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少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女童外在形象研究

2018-11-01 05:23吴华锦赵磊刘雯
求知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重塑

吴华锦 赵磊 刘雯

摘 要:女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湘少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塑造的两个女童形象进行具体统计与粗浅分析,为该版本教科书在今后修订中,重新塑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女童人物形象提出见解,以便小学英语教师更好地发挥教科书中内隐的性别启蒙教育价值。

关键词:湘少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女童形象;重塑

一、关于教科书中女童形象问题的相关研究

教材中男女童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中男女不同的社会角色,但同时也使这种现状合理化、僵硬化。教材中存在性别偏见和性别刻板现象已久。对此,国内外的专家与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最早关注教科书性别问题的是西方的人类学、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学者。美国学者兰诺·韦茨曼在1972年选择了本国100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使用范围较广的小学教科书,其对插图、文字、主题研究发现:书本里的内容多以男性角色为重点,男性角色多为积极自立,能驾驭周围环境,而女性则温顺善良,易受环境影响。

美国学者凯利和尼兰在《学校教育与父权再制》中对美国的一些教科书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教科书中存在对女性形象的否定与歪曲、女性角色塑造单一等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教科书中女性角色极少且多局限于家庭生活方面;年级越高,教科书中女性角色的数量反而越少;成人女性的职业角色也只局限在教师、秘书和护士等角色;同时,教科书中的插图极少,即便有,女性也多为配角。

1981年,丹玛克等人对5个非英语国家(法国、西班牙、前苏联、罗马尼亚、瑞典)的教科书进行交叉文化研究后发现,除了瑞典,其他國家的教科书也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女性角色都少于男性,且都以各国传统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对男女两性的作用作定型描述。

国内对教科书的性别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研究零散而孤立,研究的范畴相对狭窄。1995年曾天山在《论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中做了教材文化性别偏见的研究,发现不同时期内国家与地区的教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到了新世纪,由于综合了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更多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教科书的性别研究增加了理论厚度。陈雨亭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现象进行了社会学分析,指出教科书中性别歧视不仅对女生,而且对男生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就教科书的编写和审查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郑新蓉、杜芳琴等学者将社会性别、性别意识、性别角色、性别文化等概念引入研究范畴,对教科书中男女主角的数量、职业、能力、性格等进行比较,指出“教材确实存在明确的两性特征模式”。俞海燕的硕士论文选取上海市小学S版和H版两套教科书,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教科书中的男女角色进行频率分析和形象分析,指出即使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科书中的性别歧视仍未消除。

二、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女童形象地呈现

在本文中,笔者将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下文统称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于2003年编写、2007年修订,2013年全部年级教材一次性通过国家教育部审定。由于实行“一纲多本”教科书国策,小学英语教科书版本多元化。然而,就整个湖南省而言,使用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学校不在少数。该研究主要通过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八册中的女童数量、主角、国别以及外貌特征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

从女童形象个数和主角个数来看,八册的课文中呈现的女童数量要明显少于男童的数量,分别为16人和32人,比例为1∶2。女童主角个数为2个,即女童Anne和Ling ling;男童主角个数有4个,即Tim,Peter,Dongdong,Mingming,其比例也是1∶2。可见,从数量上看,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呈现的性别比例有所失衡。

在主要女童人物外在形象方面,从表情和肢体动作来看,在教材封面页中,Lingling作为中国传统女童形象,面无表情,中规中矩,性格较为内敛。而Anne则面带笑容,举止落落大方,较有活力。从服饰来看,Lingling和Anne,三到六年级都没有发生变化,Lingling一直以粉色T恤加绿色长裤和运动鞋的形象出现,而Anne则穿着粉色无袖裙子,粉色英伦鞋。从发型来看,Lingling一直是以棕色刘海,双马尾,饰蝴蝶结形象出现,而Anne一直以金黄色马尾的形象出现。

儿童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内心会受到外界环境和人的影响,女童的表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心理特性。在教材中,所塑造的女童形象多以欢快活泼的特点呈现,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位女童都是开心地进行自我介绍,与同伴、老师热情地打招呼。在描绘幸福生活的场面时,两位女童眉开眼笑。然而由于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她们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掩饰自己的悲伤。在六年级上册Unit10 I dont feel well today中,Anne因为自己感冒不能上学,只能在家休息而紧皱眉头,情绪显得有些低落。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性格,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Lingling的奶奶想让她帮她写信,Lingling是皱着眉头婉拒奶奶的请求,在这里,明显地体现出Lingling心中的不愿。女童总是希望在周围人的鼓励中成长,期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肯定,当不能实现时,她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从而流露出悲伤的感情。

