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病人用药规律性的影响分析

2018-10-29 01:55王仪民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0期

王仪民

【摘 要】目的: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病人用药规律性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患者59例进行观察(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29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3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肺结核初治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肺结核初治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服药依从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病人用药规律性的影响较大,能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觉用药规律性。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护理;肺结核初治病人;用药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55-02

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且大多数肺结核初治患者由于对肺结核存在不全面的认识[1],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不重视疾病的治疗或认为肺结核是无药可治的,用药治疗只是浪费钱等想法均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现象。为了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患者用药规律性的影响,我院针对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患者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初治患者59例进行观察(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随机分成两组后,常规组29例肺结核初治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2例,年龄20至85岁之间,均值为(55.36±5.01)岁;观察组3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2例,年龄20至83岁之间,均值为(55.32±5.03)岁。

兩组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统计学无意义,可对比。

1.2 方法 针对常规组29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护理、身体护理、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及一般心理护理等基础护理手段;

针对观察组3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手段如下:(1)心理评估: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初期为患者实施基本信息的调查,了解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环境、经济情况等基础上,针对患者对于结核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解,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实际综合情况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式;(2)针对性心理疏导:心理疏导主要包括个体化及集体化两种形式,首先是个体化心理疏导,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者展开个性化心理疏导,一次半小时,一周两次,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及对结核病的初步认识为患者仔细讲解肺结核相关知识、诱发因素、治疗意义及预后等,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指导患者正确客观看待自身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采用精神转移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协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陪伴、鼓励及支持,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每半个月组织患者家属开展一次集体性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关注程度,仔细回答患者家属提出的个个问题,及时了解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的心理变化,根据心理状态强化心理关怀,调整针对性心理疏导的计划;(3)针对性用药规律性指导:告知患者服用的意义、预后,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正常范围的不良反应现象,及时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针对对服药存在厌烦及抗拒心态的患者给予针对性了解及疏导,消除患者对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疑问,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肺结核初治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服药依从性等指标的差异。(1)焦虑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焦虑程度呈正比;(2)服药依从性[3]:完全依从:遵医嘱定期、定量服用药物,不存在任何抗拒心态;部分依从:按时按量服用,偶尔出现忘记服药、自行减量等行为;完全不依从:抗拒服药,经常刻意不服药或减少药物服用量;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肺结核初治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76.35±6.59)分,观察组肺结核初治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为(70.12±3.25)分,两组相比:t值=4.6292,P值=0.000;两组肺结核初治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的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3 讨论

肺结核属于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数患者由于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社会环境及心理特征等均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心理反映,患者经过长时间的用药治疗逐渐出现抗拒、厌烦、对药物治疗效果产生疑问等心理状态,加上长时间服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使得患者的服药规律性越来越低,多数患者逐渐出现放弃治疗、认为服药无意义等想法,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针对肺结核初治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患者入院阶段、住院接受治疗阶段或出院前均应根据患者各个时期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用药对于预后的意义的正确认识[4],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的错误认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本观察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的观察组肺结核初治患者护理后的服药依从性及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肺结核初治患者,这一结果与张桂杰[5]在探究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中的结果相似,说明针对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针对性心理护理对肺结核初治患者服药规律性的影响较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密,盛锡霞.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105-106.

[2] 黄细平,杨筱蓉.综合护理干预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内科,2016,11(5):797-798.

[3] 郭艳爱,郭桂玲,张淑贤.专业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85-86.

[4] 徐玉兰.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从医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188-189.

[5] 张桂杰.心理护理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及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7):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