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刍议

2018-10-31 04:19陈晨
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左卡尼尿毒症传导

陈晨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苏州 215200

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发生在慢性肾衰竭阶段,患者会出现痛觉过敏、感觉缺失等临床表现。针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不仅会加快患者病情进程,还会进一步延缓运动神经、感觉神经的传导,增加患者痛苦[1]。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治疗和对症治疗等,其中,不少研究均证实,左卡尼汀在改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细胞能量代谢方面作用显著[2]。该文主要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5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男16 例,女 9 例,年龄 54~77 岁,平均年龄(65.76±5.12)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肾病6例,梗阻性肾病4例,痛风性肾病5例,透析时间为1~6年,平均透析时间(3.44±0.25)年。观察组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 58~79岁,平均年龄(66.04±5.08)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高血压肾病9例,梗阻性肾病7例,痛风性肾病1例,血液透析时间为1~5.8年,平均透析时间(3.48±0.22)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确诊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②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3];②合并糖尿病、因药物中毒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者;③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50例纳入该次研究的患者全部接受对症治疗,包括神经营养支持、改善血液循环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血液透析:使用该院血液透析仪,使用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血流量控制在200~300 mL/min,一次透析时间4 h,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肝素化,3次/周。透析结束前30min停止肝素使用。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规格型号5 mL∶1 g,批准文号:H20000543)静脉推注治疗。1.0 g左卡尼汀注射液予10 mL氯化钠注射液(规格型号:10 mL∶0.09 g,批准文号:8A94D8)稀释后于血液透析结束时静脉缓慢推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情况,包括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可进行简单活动,且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且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以显效和无效病例数占比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两组治疗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的提高,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患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病情均显著改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72.0%,与观察组的92.0%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表1 两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对比[(±s),m/s]

组别 正中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胫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腓总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值P值39.56±3.95 39.46±4.01 1.253>0.05 41.04±3.56 48.99±4.12 5.463<0.05 34.54±2.76 33.98±3.01 1.326>0.05 36.43±3.11 44.02±3.21 5.371<0.05 33.76±2.78 33.91±2.81 0.934>0.05 35.04±3.01 41.63±3.09 4.935<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一项针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调查研究显示,60%至80%左右的尿毒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3-4]。部分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虽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是肌电图检查可显示神经传导速度改变。随着病情发展,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会出现肌无力、萎缩等,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5]。

当前临床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为对症治疗、血液透析治疗等,通过利用对症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神经营养缺乏。通过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减少毒素对神经的损伤[6]。虽然常规对症治疗、神经营养支持、血液净化等方法有一定疗效,但是只能起到辅助作用[7]。另外长时间的血液透析治疗会增加患者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有可能加重神经系统的损害[8]。面对这种情况如何修复受损神经,减轻对神经的损害是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重点。

该次研究探究在常规对症治疗、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静脉注射治疗,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的提高,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患者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相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机体血氧状况是正常的,但是在缺氧缺血的情况下机体会出现脂酰-CoA堆积,若此时机体有足够的左卡尼汀便能够促使脂酰-CoA进入到线粒体和对自由基的产生进行抑制,并能够维持线粒体的正常能量代谢。这是因为左卡尼汀属于一种天然的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物质。因此,其能够发挥显著的促进脂质代谢作用,同时还能对患者机体的神经细胞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9]。在赵艺欣等人[10]的研究中,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左卡尼汀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水平均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与该次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针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对症治疗、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可有效改善其神经传导,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左卡尼尿毒症传导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人物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左卡尼汀注射液预防纵隔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临床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