从国别方面来看,教科书中所塑造的儿童形象来自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外貌特点,其中国书籍以中国、美国和英国为主。在两位主要女童形象中,Anne来自澳大利亚,Lingling则来自中国。中国儿童形象以棕黑色眼睛,黄皮肤棕黑色头发为主;英国儿童形象以绿眼睛,白皮肤为主;美国儿童形象以蓝眼睛,白皮肤和黑眼睛为主。

三、小学英语教材呈现女童形象的特点及重塑建议

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自2003年出版至今,针对现状进行修订,对湖南省的小学英语启蒙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瑜不掩瑕,笔者通过对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研究,结合小学英语教材呈现的女童形象特点,对该教材提出可以改进的建议与可行措施。

首先,从男女童形象的数量来看,湘少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女童形象设计数量比男童形象少了一半,只有2个,而男童有4个。若要响应“男女平等”的号召,在今后的修订过程中,针对男女童形象的数量,建议进行修改或调整为等量。

其次,从外表和服装设计来看,两个女童外在形象均稍显保守,特别是外国女童Anne,作为国际互动性榜样,其外貌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皆保持不变,似乎不太妥当。另外,两个女童着装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时代的发展而表现出差异,其身体、外貌也没有反映出青少年儿童快速成长变化的事实。今后教科书的修订应注意女童人物外在形象的成长变化,应尽量贴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塑造一些符合青少年儿童特征的,同时能够反映时代发展变化的女童形象。

最后,从国别来看,Anne来自澳大利亚,Lingling来自中国。尽管这两位人物形象特征较为鲜明,但仍建议在增加女童形象数量的同时也要增加其他国家的女童形象。总体而言,女童形象设计应该多样化、多元化、国际化。这更能够凸显小学英语教科书的人文性,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异域文化,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从而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背景中国际互动偶像的了解。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1.寓思想教育于教材中

小学英语教材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均应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女童的呈现过程中,其形象也应贴合时事政策,如“男女平等”的观念,要求男女童在形象数量设置上趋于平等。其次,女童的形象应摆脱“被弱化”特质,即在男童的比较下,女童难以完成高水平工作甚至需要借助外力或依赖他人完成。教材作为知识的重要传播媒介,在观念的输入方面也应有所考量,应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根据地区的特点与新颁布的教育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发展;另一方面,結合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思想教育的稳步落实。

2.突出兴趣教育,培养学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材编写时应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与年龄特征,根据儿童爱模仿与表演的特点,在女童形象设计时,内容应包含生动有趣、图文并茂与形式多样的情景对话与游戏拓展。学生在获得一定英语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于继续学习英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

3.改革教学内容,修订有弹性的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英语教材打破以往的以语法句型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交际功能与学以致用,女童在呈现的过程中,编者应注重设置简单真实的对话情景,敢于体现女性的勇敢与自信;新教材的改革对教师也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学会处理教材,将教材中体现的内容与精神核心(新时代女性的特征)提炼出来分享给学生,由“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考虑到全国各地不同的发展情况,国家采取“一纲多本”的政策。各地区可以根据课程标准来制定教材,在塑造教材中的儿童形象时,可以结合地区特色,塑造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角色。其外在形象应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性格爱好也应在年龄渐长过程中逐渐完善,打造新时代贴近实际的女童形象抑或是儿童形象。

教材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载体,也是性别文化构建的媒介。随着教材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生活、文化思想、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教材中的人物形象、性别等问题纷纷进入研究领域。以此为基石,小学英语教材应以更多元、更开放的姿态传递信息,培养公民教育、落实人文教育的责任。所以,笔者认为关注女童,培养平等性别意识应成为英语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姜 莹.论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女性形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陆 韵.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儿童形象比较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重塑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重塑户外自主游戏 焕发幼儿游戏生命力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超感磁场
麦田守望
重塑未来
以重塑之名,盘点2021年移动互联网
撞色拼接
质与感
时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