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革新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8-11-01 07:03穆睿
现代交际 2018年14期
关键词:虚拟社区网络管理网络文化

穆睿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更是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冲击,同时形成了新型的网络文化;而由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互联网条件下交流于网络并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形成了网络社会群体。但是互聯网时代形成的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会群体并不是从产生以来只有优点或缺点,而是利弊共存,他们带有互联网的创新性,同时也充满缺乏监督而带来的无序性。本文主要探讨当今网络文化的形成、传播主体、利与弊,寻求有利于网络社会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 网民 虚拟社区 网络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4-0042-02

一、网络文化的形成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学者对于网络文化的定义是: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①我对网络文化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只是借助网络平台传播的社会文化,还有一种是基于社会文化在网络上被加以改造形成的流行文化。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多样化和互联网平台的广阔性,现实中的文化一经发布在网络上便会快速传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因此,网络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逐渐加深。

(二)网络文化形成的原因

在我看来,网络文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网络的开放性使传播文化的途径多样化。大数据时代实现了信息的全网通,互联网技术也已经实现了点击鼠标在网上搜索便可检索出你所需的各种信息,各式各样的浏览器给人们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人们快速地通过互联网查看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选择分享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这条消息就会在网络上保存下来,形成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之后,消息得以在网上进行快速传播,同时消息得以被更多的人了解,不仅有利于人们获知信息,也有利于运用信息解决社会问题。

(2)教育水平提升带来人们知识储备量的增大以及认知能力的进步。文化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必须重点强调人在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即活动核心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历了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自己不落后于社会。因此,人们的知识储备量日益增大,面对社会问题也会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些崭新的观点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认知能力的进步又保证了人们发表的一些言论是可以被采纳接受的,因此人们对创新网络文化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3)网络平台的虚拟性调动了人们传播文化的积极性。网络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存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一个虚拟平台,人们在网络平台上需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系列法律,同时承担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便可在网络上进行正常的网络活动。“虚拟世界给了人们表现‘自我人格的机会,虚拟的环境是人自由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状态。”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虚拟的平台上,人们使用的是虚拟的名字,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他人对自己意见的反驳带来的挫败感,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畅所欲言,满足个人“自我”人格的实现。该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在网络上传播文化的积极性,信息的流动与人们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形成。

(三)网络文化形成的新特点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不同于传统文化也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在这里,我引用的是贺善侃教授关于网络文化新特点的观点。

(1)虚拟实在性。这里他主要强调网络提供给人们文化传播载体的虚拟性,而网络文化又是一项人类活动,因此它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大的认知、选择、创造的空间,从而反作用于现实社会。

(2)开放平等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可发表独立宣言而不受干涉,不管你拥有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和教育水平,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因而使得每位上网者的个人行为具有了公共性。

(3)信息传递快速性和大容量性。网络传递的方式更具有现代性,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广度,使得人们通过计算机界面,不仅获知信息,更可以融入信息的表达,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一起交流和工作。

(4)多元共生性和复杂性。贺善侃教授认为,网络社会使得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推动新的文化不断产生,丰富文化的内容,同时因为这种融合又使得网络文化变得真假难辨,要求人们对文化进行正确的选择。

二、网络文化的传播主体——网民

(一)网民的含义

网民,是指活跃于网络平台,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传播网络文化,并对网络活动表现出一定特点的人,网民构成了网络社会群体,这是一种新的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他们不需要在网络上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来往互动,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道德束缚和社会规范,他们发表观点、传播文化是较现实生活相对自由的,因此他们在传播网络文化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网民对网络文化的传播

在传播网络文化时,网民的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简单地转发已有的文章或观点,使网络文化传播面扩大。一篇网络文章通过网民的转载之后,阅读量可以迅速以万人的速度提升,网络文化的覆盖面可想而知。

(2)对已有文化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的观点,使网络文化多样化。如每个年度都会出现的社会热词正是网民创新文化的体现,这里主要强调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有益于文化发展的创新。

(3)其他传播方式。除以上两种方式外,网民还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传播网络文化,比如网上聊天,在虚拟社区进行交流讨论,利用网络进行咨询与求助,召开网络会议等方式。

(三)网民的心理分析

网民作为网络活动的主体,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有利于更好地传播网络文化。我认为,为了达到更好地传播网络文化的目的,应该注意避免网民的以下三种心理:

(1)盲目从众的心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征,网民在浏览网上信息的时候,容易跟着阅读量高的文章的观点思考问题。若一篇文章作者恶意引导社会思想方向、博取噱头,经过网民大量转载后,则会助长歪风邪气,在社会形成不好的舆论影响。

(2)为所欲为的心理。网民在网络上进行网络活动时使用的是虚拟名称,同时由于网络平台言语的自由性,使得一些网民肆意造谣造成社会恐慌,不明真相对人进行网络暴力。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平台的虚拟性使网民觉得得到了保护,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3)事不关己的心理。随着社会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上,许多网民选择做一个“看客”,而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随着事件的发展,网民的关注度不断下降,更有人在网上对一事件高谈阔论,在实际行动中又避而不谈该事件,表现出两种态度。

三、网络文化的利弊分析

(一)网络文化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网络文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文化,更是由现实社会决定、并反作用于现实社会的文化,因此他具有许多社会功能。这里,贺善侃教授对网络文化的社会功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阐述。

首先,网络文化具有传递、传播知识、信息的功能。如今所有的信息都采用网络的形式传播,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快捷。其次,网络文化具有娱乐服务的功能。多种多样的网络文化,给人们的网络生活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使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自己,劳逸结合,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再次,网络文化具有丰富人们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正确地利用网络给人们的生活提供的多种的可能性,同时在网络上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也有利于创造纯洁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网络文化具有促进人类观念变革的功能。网络文化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使人们打破传统思維定式,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敏捷,推动人类观念的变革。

(二)网络文化复杂化带来的不足

伴随着网络文化的融合,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我认为最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

(1)精华与糟粕并存,垃圾文化影响力大。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融合,必然会带来优秀新文化的产生,但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垃圾文化,而垃圾文化对网民的影响力大,造成部分网民无法正确区分网络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2)主流文化影响力被削弱。多种文化的交织并存,会导致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影响被削弱,倘若不加以思想引导,网民很难坚持主流文化,也因此使社会倡导的主流文化处下风位置。

(3)网络文化资源浪费。不合理地整合、利用网络文化就是对其的一种资源浪费,如传播虚假和无聊信息,因此应加以监管,引导网民合理利用网络文化资源。

四、网络文化的管理

(1)从网络文化的组成部分出发,正确处理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网络文化在传播方式上、传播载体上、传播速度上都与传统文化不同,因此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应当坚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保证其优越性和多样性。

(2)从网络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当前我国的网络文化管理仍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对于文化的引进、网民的活动都存有制度上的漏洞。为了净化网络环境,我国应当在网络领域加强网警建设,细化监管责任,使网络文化管理变得高效。

(3)从参与网络活动的主体出发,提升网民的责任意识。作为网络活动的参与主体,外在的制度只是客观上对网民进行约束,网民更应当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敢于与破坏网络和平的人和事做斗争。此外,网民也应当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用正当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网络权益,推动网络文化管理有序化发展。

注释:

①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2).

②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1]匡文波.论网络文化[J].图书馆,1999(2).

[2]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3]谢泽明.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虚拟社区网络管理网络文化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浅析关于虚拟社区信息共享研究现状
新时期企业网络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虚拟社区网络行为与网络德育研究
网游社区:虚拟世界也赚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