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教思想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2018-10-30 10:22袁野
关键词:黄炎培供给侧改革职业教育

袁野

【摘 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开始形成于20世纪初,结合其时代背景,提出以“实用主义”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想,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出现与发展。其思想被继承与发展、历久弥新,对当今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有很深的启示意义。论文对此从职业教育作用,教育体制改革途径,教育改革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Abstract】 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ought began to form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its times, the idea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presented by "pragmatism" and so on was put forward, which has promote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ts thought has been inherited, developed and renewed, and it has a profound enlightenment to the supply side reform of today's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form path of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so on.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Keywords】 Huang Yanpei;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ly side reform

【中图分类号】G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7-0085-02

1 引言

黄炎培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教育“乃纯乎为纸面上之教育。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于是大力倡导采用“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实现“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基本功能。

2 明确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体系供给侧作用

黄炎培所处的民国初年,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初级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普通大众生活困苦,难以广泛接受教育而掌握技能。他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既需要为广大贫苦百姓解决生计,又需要为社会进步、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是定位在未受教育群众与产业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梁一端联系着受教育的学生,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黄炎培在谈及职业教育时曾讲到:“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谋生者皆是”。另外一端,职业教育也应立足产业。“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1]。

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集中区,企业用年薪20万招聘高级技工的新闻屡见不鲜。“学校大量的学生推不出去,企业需要的人才招不进来”已经成为有些职业教育的真实写照。导致此现象的内在原因在于职业院校没有起到作为供给体系中供给侧联系学生和产业的桥梁作用,没有通过针对性的技能教育使学生走上通向产业企业的桥梁。在深化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摆正职业教育的定位,明确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纽带作用工作亟待进行。

职业教育在人才供给体系中作为纽带既要考虑让学生有业可做,又要保证向产业输送合适的人才。结合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定义,以就业为导向,搭建好学生向产业就业的通道,使学生在职业院校掌握適用于产业企业生产的技能,将学生与产业紧密的通过技能教育联系在一起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具体措施可以吸收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实用主义”,在保障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规划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专业设置、教育体系、组织管理;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努力推进学生走进企业了解岗位,积极引入相关企业进入学校开展招聘工作。二是要弘扬黄炎培的“爱国主义”,充分联系产业,深入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合理的调整专业规模、专业方向、课程设置;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企之间的人才供给合作,打破原有教学体制束缚,真正为产业输送有用之才,让学生在学校掌握有用之技,有业、乐业且善业,助力产业之发展,最终实现人才供给体系中人才输送的质量与高效。

3 以需求驱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

3.1 调整专业布局

黄炎培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最初设置铁工、木工、珐琅、纽扣四科,这些专业是他自己或委托别人对市场所需进行深入调查而设置的。“列为统计,则以铁工为最多,次为小工,次为小贩卖,又次为木工。小工与小贩卖,不足为固定职业,自以为木工为次多数。”而设置珐琅和纽扣科则是由于“通过对海关进口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珐琅、纽扣这两总货物进口量特大,而实际上这两种货物国内完全有能力生产。”所以,其对专业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市场对专业的需求,从而能够确保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黄炎培的这种专业设置的“实用主义”做法也给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工作以启示。作为人才供给体系的供给侧,应该切实考虑需求侧之所需而定供给侧之所供,专业设置也应为产业量体裁衣。

3.2 调整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院校教学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块。对于理论教学,黄炎培特别指出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实用性:“凡职业院校之设科,须十分注重当地社会状况。……万一设科不合需要,必至影响于他日学生出路。”如今,设置课程所需考虑的当地社会情况更多地被供给体系中需求侧实际理论需求所取代。多数职业院校都有自己办学依托的区域,多数专业又有教学所依托的行业或企业。职业教育在“实用主义”的要求下直接面向就业、面向需求侧岗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主动打破原有固化的教学模式、体系,主动积极向学生未来岗位靠拢,实地调研岗位工作所需求的理论知识,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培养体系,才能够在人才供给体系中针对性的提升供给质量。

3.3 完善培训体系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职业陶冶→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再补习”的完整体系。以这样一个体系对标当下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只承担了“职业教育”这样一个环节。在人才供给体系中的需求侧的企业,如今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新入职职工的技术力量,对在岗职工的技能再培训有着大量的需求,以应对技术更新带来的技能更新的需求。如何满足企业这样的培训需求,也将是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方向。打破以往回炉式的灌输型的职工培训,转变为多种形式、多种场地、多项技能的综合培训,做到职工培训时间可集中可分散、培训场地可在职业院校可在企业现场、培训项目可单一固定可多项联合的做法将有效满足企业的职工培训需求。进一步完善了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丰富了人才供给的形式,提高了人才输送的效率和质量。

4 采用实践调研方法开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正确的经验都需要大量的实践调研作为基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是经过其大量的走访考察、实践办学总结出来的。1914-1917年,他以申报记者的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东、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5个月;1915年,赴美考察了25个城市52座学校,尤其注重职业教育的考察;1917年赴英国进行考察;还曾考察过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的职业教育。每有考察,其归来必有所思所想,记录成文,总结以为己用。他还亲自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与其他各地职业学校。所以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有大量实践经历为依据的,能够充分反映现实教育之不足、深刻了解职业教育之所需、系统提出职业教育之思想。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当下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是能够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发展的重要课题。做好理论研究的實践调研,打好职教供给侧改革研究的事实基础,对于开展此项研究意义重大。环顾职业教育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瑞士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美国的社区职业教育模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以及国内不断涌现具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改革经验,都将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很好的参考,也需要研究者亲自考察、实践,探究其真、明晰其适、启迪于我,以此总结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经验、理论。

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由经济新格局所决定而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它是一场基于新时期、新形势的新任务、新要求,但却与几十年前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如“实用主义”等有着诸多契合点。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结合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提炼其职教改革的理论精髓,发扬其创办职教的创新精神,继承其实事求是的研究作风,必将予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研究者以启迪。

【参考文献】

【1】周汉民.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读本[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黄炎培供给侧改革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浅析黄炎培对职业教育过程的思辨
1949年以来黄炎培研究综述
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在京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