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职业特性的思考

2018-10-31 12:08胡浩海
求知导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考教师

胡浩海

摘 要:对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特性一直众说纷纭,由于社会的转型,更加剧了这种争论。文章就教师的职业特性从韩愈的《师说》里寻找答案,对教师这一职业作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当代的教学提供参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教师;职业特性;思考

一、教师职业特性之惑

有关教师的职业特性、职业特点、职业精神等,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有定论。以一般统计而言,就有对象特殊性、导向性、示范性、超前性、创造性、崇高性等说法。细分而言,有任务之全面性、艰巨性,工作方式的个体性、独立性,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职业的长期性、复杂性,价值的迟效性、间接性,成果的集成性和社会性。除此之外,更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广泛规定,教师职业特性如此复杂,难以概述,这对教师工作并无特别意义。譬如对象的主体性、多样性等,其他很多职业也有类似特性,说服力并不强。

要说明教师的职业特性是什么,或要证明教师到底是做什么的,还是要回到“教师”二字上寻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解释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一般词义上讲,教师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根据社会分工和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教育形态的事实,我们可以把“教师”定义为:受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影响,将其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此为主要职责的专业人员。但很明显的是,上述关于教师的定义,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或指向教师的职业特性,又或者上述定义将教师的职业特性缩小了或弱化了,并不利于教师职业作用的发挥。

笔者以为,真正想要回答教师的职业特性,还得从韩愈的《师说》里寻找答案。《师说》里最著名的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根据《古文观止》的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是靠他来给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从一般意义看,这样的翻译或解释没有错,但实际上却是限制了教师的职业作用,甚至也不是韩愈的本义。为了更完整、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职业特性,笔者试着对“传道受业解惑”之教师职业进行一番解释。

二、教师之于“传道”

韩愈之“道”,并不是“道理”,或者说不应该局限于“道理”。韩愈之“道”,应该是一个哲学范畴,《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宇宙天地万物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道,就是宇宙天地万物之本源,就是指终极真理。根据后来人理解,这里的道,也指自然、规则、规律等层面的东西,至于“道理”两字,已经混杂太多,包含了社会层面的内容。老子《道德经》中的“德”,也不是后来学校教育中讲的道德、品德、德行之类的东西,而是“明道”之意。明了、知晓、了悟“道”,就是有“德”之人、道德之人。古之师者之“道德之人”,并不单指品德高尚之人,更像是指得道高人。

确立了对“道”的理解,还得简单地研究一下“传”,在这里,“传”的核心含义应该为:传授、传承,又有传递、传送、传播之意。传授、传承是自前而后,自上而下,自老而幼,自师而弟子,自知而至不知,方向是纵向的,譬如薪火相传;而传递、传送、传播则多是指横向的、空间的扩散,譬如广而告之。当然,师者之“传”,也应有横向扩散,但在古代,主要是纵向传播。受限于介质(印刷术造纸术)的落后,古代的横向传播不够发达,效果不够突出,更不可能有今天的远程教育方式。

综合上面的“道”与“传”,笔者以为师者“传道”之“道”,应有三层意思:

其一是天地大道、自然之道,这一层包含着自然真理、自然规律及相关知识。现代教育制度下的教师,有专业分工,要求专业精准,但作为一个优秀教师,除了专业方面的要求,还应有一般的对于“道”的理解,这个理解可以界定为哲学或逻辑。也就是说,教师除了教授自己的专业知识、科学真理,还应有一定的哲学修养与逻辑思维,也唯有如此,該教师才能更有学理性地传授天地自然之道。

其二是生命之道、社会之道。生命之道,是指万物的生存之道、生命至理,特别是植物界、动物界的生命至理;传生命之道,既要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法则,又要讲环境制约、生态平衡的法规。社会之道,是指人类结缔而成的社会规律、规则,特别是法律、道德、纪律、习俗等;传社会之道,一要传法纪规则,二要传悲悯情怀,三要传共享共赢。生命之道与社会之道,其实就是生命哲学与社会哲学(科学),各类观点数不胜数,教师要学会分辨,传学生人间大道。

其三是人生之道、人伦之道。人生之道,先要明白“道”与“器”的关系,道是人生之上层建筑、思想意识、观点理念,属于人生观的涵义,换个角度说则是要解决:“我从哪儿来?我是谁?我到哪儿去?”的问题。器,则相当于经济基础、生产力、技术手段、谋生技能。中国人讲“人生之道”,最著名的莫过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将有限的个人投身、奉献于家族、社稷、江山等,人生无论境遇如何,都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现代社会的人生之道也包括上述内容,但要宽泛得多,略析之有价值人生、健康人生、个性人生、享乐人生等。教师传人生之道,自然要传价值人生、健康人生之积极的人生之道,应该告诉学生的是,在追求个性人生之时,要特别注意边界与底线,如果越界线就可能走向反面。人伦之道,主要指人类之基本伦理,譬如与血缘、亲情、邻里、朋友、同学有关的伦理规范。应该说,关于人生之道,学校教育相对重视,有教材、有课程,但对于人伦之道,则讲得较少,譬如讲到同学关系时,多是“团结友爱”一笔带过,大多数人伦之道,基本不讲。

