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国际工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2018-10-31 08:33李晶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外语国际化模块

李晶晶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1 引言

2016年7月,教育部提出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战略目标的全部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同时力争实现教育发展和经贸合作的并驾齐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也指出,外包服务现在不仅仅限于产品外包,还包括过程(或技术)外包,尤其是高度技术化的工程工作( 欧洲理事会文化合作教育委员会2008)。换言之,国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类人才,不仅需要本科院校培养的国际工程师,也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工程技术员。

2 国际化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综述

杨学前(2015)在综述了三十余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办学发展情况后提出创新理念,优质发展的必要性,以及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育,培养其国际化意识,掌握一门外语的同时也能通晓本国文化,并能保持自我规划实现长期自我发展。这些与Hirleman等人(2007)提出的国际化素养完全契合,它具体包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效工作的能力、语言能力、了解全球时事及政策、熟悉国际关系和产品平台、掌握国际经济学知识、具备全球公民意识、欣赏文化价值观及其差异等方面。

但是,从国内高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尤其实在高职高专层次,国际工程类人才的外语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生外语基础极其薄弱,缺乏学习动力;虽然当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但是正如樊燕龙,刘瑜(2017)指的,大多数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的制定忽视了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外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关联不够紧密”,以及“外语课程设计在“文化”模块与实践环节有所缺失”两方面,进而批判性地借鉴美国普渡大学的国际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了基于“全球化素养”的国际工程师外语课程三维模型。

但是,樊和刘(2017)构建的这个模型,其设计受众为我国现阶段本科类院校,其真正实践效果也尚未明确。目前也尚未有任何职业院校使用过这个三维模型,或是利用它来设置自己的国际职业外语课程。这些都为笔者探索搭建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提供了必要和空间。

3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初探

3.1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

杨红英,林丽(2017)指出“中国心”“国际观”和“竞争力”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并建议不影响高校总体课程设置的情况下,做出下列调整:即,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和国际化特色课程模块;以及建立“2+2+1”的课程模式。具体如下表:说明:关系紧密的为**;一般的为*

表:课程模块与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杨红英,林丽 2017)

其中,“中国心”是根本,它应融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即在所有课程模块中均以“中国心”为前提。“国际观” 要贯穿始终。“在任何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将跨文化知识和国际合作理念融入到现有课程体系之中。”;“竞争力”是最终目的。“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 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而言,以上的三个方面其实上是“国际化素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全新阐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效工作的能力、语言能力、熟悉国际关系和产品平台、掌握国际经济学知识”等正是竞争力的具体表现,“了解全球时事及政策、欣赏文化价值观及其差异等方面”也是具备国际观必然要求;而葆有一颗“中国心”方能了解国家现状与社会责任,具有健康的身心和对国家的认同,才能具备真正的“全球公民意识”。

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必须将这三个核心要素贯彻到基于“全球化素养”外语课程模式设计中。

3.2 搭建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外语能力薄弱,培养模式与国际大趋势脱节,严重缺乏文化培养以及实践与语言能力训练剥离等问题,作者以杨红英,林丽(2017)总结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核心素养为指导,在参考了樊燕龙,刘瑜(2017)基于“全球化素养”的外语课程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将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课程模型搭建如下:

图高职高专国际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课程模型

3.2.1 语言维度

鉴于高职高专学生普遍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现实,笔者建议在原有的通识外语、通识专业外语以及专业外语的3个从易到难的梯度模块基础上,增设3个雅思考试培训模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雅思考试分数,为方便他们迈入出国进修或工作的最低门槛服务。

以土木工程专业的外语课程为例,在进行通识外语模块(如大学英语)的后期阶段(如第一学期的最后三周),可是进行雅思考试入门培训,包括考试目的、要求、类型、内容等方面的介绍;通识专业外语模块(如工程师英语)的设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大工科”概念下的通识知识体系;专业外语模块(土建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熟悉自己专业行业领域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行业环境,学会用外语解决工作方面的问题,并能与业界人士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在完成后面这两个模块的过程中,可以以专题的形式,穿插进行雅思考试听说读写方面的培训。

3.2.2 文化维度

文化维度包括通识文化、工程文化和多元文化3个梯度模块,以及2个以当前发展趋势为主题的同时文化专题讲座。通识文化模块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和现状、 存在问题,并最终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的”。工程文化模块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代工程文化,懂得如何将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相结合。多元文化模块,这里重点指的是“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元文化,旨在使学生适应不同的文化,并能应付自如。必须指出的是,通识文化模块不单单限于一个阶段或是一个维度,还应渗入到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内容要实时反映国家的最新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大变化

3.2.3 实践维度

实践维度包括社会交际语言交流实践、虚拟仿真专业语言实践和海外实境语言交流实践3个梯度模块。社会交际语言交流实践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一般的社会交往能力。虚拟仿真专业语言实践旨在强化学生在虚拟职业场景中的语言学习和应用。笔者建议将高职院校中的虚拟仿真专业实验室进行双语设定,升级原有项目的语言展示功能,或是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发英语的虚拟工程项目内容。海外实境语言交流实践旨在使学生有机会与外国相关行业人士直接交流,使用语言完成相关工作。鉴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合作项目专业,每个学期均会有来自海外合作院校外籍专家进行几周不等的相关专业课程的讲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如《工程基础——力学》或《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等课程。笔者建议将这些相关专科课程模块,也整合到实践维度中,实现从语言到专业知识最后到职场环境的实践最大化。

3.2.4 维度的融汇与学时分配原则

外语课程的“语言、文化和实践”三维梯度模块之中,语言是基本,因此从模块数量或授课课时量上要保证充分。每个课程模块,均以贯彻提升“中国心”“国际观”和“竞争力”为宗旨,结合当前实际而设计。维度之间模块之间应当是有机结合,且融汇贯穿。

3.2.5 课程形式、课程教材与授课教师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时长较本科院校相对短少,笔者建议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信息化课堂多多结合。教材的甄选除了传统的国规教材,还应当多多参考国际相关网络课程,鼓励教师进行自拟教材、微课以及慕课的开发,与合作院校一道,搭建国际网络课堂平台,早日实现学分的互相认证。授课教师,尤其是语言教师,要积极提升教学技能,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技能,关注国际行业的动态与发展,提升自己的国际视野与行业素养。

3.2.6 建立多方合作平台

为顺利开展国际工程人才的培养,外语课程教学可采用合作教学形式——外语教师、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搭建“国际工程类人才外语教学合作平台”。外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定期商定教学重点,研讨工程文化,并实时更新来自于行业专家提供的真实案例,工程文化或跨文化交流案例等。

4 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展开与全面推进必然要求改革创新高校外语课程教学。本文结合我国高职高专工程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现状及趋势,在借鉴了本科院校的国际工程师外语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搭建出高职高专层次的国际工程类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培养出能葆有一颗“中国心”同时外语应用能力较强、具备国际视野,拥有自己的国际观,具有“竞争力”,能敏锐感知文化差异并作出适当应对,即,“了解自身、学习他人、创造自我价值” 的国际工程人才。

猜你喜欢
外语国际化模块
聚焦港口国际化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