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治疗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

2018-10-31 04:20高欣欣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剖析肾炎蛋白尿

高欣欣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山东菏泽 274000

在临床诊断肾病过程中,蛋白尿作为一项重要依据,同时还能对肾病的发生以及转归痊愈进行有效判断[1]。若人体尿液中的蛋白质排放量高于150 mg,在临床上称作为蛋白尿,机体出现肾脏损害则会引起蛋白尿[2]。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该疾病的研究力度,中医清利湿热为主的治疗方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基于此,剖析在临床治疗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108例肾炎蛋白尿患者中采用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的临床施行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入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将其平均分配为剖析组与对照组,各为54例。剖析组(n=54)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区间24~60岁,平均年龄(43.58±14.93)岁;病程时长 3 个月~8 年,平均病程(2.58±1.39)年;慢性肾炎 42例,急性肾炎 12例;对照组(n=54)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区间24~61岁,平均年龄(43.62±14.96)岁;病程时长 3 个月~7 年,平均病程(2.49±1.52)年;慢性肾炎 44例,急性肾炎 10例。将2组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纳入该次研究中,且已由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n=54)施以常规西医的治疗方式,给予激素强的松(国药准字H33021207)25~55 mg/d,持续治疗90 d。剖析组(n=54)施以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的治疗方式,其中药汤剂配方如下:生薏仁30 g;白蔻仁20 g;半夏12 g;竹叶 10 g;黄芪 20 g;山药 15 g;茯苓 15 g;白花蛇舌草 15 g;丹参15 g;陈皮12 g;甘草5 g。对于水肿程度严重患者加用猪苓、泽泻;对于湿热病情程度较为严重患者加用黄柏、滑石;对于血尿患者去掉丹参,加用白茅根、茜草炭。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1剂/d,持续服用90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同步记录2组的施行疗效、尿蛋白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将施行疗效的判定标准划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已完全减退,肾功能恢复正常,经尿常规检验为肾炎尿蛋白阴性;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消退,肾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尿蛋白定量减少≥5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迹象,甚至病情加重,肾功能与尿蛋白定量异常。

1.4 统计方法

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算出该次研究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施行疗效情况

剖析组的施行疗效 (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2组的施行疗效情况[n(%)]

2.2 2组的尿蛋白定量情况

在治疗前,剖析组的尿蛋白水平(2.81±0.93)g/d,对照组的尿蛋白水平(2.75±0.60)g/d,2组在治疗前的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剖析组的尿蛋白水平(1.18±0.34)g/d 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40)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的尿蛋白定量情况[(±s),g/d]

表2 2 组的尿蛋白定量情况[(±s),g/d]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4)剖析组(n=54)t值P值2.81±0.93 2.75±0.60 0.398 4 0.691 2 1.86±0.40 1.18±0.34 9.518 4 0.000 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改变,每年全球慢性肾炎的患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其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在慢性肾炎的发病期间以及急性肾炎恢复过程中,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蛋白尿[3]。蛋白尿指的是机体尿液中的蛋白质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在现代医学中进行分析,肾炎蛋白尿主要是因肾小球病变所致,从而使肾小球过滤功能受到损害,在机体中随着尿液的排放而形成蛋白尿,随着时间阶段不断推移,病情进程加快,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功能失去平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免疫系统[4]。严重者容易引发肾衰竭,严重危及到患者的健康安全。由此可得,慢性肾炎患者以及急性肾炎患者均常伴有蛋白尿,若采用传统常规治疗方式,疗效欠佳,使临床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目前临床中对预防肾衰竭主要是坚持以控制与减少蛋白尿作为治疗原则,从而是确保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5]。在当前阶段,随着中医学发展迅速,广大中医师相继加大了对临床治疗肾病的研究力度。湿热证是慢性肾脏病最为常见证候,据不完全统计,其患病率高达约49.8%~100%,且贯穿于慢性肾脏病病情发展全程中[6]。湿热不仅属于病理产物,还属于一种致病因素[7]。湿热之邪容易对肾元造成损伤,阻遏脾胃,从而对三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湿热易造成气阴两虚、耗气伤阴、湿热伤络、精微下泄,最终形成血尿与蛋白尿[8]。叶天士曾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明,在现代中医学中,肾炎所属“虚损”范畴,并指出肾炎蛋白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湿热”所致,且始终伴随存在于病程中[9]。多数医师认为肾炎主要是因肾脏及其周围组织遭受到风湿毒邪的侵袭从而造成水津不布、肺失通调,医师应坚持以清利湿热、健脾补肾为主要治疗原则[10]。在该次研究中对肾炎蛋白尿患者施以中医清利湿热为主的治疗方式,其中药汤剂的组成配方中,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丹参可养血活血;茯苓、生薏仁具有调理脾脏之功;黄芪具有健脾、补气的药物作用;半夏可燥湿化痰;陈皮具有燥湿、健脾和胃、理气之功;白蔻仁理气燥湿,竹叶清热生津,山药健脾补肾,甘草调和诸药。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随证加减治疗,诸药合用,共奏清利湿热、健脾补肾之功,可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11-14]。总而言之,中医清利湿热为主的治疗形式对肾炎蛋白尿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该研究表明,剖析组的施行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则表明清利湿热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提升临床施行疗效;2组在治疗前的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剖析组的尿蛋白水平(1.18±0.34)g/d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40)g/d(P<0.05),则表明清利湿热的治疗方法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尿蛋白水平;2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张晶[15]在研究中对临床治疗肾炎蛋白尿患者采用了中医清利湿热为主的治疗方式进行了临床探究,确认其实际疗效。通过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施以中医清利湿热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高达93.10%,对照组疗效为62.1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最佳(P<0.05);提示对临床治疗肾炎蛋白尿患者采用中医清利湿热为主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获得突出疗效,具有推广价值[6]。这与该次研究结论基本相似。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肾炎蛋白尿患者中采用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的治疗方式,可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病情进展,改善蛋白尿水平;相比于西药治疗方式,中医清利湿热法为主更具有代表性,施行疗效可观,不良反应少。

猜你喜欢
剖析肾炎蛋白尿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