三、教师之于“受业”

显然,韩愈笔下的“受”应该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授”,“受业”就是“授业”。“授”,是传授、授予,对学生而言,有收受、接受之意;“业”,古今通用,职业、事业,通本事、技艺、技能,与传道之“道”相比,业就是“器”。在古代,能读书写字作文,就是一门本事、技艺、技能。现代社会,社会分工精细,学科门类繁杂,其“业”愈益广博。以国内《职业大典》统计,全国共有1481种职业。其实仔细思考会发现,这个职业划分也是很粗疏的,极可能“教师”就是一个职业,但我们知道,教师与教师之间,差异也极大。

教师之“授业”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必须精通某种或某类知识、技艺、技能,不能是“半桶水”,又由于学科知识、技艺、技能之“器”与“道”并不能完全分离,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不能以“器”好而傲娇。教师之“师”,通“师范”,何为“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合格的教师必须“学高”“身正”兼有才行。

此外,教师除了“学高”“身正”要求之外,同样得磨炼教书育人之技艺,有“技高”的要求。

四、教师之于“解惑”

教师职业特性之于“解惑”,应该是中国教育数千年来的一个传统。解惑,就是解答疑惑,把问题消灭,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但中国教育这一“解惑”传统,却与西方现代教育不同。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不仅仅是“解惑”,更重要的是“生惑”“造惑”,也即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不仅仅是要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换句话说,中国的好学生是把问题消灭了,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而西方国家的好学生极可能是越学问题越多,越学越充满疑惑。中外教育之于“惑”之差异,不在此文讨论。有优秀教师已经注意到这种差异,并开始引导学生思考、生惑,这是一种极好的现象。

教师之“解惑”,包括自然(知识)之惑、社会之惑、人生之惑三个方面。很多教师在解答自然之惑时,能够尽心、用心、走心,但在解答社会之惑、人生之惑时,或态度简单,或观点偏颇,或避而不谈。显然,这种教师应该归结为还需要努力的教师。

教师想要尽到“解惑”之责,除了专业学术精深外,还需要自身“不惑”,只有自身“不惑”,才能解弟子之惑。而教师自身不惑的“不惑之道”,不外阅读、思考二法。

五、教师之道且长远

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之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教师职业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观点。这个观点放在今天亦闪耀着真知之光、真理之光。无论怎样分析教师的职业特点、职业精神,無论提出多少所谓新颖的观点,都解决不了社会对教师之“惑”,亦解决不了教师心头对自身职业之“惑”。以前文“创造性”“崇高性”为例,用这种语汇界定教师职业精神,其实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创造性?反对者会说:“你不就一照本宣科之人么,哪见创造性啊!”崇高性?这个提法在笔者看来,不是褒奖教师,而是与教师有仇,在给教师“拉仇恨”。你说你的职业很崇高,其他职业难道不崇高?既然是职业,就是社会、他人需要的,没有崇高不崇高的问题。其他如“蜡烛说”,作为文学作品或作家对教师(老师)之赞誉,没任何问题,教师以此自称,也没问题,但将其作为职业界定,难道不觉得太悲惨了点么?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特性基本可以概括为“传道受业解惑”,但是教师想要切实做到“传道受业解惑”,却并不容易,至少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终身修炼、不断提升自身的过程。

因为教师要“传道”,前提是“得道”,而“道”又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之“授业”,或许相对容易,但教师本身之“技艺”同样有高有低,低者很难说能正常授业;教师之“解惑”,不仅仅是要解学生之“惑”,更要解自身之“惑”,同样“惑”也不是解了就消失了,随着宇宙、天道、社会运行,会产生更多更深的“惑”。所以,只要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选择了“传道受业解惑”,等于是选择了终身学习、终身追问、终身探究的职业。“活到老,学到老”是教师职业之必须。教师,永远在路上;教师之道长且远。

参考文献:

[1]徐 飞.国内外课堂互动研究状况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5(2).

[2]蒋光宇.创新需要自由的心灵[J].思维与智慧,2007(2).

[3]马缤辉,陈秋南.浅析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19-20.

[4]彭华华.关于教师职业性质的理性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3(8).

[5]包国庆.教师职业教育的前景观察——关于教师职业的系统论思考[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思考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美育教师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