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

2018-10-31 09:52宋瑞卿
中外医疗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检验肿瘤

宋瑞卿

[摘要]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抽取的416例原发性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再择同期至院内体检416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皆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实施肿瘤生物的标志物检验,比对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CA199研究组是(52.30±9.51)U/mL,高于对照组(5.39±0.72)U/mL(P<0.05);CEA研究组阳性检出率是82.21%(342/416),比对照组0.00%(0/416)高(P<0.05);联合检出阳性率对照组是1.68%(7/416),低于研究组96.39%(401/416)(χ2=746.603 0,P<0.05)。结论 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的标志物检验中效果明显。

[关键词] 肿瘤;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生物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6(b)-0017-03

Observation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n Testing the Tumor Biomarkers

SONG Rui-qi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Xinwen Mining Group Central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27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n testing the tumor biomarkers. Methods 41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tumor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convenient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 while 416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umor biomarker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tested by th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and 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A199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2.30±9.51) U/mL vs (5.39±0.72) U/mL](P<0.05), and the positive test rate of CEA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2.21%(342/416) vs 0.00% (0/416)](P<0.05),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combined tes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search group [1.68%(7/416) vs 96.39%(401/416)](χ2=746.603 0,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in testing the tumor biomarkers is obvious.

[Key words] Tumor;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Test; Biomarker

恶性肿瘤的存在对人类健康水平具有严重威胁,其属恶性疾病之一[1]。研究提出,对恶性肿瘤实施早期的准确检查、诊断,则对恶性肿瘤的患者生命的延长及疗效巩固存在积极意义,其中尤为关键的检验则为肿瘤生物的标志物检验[2]。随医疗科技进步发展,化学发光免疫法逐步被运用在临床中对肿瘤生物的标志物检验中,且取得较为显著的检验效果[3-4]。故该院方便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416例原发性的肿瘤患者,对其肿瘤生物的标志物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方便抽取的416例原发性的肿瘤患者作研究组,再择同期院内体检41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09名,女207名;年龄41~74岁,平均(52.19±5.31)岁;体重44~69 kg,平均(51.21±5.29)kg;研究组男217例,女199例;年龄42~75岁,平均(52.73±5.68)岁;体重45~68 kg,平均(51.10±5.45)kg;基线资料在综合比较中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该研究已取得医学伦理会的支持备案及所有成员知情同意。纳入:确诊属原发性肿瘤患者;未并心、肾、肝等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同意参与研究者。排除与原发性肿瘤诊断标准不符患者;心、肝、肾等器官出现严重损伤患者;不同意参与该次研究者。

1.2 方法

提醒所有成員保持检验当天清晨保持空腹,取其静脉血液共3 mL,且将其置于生化管中保存,再实施3 000 r/min的离心处理,时间保持15 min。检验仪器是罗氏E601型全自动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根据其具体说明,按步骤依次完成检验。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

检验的指标主要有:癌胚抗原 (CEA)、糖类抗原 125(CA125)、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糖类抗原199(CA199)等。各指标标准:CEA正常水平<5 ng/mL;CA125 正常水平< 35 U/mL;AFP 正常水平<8.78 ng/mL;GGT 正常水平<7~45 U/L;CA199正常水平<37 U/mL。同时将各指标的阳性率进行统计,记录所有指标联合性阳性检出情况[5]。

1.4 统计方法

所有采集后的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实施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结果对比情况

CA199、CEA、CA125、AFP及GGT等指标的水平研究组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各指标阳性率比较情况

CEA、AFP、CA125、GGT、CA199的阳性检出率研究组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联合阳性率检出结果比较

所有指标的联合阳性检出率研究组是96.39%(401/416),对照组为1.68%(7/416),研究组联合阳性检出率相对更高(χ2=746.603 0,P<0.05)。

3 讨论

肿瘤为临床中常见疾病类型,对人类健康及生存质量存在不利影响,若其逐渐发展为恶性肿瘤则可能造成人类出现直接死亡[5-7]。因此现阶段临床中对肿瘤进行预治重点即为提升对恶性肿瘤的整体疗效,同时能够使其预后质量得以提高。因此有文献提出,应对肿瘤实施尽早的筛查、检验、诊断,从而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肿瘤生物的标志物通常是产自肿瘤细胞或组织,广泛分布于肿瘤细胞胞膜、胞核、胞质或是体液中,其可逐步进入患者其它组织及血液内,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重要影响[8-9]。有研究证实,化学发光免疫法可通过对化学发光剂的合理利用,使抗体或是抗原得以直接性检验标记,目前已被临床广泛运用[10]。

