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10-31 04:20史有全刘占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肿

史有全,刘占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心血管内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通过心导管技术使缺血、狭窄的冠脉管腔疏通,从而使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的方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1]。预防术后血栓形成是PCI手术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故临床多采取肝素抗凝治疗[2]。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在心内科应用广泛,但手术的成败和术后血栓防治效果密切相关。普通肝素是临床的主要抗凝药物,但国内外众多学者经过对低分子肝素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的大量研究,发现其抗凝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愈合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其治疗中对血栓的形成进行有效的预防,是确保其疗效的关键。为了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签署试验告知书,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136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观察组: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为42~77岁,平均年龄为(49.24±1.09)岁。2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26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49.19±1.15)岁。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0例稳定性心绞痛,28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被证实为冠心病患者[3]。

排除标准:伴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凝血障碍的患者;具有心脏手术史的患者;肝素过敏的患者;伴有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硝酸酯制剂等常规用药,对照组术前给予2 000 U普通肝素抗凝静脉滴注(国药准字H22021912),术中按照60~100 U/kg的剂量追加普通肝素,术后4 h拔出鞘管。观察组术前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国药准字H20163399),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前至少使用48 h,每12 h皮下注射1次,最后一次用药后的8 h内进行PCI手术,术中按照60~100 U/kg的剂量追加普通肝素,术后立即拔出鞘管。

1.4 观察指标

①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穿刺局部血肿的例数/总例数)×100%

②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不良反应发生率、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

观察组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9%(P<0.05),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8%,羌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变,患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造成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因素十分多而且复杂,包括血压、血脂异常升高、糖尿病、过于肥胖、情绪易激动以及长期吸烟、饮酒等,并且该病的发生还存在着地区与季节的差异。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造成其管腔变窄与阻塞等,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等而引发的疾病[4]。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多为心律失常、心绞痛以及心力衰竭等[5],且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具有非常严重的危害。虽然临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众多,不过介入治疗仍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6],但介入治疗冠心病介入手术属于一种有创性操作,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学者证实经介入治疗后发生血栓的几率增高,对于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均有较大影响,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溶栓抗凝的效果和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围手术抗凝治疗的效果和术后血栓发生率有相关性[7]。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普通肝素的3~4倍[8],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低分子肝素可以使凝血酶的产生受到抑制,且在体内不容易和白细胞受体、血浆蛋白等相结合,不容易灭活,采取皮下注射治疗,可以使药物半衰期延长,且药物利用度较高,且其可以直接作用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且比起需要静脉滴注的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的低分子肝素更为简单、方便,且较少影响血小板聚集,用药较为安全。有学者研究[9]表明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虽不能明显改善其预后,但在血栓防治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观察组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为17.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徐杰[10]学者在其文献中指出低分子肝素组局部血肿发生率为4.00%,普通肝素组血肿发生率为18.67%;低分子肝素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99%,普通肝素组为26.66%。该文报道和该文献结果相一致。以上研究表明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局部穿刺点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但可以有效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不良反应少,能够明显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肝素抗凝血肿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