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研究

2018-10-31 07:46■/
长江丛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理论课研究生思政

■/

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教育序列的高端人才,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身处知识经济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迎来党和国家对人才迫切渴望,可以大有作为的大好时代。研究生课程考核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忠告前提和基础。研究生思政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是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攸关人才的时代定位、培养目标及培养质量。个性张扬、凸显自我的90后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政课的考核体系,要求更新考核理念,丰富考核指标,扩大考核主体的角度,建立完整、科学的思政课程考核系统。

课程考核是依据教育目标,考核主体运用一定的考核方式,通过收集、分析、整理信息和资料,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考核考什么,怎么考关系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因此课程考核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仪”作用。对课程学习进行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阶段性考核,考核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找出不足,对症下药,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升学习质量。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有一种检验。课程考核对于促进师、生的教和学均起着重大的意义。

一、课程考核的功能

检测鉴定功能。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程考核一般以期末考试为主,教师对学生卷面成绩进行评分而对每个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教学评价如同身体检查,是对教学现状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检查,以便为改进教学计划指明方向。对教师而言,是对其教学成果的一种评估,检测出教师在教学重点,难点的讲解,教学方式的运用等方面的成效及缺陷、矛盾和问题;对于学生生而言,可以检测出当前学习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方面的满意与不足,是对师生的教和学成果的一种真实、客观的反映。

引导规范功能。课程考核能对学生的思维动态,学习状况,行为表现实现实时监控与调节,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同时还能通过检测教学中师生双方存在的问题,将指明未来双方的努力方向,从而引导、规范师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行,实现预期结果。对教师而言,引导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实现教育目标;对学生而言,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变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自觉性,达到师生的双赢。

激励改进功能。考核结果的有效利用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考核工作的价值,为进一步改善后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考核结果对于师生来说是一种促进和强化。在一定限度内,考核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较高的评价能给师、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

二、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生一代,大都为90后95后,他们个性鲜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性强,经过四年的学习,对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已有所掌握,并经过严格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有一定的积累。他们熟悉大学上课程序,了解如何应付考试。因此,有的借口忙于实验或研究任务,借机逃课旷课现象严重;有的注意力集中于手机屏幕,将教师的讲解置若罔闻;即使有的埋头抄笔记,也是为了期末考个好成绩,而没有深刻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课程考核这一“指挥棒”失效,没有发出正确的指令。“指挥棒”的失效主要体现在:

(1)考核观念片面,重眼前成绩轻长远发展。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当今世界问题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做到知行合一,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的考核,只是“一考定性”,仅凭期末试卷成绩就对其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定性评价,只重眼前的卷面成绩,忽略促进其长远发展的全面素质及综合能力提升的考核,这将错误地引导学生重理论学习,甚至重考试内容的背诵而轻能力提升的考量。

(2)考核方式单调,重终结性考核轻过程性评价。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课考核普遍以终结性考核为主,通过期末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判断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能反映出每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情况。因为期末试卷的成绩,都可以通过考前突击来提高,甚至有的学校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都不用动脑背诵,在考场上奋笔疾书即可,谁抄的多,谁的分可能就高,拼的是体力而非能力。即使有的学校近年来逐渐重视过程性评价,也仅仅是象征性地将课堂的一次作业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步子太小,依然不能很好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客观,科学,全面的评价。

(3)考核主体单一,重任课教师考核轻其他主体评估。考核主体是考核对象进行考核的操作者,执行者。考核主体多元化能从各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然而,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政课考核主要由任课教师一人主导。由于思政课实行大班上课,人员众多,任课教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不可能对每位同学都很熟悉,而且课时有限,与每位同学接触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做出的考核评价随意性较大,有失公平。因此经常出现“高分低德”的现象,完全背离了思政课考核的目的。

三、构建多元的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

基于当前高校研究生思想理论课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多元,科学的考核体系,使之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

(1)更新考核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的意识指引正确的行为。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仅仅把考核当成一个教学任务,要真正意识到考核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重大意义。从重学生积累度转变为着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重基础知识考核转向注重学生情感认同,能力升华及行动内化的情况;从重课堂学习转向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学习并重,激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培养其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综合能力等。从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向关注当前社会出现的新理念,新观点的自主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其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2)构建多元的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考核体系一般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指标、考核方式三大基本要素。以下从考核主体的角度,构建多元的高校研究生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

考核主体主要是考核的执行者,操作者。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应该扩大考核主体,纳入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导师,寝友,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综合反应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其中,任课教师考核占总成绩的60%,导师与室友分别占20%,更为客观公正。丰富考核指标,从知、情、能、行四个维度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每个维度用1-10分划分等级,最后每项得分求和结果即为每位同学的考核成绩。具体如表1。

表1

任课教师(60%):作为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人,对学生的思政考核起决定性作用。“知”主要考核研究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期末考试的形式考核,夯实基础理论知识。然后选取优秀者,进行知识竞赛,既可以考察其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还可锻炼其反应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一举多得。“情”,教师设置案例分析题目,以口语形式或课堂提问方式,判断其对所学知识给其带来的情感认同度;“能”,教师设置热点话题讨论,以书面或口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或建议措施,考察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行”,通过实践调研,实地参观等形式,提交调研报告,撰写参观心得或小论文,考察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导师(20%):导师是与研究生接触最为频繁的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位同学的综合表现,通过其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为其评分,进行考核。“知”,通过其他老师的口碑反映及自身亲自观察对其知识储备及掌握程度进行评估;“情”,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分析每位同学每学期思想认识的变化情况;“能”,观察其平时表现及参与活动的表现对其综合能力进行评分;“行”,重点考核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遇到的问题的应变能力与行动能力。

室友(20%):室友是与每位研究生接触最为亲密,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更为熟悉每位同学,能最全面,最可靠地反映每位同学的真实面目。室友主要通过观察、体会每位同学的日常行为、为人处事方式的细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他对课程的投入情况、作业的认真准备情况来对其“知”进行评分;在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根据其表达的观点、做事风格等对“情”进行评分;观察他在平日里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力对其“能”进行评分。

高校研究生思政课考核系统在扩大考核主体,丰富考核指标,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每名研究生在校的学习,能力,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360°考核,更为客观,公正地考核了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同时也激励其认真学习,知行合一,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目标保质保量完成,也帮助研究生提升了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综合能力与素质,使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激烈竞争,积极投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理论课研究生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