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经淮河流域的台风统计特征分析

2018-11-01 02:40梁树献程兴无冯志刚
治淮 2018年10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西风淮河

梁树献 徐 胜 程兴无 冯志刚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包含山东、江苏2个沿海省份,每年夏季,受台风影响,在流域内经常出现台风暴雨,造成山洪、泥石流及洪涝等严重的自然灾害。2018年7~8月,接连有4个台风移经淮河流域,特别是第18号台风“温比亚”从上海浦东新区南部登陆后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深入淮河上游,流域中西部、北部普降暴雨~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洪泽湖北部多条支流出现超保证或超历史洪水,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内涝,灾害损失巨大。2018年影响淮河流域的台风数及降水强度为历年之最,统计分析历年来移经淮河流域的台风,分析其影响流域降水特点,可为今后台风的预测预报及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一、资料来源

台风资料来源于中央气象台编制的1950~2017年《台风年鉴》及2018年实况资料、降水资料为淮河流域水文站、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

根据《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19201-2006),热带气旋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中心最大风速为10.8~17.1 m/s)、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17.2~24.4 m/s)、强热带风暴(最大风速为24.5~32.6m/s)和台风(最大风速 32.7~41.4m/s)、强台风(最大风速 41.5~50.9m/s)、超强台风(最大风速≥51.0m/s)。为便于描述,除特别说明外,本文都统称为台风。

图1 历年移经淮河流域的台风个数柱状图

二、移经流域台风与所有影响流域台风的关系

影响淮河流域台风的移动路径,大致可以分成四大类:Ⅰ类是登陆后西行台风,即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登陆后,继续向偏西向移动,移动路径一直处于淮河流域南侧,主要是台风倒槽或外围影响流域产生降水;Ⅱ类是登陆后移经流域台风,即台风登陆后向偏北向移动,台风中心移经流域或在流域内减弱消失;Ⅲ类是登陆后转向东北,从长江下游移出,台风外围环流影响流域降水;Ⅳ类是沿海转向台风,即台风不登陆,从我国近海北上或沿海转向,台风外围环流流域影响降水。

所有移动路径影响流域的台风统计分析表明,平均每年约1.7个台风影响流域,台风影响流域平均降水量为24mm,影响流域的台风主要集中在夏季7~9月份,占全部影响台风数的93.9%。登陆福建省和浙江省影响流域的台风数最多,占所有影响流域台风数的74.1%。

本文主要统计分析Ⅱ类台风影响流域降水的分布特征。

三、移经淮河流域的台风年际变化

统计1950~2018年移经淮河流域的台风如图1,共有43个台风移经流域,平均每年约有0.6个台风移经流域,相当于每1.7年有1个台风移经流域。移经流域台风个数最多为2018年的4个台风,其次1962年、1994年有各3个台风,有7个年份每年有2个台风移经流域,有19个年份只有1个台风移经流域,有40个年份没有台风移经流域,占全部统计年份的58%。

移经流域的43个台风中,有19个台风登陆福建省,16个台风登陆浙江省,4个台风登陆上海市,3个台风登陆江苏省,1个台风登陆广东省。台风移经流域的时间基本上为每年的7~9月,7~9月移经流域的台风分别为12个、22个、9个,分别占移经流域台风总数的27.9%、51.2%和20.9%,其他月份没有台风移经流域。

四、移经流域台风的降水分布特征

由于台风移经淮河流域的区域不同,因而导致流域降水的范围、强度有明显的差异。为了更好分析移经流域台风影响流域降水的分布特征,分为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蚌埠以上)和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蚌埠以下),统计分析不同移动路径影响流域降水的强度和分布特征。

从表1可看出,所有移经淮河流域的台风造成流域降水均值为33mm,其中淮河水系31mm,沂沭泗河水系36mm。台风主要影响流域的东部和淮南山区,其中流域东部沿海及大别山区局部降水均值50mm以上,最大降水区间为里下河区55mm,其次为新沂河区54mm,最小降水区间为周口以上17mm。王家坝以上处于淮河上游,台风移经流域影响王家坝以上的降水均值为19mm。

影响流域降水最大为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受该台风影响,流域过程降水量122mm;影响流域降水最小的为1970年第3号台风,流域降水仅为14mm。影响淮河水系降水最大的台风为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其次为1956年第12号台风。影响沂沭泗河水系降水最大的台风为1974年第12号台风,其次为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

