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贫困观教育的“归位”

2018-10-30 09:38尚久
考试周刊 2018年9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常识

摘 要: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要承担着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使命,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在学生贫困观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却处于“缺位”状态,对学生的贫困观“不作为”,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的贫困观仍处于“常识”水平,消极贫困观占据着学生的思维。可见,校园贫困观教育的“归位”,是学生人文主义贫困观的形成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贫困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常识”

站在社会的高度,“贫困”折射着社会的价值观(金钱观),同时体现着社会公平和正义,学校要进行专门的贫困观教育,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防止拜金主义思想的滋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是非常必要又分外重要的。

校园贫困观教育“归位”,如何行之有效的具体展开,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消极贫困观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情况下,高校开展贫困观教育的基本思路为:引导全体大学生摒弃科学主义貧困观,构建与践行人文主义贫困观,同时要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摒弃消极贫困观,确立积极贫困观。

一、 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这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防止拜金主义思想的滋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与理解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营造积极的、向上的育人环境。

(一) 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教育经济困难大学生,要大力宣扬和传承社会美德,提倡与主流精神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区分哪些是真善美的东西,哪个是假恶丑的东西,在校园内形成肯定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氛围,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他们在校园大环境中得到的是一个价值标准、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评价,只有这样,他们才不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消极的观念所侵蚀,混淆他们的判断。

(二) 高校要开展专门的贫困观教育,教育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正确看待贫困,看待挫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需认识和了解到贫困是事实存在的,同时要知道大学生的贫困是一种阶段性贫困,既然当前的贫困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现象,那么改变或战胜也就成为可能,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要学会坦然面对贫困、挫折,坚定改变贫困的生活信念,同时要真诚地对待他人的帮助,善意地理解资助者的动机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申请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方式实施自助,摆脱当前的贫困。

(三) 高校要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广播、自媒体、宣传栏等媒体形式,报道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强不息、乐观向上、自立自尊、自主创业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典型事迹,要对一些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形成榜样效应,在学校里要传达一种贫穷不可耻、贫困不可悲的思想。

(四) 高校要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中华传统美德,反对铺张浪费,炫富斗富不良风气,营造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对所有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 发挥学校正面引导作用

高校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在校园内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努力营造理解、尊重、关怀、感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一) 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高校生活学习的环境就是班级和宿舍,因此,要积极营造温暖、充满爱心、互帮互助班级和宿舍文化,倡导同学间、师生间相互尊重,彼此关心、真诚相待、共同成长。在这种成长环境中,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心理调适,积极融入集体生活中去。

(二) 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营造宽松的人际环境

建立一个尊重、平等、信任、互助互爱的人际环境,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到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同学间、师生间和谐友爱相处,有利于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行为习惯。

(三) 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归属环境

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班级的作用,高校可以组织和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成立自己的社团,参与社团管理,在这类社团里,学生间的处境相似、关注点相似,彼此更能够相互鼓励、彼此支持,缓解他们的心理生活压力,增强他们心理适应能力,并能满足他们的群体归属感。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各项校园文体活动、专业素质竞赛,给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和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

三、 高校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措施

高校要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与措施,建立多维度资助体系,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寻找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

(一) 高校要加强国家、学校有关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展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充分了解资助政策措施的途径。加大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奖助学金的力度,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多方筹措资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政策和物质保障。

(二) 高校切实注意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信息,尽可能地减少经济困难大学生申请各项资助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感,避免对学校产生的各种不满和回避。

(三) 充分尊重和理解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想法,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人格。在给他们提供帮助时要特别注意态度和方式方法,加强个人信息保密措施,要他们理性地接受资助。学校要坚持将物质援助与精神扶贫结合起来,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秋梅,吉峰.我院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5).

[2]周灵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6).

[3]李树宇.浅谈高校助困育人[J].教育视点,2008(8).

[4]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尚久,湖南省吉首市,湖南吉首大学。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常识
靠不住的常识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弘扬“核心价值观”及文化馆惠民工作的真实案例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回归常识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