该研究中,所有指标的联合阳性检出率研究组是96.39%(401/416),对照组为1.68%(7/416),研究组联合阳性检出率相对更高,赵继学等[11]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联合检出率分别是96.70%(58/60)、1.70%(1/60),该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类似;对两组成员皆实施化学发光免疫法的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CA199、CA125、AFP、GGT、CEA等指标水平比较,对照组皆相比研究组低;而CEA、CA125、CA199、AFP、GGT等的阳性率对照组同样低于研究组;CA199、CEA等指标的水平研究组分别是(52.30±9.51)U/mL、(256.91±179.84)ng/mL,对照组分别为:(5.39±0.72)U/mL、(2.03±1.10)ng/mL,王晓静等[12]研究中,对照组CA199、CEA等指标的水平分别是(5.60±0.60)U/mL、(2.10±1.10)ng/mL,研究组分别是(51.56±9.40)U/mL、(255.80±186.70)ng/mL,该次研究结果与王晓静等结果类似。考虑为:研究发现,CA199通常存在在患者的胚胎组织中,在患者体内肿瘤组织含量比正常组织含量高时,则其含量的变化可表明肿瘤性质发生,同时能够展示肿瘤组织发生状况、细胞分化、细胞功能变化情况[13]。CA125通常源自胚胎的发育阶段体腔的上皮,且不会在健康的卵巢组织内出现,经调查证实,卵巢上皮性的肿瘤患者内80%皆会有CA125上升的现象,且其在早期阶段不会升高,故在对患者实施早期诊断并不独立应用,但存在90%的患者CA125水平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联,故通常在对病情检测及疗效评价中运用[14]。AFP为肝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但其敏感性不强,因此和疾病诊断的吻合率较低。GGT普遍存在于人体心肌、骨骼肌、肺、胰、肠、肝、脑、肾、脾等组织内,肾脏中GGT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胰中的含量;且在胚胎时期,肝中含量居多,通常会在肝细胞浆、内胆管的上皮中;而健康者GGT通常会在肝脏中。经文献研究表示,GGT 在患者出现肝硬化失代偿、急性肝炎及慢性的活动性肝炎疾病时水平会有所升高[15]。CEA为糖蛋白,通常源自大肠癌的组织中,会引发患者的一系列免疫类反应,另外其亦属广谱类肿瘤的标志物,因此对人们肿瘤出现,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的病情发展、监测及疗效评定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作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主要是指对抗体或是抗原物质进行标记的发光检测操作技术,在肿瘤生物的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灵敏性及选择性高,文献表示其主要包含两种,即无酶标记法、酶标记法[16]。经临床研究证实,化学发光免疫的分析技术操作简便,且其检验的结果受样本影响小,因此对病毒、肿瘤、心脏疾病及免疫系统中疾病的检测价值皆高。该研究对检验灵敏性及特异性未进行统计,待临床补充列举。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于肿瘤生物的标志物检验中,效果明显,能够为患者接受早期有效治疗提供有效检验依据,有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窦静波,庞红燕,李云芳,等.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2):926-932.

[2] 钦伦秀,孫豪庭,杨璐宇,等.肿瘤精准治疗的机遇与挑战[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7,44(6):786-792.

[3] 江楠,田海华,潘金昌,等.循环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肿瘤分子诊断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7, 33(6):910-922.

[4] 张开炯,张毅,罗正莲,等.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是乳腺癌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4):488-492.

[5] 陈洛海,张雨,陈旻湖,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19-9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升高情况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9):1002-1008.

[6] Sartor, Hanna,Zackrisson,et al.Mammo graphic density in relation to tumor biomarkers, molecular subtypes, and mode of detection in breast cancer[J].Cancer causes and control: CCC,2015,26(6):931-939.

[7] 赵倩雯,司徒博,郑磊,等.循環肿瘤细胞检测与临床应用进展[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37(10):1423-1426.

[8] Mangano, Alberto,Mangano, et al.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biomarkers of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 updated view[J].Future oncology,2015,11(13):1851-1853.

[9] 徐远久,鲁小龙,何佳虹,等.改良胸膜活检术联合生物标志物等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7, 46(25):3515-3517.

[10] Castro Cesar M,Im Hyungsoon Le, Christine,et al.Explor ing alternative ovarian cancer biomarkers using innovative nanotechnology strategies[J].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s,2015,34(1):75-82.

[11] 赵继学,王静岩.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6-67.

[12] 王晓静,唐晓红.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J].医学检验,2017,17(69):124.

[13] 董俊.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作为肿瘤预后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的系统评价[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6.

[14] 刘中娟,张瑞丽,刘娟娟,等.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辅助诊断的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1):1-4.

[15] 王巍伟,王珊珊,张曼,等.肺癌患者体液生物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9):1061-1067.

[16] 何立,王敏,蒋冠军,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表观遗传学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266-269.

(收稿日期:2018-03-15)

猜你喜欢
生物标志物检验肿瘤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ceRNA与肿瘤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