1.移经淮河中上游的台风

表1 移经淮河流域台风影响流域降水统计表

表2 移经流域台风是否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统计表

由表1可以看出,共有18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平均每4年约有1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移经淮河中上游台风次数最多年份为1994年的3个台风。自2000年以来,只有2018年有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移经淮河中上游的台风,有10个台风登陆浙江省,5个台风登陆福建省,2个台风登陆上海市,1个台风登陆广东省。

移经淮河中上游的台风,影响淮河流域降水量均值为44mm、淮河水系41mm、沂沭泗河水系50mm,流域最大降水区间为大官庄以上74mm,其次为临沂以上65mm,最小降水区间为里下河区的26mm,王家坝以上降水量均值为37mm。移经淮河中上游的台风,影响流域的降水日期全部为每年的7~8月份。

移经淮河中上游的台风,影响流域降水最大为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其次为1956年第12号台风。

2.移经淮河中下游台风

1950~2018年,共有25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表1),平均每3年约有1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移经淮河中下游的台风,台风影响淮河流域降水量均值为24mm,其中淮河水系23mm、沂沭泗河水系26mm。最大降水区间为里下河区78mm,其次为新沂河区60mm,淮河中上游平均降水量小于10mm,王家坝以上仅为6mm,最小降水区间为周口以上3mm。

移经淮河中下游的25个台风中,有8个台风从浙江省或福建省登陆后北上经流域里下河区移出,有17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后,继续北上移经沂沭河水系。从里下河区移出的台风影响流域平均降水量为16.8mm,淮河水系20.6mm,沂沭泗河水系8mm,最大降水区间为里下河区97mm,其次为新沂河区23.8mm,流域其他水系分区降水小于10mm。从沂沭河水系移出的台风影响流域平均降水量为27.8mm,淮河水系25.3mm,沂沭泗河水系34.3mm,最大降水区间为新沂河区62.6mm,其次为大官庄以上53.4mm,里下河区平均降水为52mm,淮河上游降水均值小于10mm。

移经淮河中下游影响流域降水最大为1969年第11号台风,受该台风影响,9月27~29日,流域降水量77mm。其次为1962年第8号台风,该台风影响流域降水量69mm。

五、移经流域台风与中纬度西风槽相互作用分析

结合台风移经流域期间的500hPa、850hPa天气图,分析台风中心位置、中纬度西风槽、河套—华北高压脊,东北冷涡等天气系统,统计出台风影响流域期间其环流是否与中纬度西风槽相互作用,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1950~2018年移经流域的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台风个数为24个,没有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台风个数为19个;移经淮河中上游的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数为13个,与西风槽非相互作用的台风数为5个;移经淮河中下游的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数为11个,与西风槽非相互作用的台风个数为14个。说明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比例高于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比例。

台风移经流域与西风槽相互作用影响流域降水均值为46mm,比与西风槽非相互作用产生的降水量11mm偏多309%。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与西风槽相互作用影响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51mm,比与西风槽非相互作用产生的16mm降水偏多218%。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与西风槽相互作用影响流域的平均降水量为41mm,比与西风槽非相互作用产生的10mm降水偏多310%。由此可见,台风移经流域产生的强降水多是台风环流与北方冷空气结合造成,台风自身环流影响流域的降水强度明显偏小。

六、结论

(1)1950~2018年平均每年约有0.6个台风移经流域,移经流域台风个数最多为2018年的4个台风,有40个年份没有台风移经淮河流域,占全部统计年份的58%。

(2)台风移经流域影响流域降水均值为33mm,其中淮河水系31mm,沂沭泗河水系36mm。最大降水区间为里下河区55mm,其次为新沂河区54mm,最小降水区间为周口以上的17mm。影响时间为每年的7~9月份,其他月份没有台风移经淮河流域。影响流域降水最大台风为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其次为1956年第12号台风。

(3)平均每4年约有1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自2000年以来,只有2018年有2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影响流域降水量均值为44mm、淮河水系41mm、沂沭泗河水系50mm,流域最大降水区间为大官庄以上74mm,其次为临沂以上65mm。

(4)平均每3年约有1个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影响流域降水量均值为24mm、淮河水系24mm、沂沭泗河水系26mm,流域最大降水区间为里下河区78mm,其次为新沂河区60mm。

(5)台风移经淮河中上游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比例高于台风移经淮河中下游与西风槽相互作用的比例。台风移经流域与西风槽相互作用产生的降水比与西风槽非相互作用产生的降水偏多309%■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西风淮河
古道西风(水彩)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