。”

“耶!”我们兴高采烈地相拥在一起,不禁露出由衷的微笑。

遥远的星光照耀着,使人感到充满未知,神秘莫测。又是6个小时过去了,已经到了下午6点。

“咦,这味道怎么有些甜甜的?”我闻了闻从5号培养槽换下来的培养液,说道。

“会不会染上了真菌?”何萧说道。

“小心为妙,我们还是把它密封起来吧!” 说着,我就控制机械臂把水槽上面做化验用的小孔塞上了密封塞。

“分析一下看看……”我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把针筒从密封孔伸进了水槽,抽出了5毫升的样本,然后把这些发黄的液体注入了DNA测序器。可结果真是令我大吃一惊,当屏幕上显示出分子式C12H 22011时,我大声吼出了答案:“这是蔗糖!可食用的蔗糖!”

两个同伴被我的叫声吸引了过来,眼睛圆滚滚地瞪着屏幕,随即发出了几乎能撕裂整个空间站的惊叫声。

“太好了!太好了!我去4号舱,那里应该有一个舱门可以连接培养室……”

刘华一边说道,一边急匆匆地穿过连接轴,头差点撞到舱壁上。

“那……那我去控制培养室这一边的舱门。”何萧也说道,随即便急匆匆地“荡”到了实验室的另一边。

5号舱的培养室与4号舱的厨房之间,只有不到l米的真空。早在空间站建立之初,就已经准备好一条用来连接的软管以及两边的舱门,我们的巨藻项目一旦实现,空间站就可以自行生产食物了……

“这边都准备好了,可以开始连接了吗?”我正在出神,突然传来了何萧和刘华的声音。

“开始吧!”我说道。

透过空间站外面的摄像头,可以看见5号舱的培养室上面一个不起眼的舱门慢慢鼓了起来,最终和4号舱的舱门吸在了一起。舱门后面所托动的橡胶管也慢慢伸直了。这时,空间站突然震动了一下,显示两道舱门已经打开。

接下来的景观得透过培养室的玻璃看了,于是我一蹬腿,飞快地飘了过去。只见了号培养槽被机械臂牢牢地夹住了,慢慢从舱门处塞进软管。 “咔哒”!培养槽顶端的盖子打开了,连接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种巨藻是嫩绿色的,圆柱形的身躯上长着些许凸起,它就像一块海绵,里面含满汁液。

培养槽中的巨藻會渐渐长大,长到一定程度时,4号舱舱门处的一把“剪子”就会剪掉它多出来的部分,但巨藻还会接着生长,直到再长得可以裁剪。剪掉的部分当然不会扔了,而是在厨房中做成了一道道美食,晚餐“巨藻丁拌黄瓜”就是这么来的。嚼下去之后会感到一股糖浆从舌尖爆出,那口感真是棒极了。

甜味的、成味的、含纤维的、含蛋白的……经过改造,含有各种营养的巨藻应运而生,它们的DNA序列也一个个发向了地球。

晚上9点,站长突然来到了休息室。

“按照预定轨道,我们将面临太阳风暴。几个物理学家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些实验。我对你们的实验也了解一点,知道你们是利用宇宙辐射来改变植物基因。如果你们的实验允许的话,空间站将不再改变轨道,你们或许能获得新的变异。”站长说。

由于飞船对抗各种辐射与粒子的护盾设施已经十分完善,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20分钟后,护盾在飞船周围升起,遮住了悬窗。面对着屏幕前天地浩劫般的场景,我不禁大吃一惊。先是电磁辐射与飞船产生的静电场产生了反应,不断摩擦出火花。随后高能带电粒子赶到,与静电场不断摩擦出阵阵白色的闪光。飞船与地球的联系只得中断。在人工智能屏蔽掉部分白光后,我依稀能看见地球两极炫目的极光在闪烁。

或许是心理作用吧,我感到舱壁都有些烫手。就在这时,一束高能粒子突破了防御,袭击了l号培养槽内的巨藻,将其中某些基因键重组一这也是后来才得知的。

2小时后,晚上II点多。 “滴滴!l号培养槽破裂1 5号舱前部压力过大1 5号舱前部压力过大!!”快要入睡时,警报声突然响起,我立刻意识到培养室出了些问题,另外两名队员也从睡袋里爬了出来。

何萧一巴掌拍开了灯的开关,刘华则早提着手电简冲到了培养室的玻璃墙前。眼前的景象宛如噩梦,我不禁掐了自己好几下-1号培养槽被撑得四分五裂,里面的巨藻像一滩稀泥,在无重力环境下四散而出,不断发出“嗞嗞声音。

刘华忙着操纵机械臂,锯、剪子、斧头都用上了。只见他满头大汗,好似掉入了水里一样,嘴里喘着粗气,脸涨得通红,奋力地推动拉杆。但是那巨藻就像胶一样,一眨眼就黏合在了一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膨胀,逐渐占据了整个培养室。

何萧也加入了战斗。

“别光顾打,切断营养供应,切断营养供应啊!”我嚎叫道。

已经晚了!一个巨藻已经深入到营养箱中,而那营养箱刚刚装了几吨营养液。只见它迅速变大,并且不断地合并、吞噬着其他巨藻。培养室已经被巨藻充满,玻璃上出现一道道裂纹。

“别管了,跑哇!”我带着另外两名队员向外冲去。当他们已经穿过连接轴,进入4号舱时,刘华却反向冲了回去。

“等等,我去取一些巨藻样本!”他不顾阻拦,开始操纵机械臂,而机械臂已经被巨藻紧紧地挤在舱壁上,动弹不得。玻璃上的裂纹越来越多,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着。 “嘣”的一声,玻璃上突然破了个大洞,巨藻不断从中被挤了出来。刘华忙用手在舱壁上抓走了一摊巨藻,然后返身就跑,巨藻在他身后膨胀,像要吞噬他一样。

“关闭舱门!!关闭舱门!!!”刘华一边命令着控制空间站的人工智能,一边蹬着舱壁,双手在空气中划动,拼命地“飞”着。舱门缓缓合拢,可他的脚却卡在了一根横杆上。

“别管我!别打开舱门!!”他嘁道。我和何萧费力地转动控制舱门的紧急拉杆,含着泪,拼命地喊着:“打开它!打开这扇门!你一定要过来啊……”

舱门缓缓打开了!我们惊讶地看到,刘华的脚仍然卡在那根杆子上,可他身后的巨藻已经停止了膨胀,有的吸附在舱壁上,更多的则一大团一大团地飘在空中,慢慢打着转。刘华扭过头,身体颤抖着,面色苍白,嘴巴张得老大,眼睛瞪得浑圆,惊讶地看着这一切。原来营养液已经耗尽,巨藻只得停止了生长。

“现在你不用去采集样本了吧?你真是让我们担心死了。”何萧说着,飘过去拍拍刘华的肩膀。

“是啊,但咱们还是把它的DNA编码发到地球去吧!谁知道它会有怎样的妙用呢?”

危机过去了,大家打扫着“战场”,培养室换上了新的玻璃与培养槽,打印机也制造出了一批新的巨藻。

危机过去后,空间站又恢复了一派祥和与宁静。

猜你喜欢
刘华舱门圆柱体
治学严谨,桃李天下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民用飞机舱门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2018高考综合模拟题(七)
民用飞机舱门传感器设计分析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巧租店面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