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2018-10-31 10:30王宏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王宏

摘 要: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既衡量着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又保证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和内涵分析,探讨各个阶层的结构特征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并从公司治理的各个角度对内部控制提出改善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隨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国内外不少的经济学家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所需要形成地保证企业有效运行的控制体系。企业需要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秩序的有条不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良好结合,控制企业风险,实现经营效益和效果,这是现代企业长远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公司治理结构是由企业的股东、董事、管理层、监事会所组成,各自遵循自身的职责和权限,相互约束、相互监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公司治理结构越好,公司对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职责分工越明确,各利益主体对企业的日常业务活动更能有效把控,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在优势,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的章程,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1.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股权结构是指每个公司的股东出资情况占公司实收资本的比例,并且根据出资情况不同,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的表决权不同。从股权结构来看,我国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中地位过高,不重视中小股东的意见,导致公司经营方针偏向大股东的利益,对公司整体经营绩效目标有不利的影响。同时,由于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在股东大会上得不到关注,股东出席会议的比例相对减少,导致股东对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也大大减弱。

2.董事会构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董事会构架在整个企业的内部结构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连接股东和管理层的枢纽,通过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董事会的规模大小、独立董事比例高低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董事会是公司的主要决策机构,董事会人数越多,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有良好公司治理经验的优秀专家就有可能更多,相对于专家人员较少的董事会来说有更大的优势,对公司经营效果也更有利。

3.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高级管理层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级管理层根据公司的发展方向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的分配,监督下层人员对上级任务的完成情形,是能够影响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一个人兼任两个职务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进行。一个高级管理层同时担任两个职位,很可能使得公司的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样的组织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实施产生严重的阻碍,对公司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既不能实现董事长对管理层的监察督促,对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也不能提供保障,为财务舞弊现象的出现大开绿灯。

4.监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监事会能够对公司经营的合法合规进行定期的检查,对公司相关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了越权操作等违法行为。监事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越高,对董事会、管理层的监督效果越好,监事会监督检查质量更高,对公司治理结构有良好的反映,能及时发现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适当、准确的调整。监事会弥补了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不足,具有协调统一的作用,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更加丰富。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需要各种条件作为保障,优良的运行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应该先从治理结构入手。如果领导人滥用职权,或者不相容岗位串通舞弊,内部控制必然失效。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内部控制制度虚无。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的观念。有些上市公司尽管已经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仍然形同虚设,有规章不遵循、有制度不依照,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实施只是流于形式而已。上市公司在遇到具体经济业务问题时,不能只是将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应当基于内部控制制度上灵活的处理问题。

第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严重的缺陷,股权高度集中化的现象很严重,监事会独立于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之外,但实际上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化使得监事们集体失语,使得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表面上相互独立,实则并未发挥出各自的职能作用。公司以高薪作为条件,给予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日常业务进行管理的权限,却不曾想到,有些低素质管理层不妥善对待这种权利,无法对企业的发展作出有贡献的价值,反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如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平衡权力机构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

第三,内部审计轨制薄弱。我国有些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并不重视,公司设立的财务部只有会计和出纳,并没有专门的审计人员。不仅不切合有关轨制和章程,而且容易造成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不重视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的自力性、严正性和权威性造成威胁,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效果。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应当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对公司的日常账务进行审计检查,防止公司财务做假账,影响公司的发展。

第四,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低。我国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学习,将信息技术与企业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一个信息自动化的软件,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合进去,掌握对经济业务的主动权。我国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的薄弱性使得内部控制系统缺乏科学化的管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非常不利。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为应该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特征和高级管理人员、监事会等各个层面着手,合理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体系,改善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保证公司健康发展。

1.合理确定董事会规模,推行独立董事制度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构造特点影响着公司治理效果的高低,它相当于就是站在高层面上来观察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董事会成员的多少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有不同的影响。董事会成员越多,需要协商解决的困难就越多,董事会的管理能力越分散,控制的能力就会降低。因此,公司需要保持合理的董事会规模,配置适当的董事会成员,使得公司治理结构达到最优状态。一般认为,董事会的规模大小保持在9人左右比较适宜,超过9人,内部控制有效性可能将会随着董事会规模的扩大效果反而被稀释。还有,公司应该正确看待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虽然能够相对公正的看待问题,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具有公正性,但这与规模的大小无关。独立董事比例为董事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人数,一般认为,独立董事人员应当保持在董事人数的四成左右,所以应该均衡分配董事会人员规模并且平衡独立董事比例。

2.強化审计委员会职能作用

有些上市公司设立的财务部只有会计和出纳,并没有专门的审计职位,一般由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担任,并不能对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进行审核检查,不能对公司的财务真实性综合评价。审计人员缺乏自己单独的工作环境,这样的方式容易造成财务人员的徇私舞弊现象。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怎样更好的保持其独立性并发挥自身潜在优势是摆在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面前的一个实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加快设置审计委员会,并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实施监督权利。

3.提升董事会、监事会会议效率

董事会对公司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预测公司的发展方向,协调各部门权限,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中之重。上市公司开展董事会会议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应当充分发挥董事会会议的职能作用;监事会独立于董事会、管理层之外,负责对公司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进行审核和考察,防止公司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如果公司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监事会有权利根据重要程度紧急召开监事会会议并讨论相关的问题。因此,公司应当加强保持监事会人员的独立性,保证监事会成员的公正性和透明化,提高监事会中股东以及职工代表的比例,提高监事会会议的效率使其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

4.构建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每个企业的生存都是由诸多的业务活动组成,而企业诸多业务流程构成了企业业务活动。因此,企业应当在业务流程再造或优化过程中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有序的业务流程,明确分配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对一些潜在的风险有效预估,并制定合理的风险解决方案,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风险部门,要求各个部门人员参加风险培训,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使其意识到在业务活动中尽量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便减小企业承担的危机。企业应当培训各部门识别不同种类风险的能力,分析面临的是风险还是机遇,以便能及时应对规避风险,面对机遇。确保各部门权利和义务清晰透明,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快速高效的传递。同时,应对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详细的业务流程,并据此分析关键风险点,编制定相应的风险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也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为了实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制定防范企业风险的方案,达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目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将导致企业承受巨大的损失,以致造成企业的破产。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美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

[2]刘洋.公司治理结构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

[3]童品波.董事会特征与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4).

[4]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

[5]陈华.论上市公司治理中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3,(5).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