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

2018-11-01 10:28王学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王学军

【摘 要】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保障经济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从而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介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83-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开拓思路、创新模式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其中一大举措——某些公立县级医院或二级医院转型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种“自降身价”的模式迎来了医疗改革的发展机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中国国情相融合,作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政策的实施,保障经济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应对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和谐的发展。

一、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的现状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针对预算管理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编制认知上还存在偏差。到目前为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编制还处于初级阶段——财务预算层面,预算编制也仅仅是由财务负责。在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预算编制过程中,机构各科室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认为预算编制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认为事不关己,缺乏信息互通,对于指标分配被动的接受,没有自主意识,导致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上大打折扣。

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知识缺乏、预算意识薄弱。目前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发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专门的预算部门,但在某些经济落后地区,虽有设立预算部门,但预算编制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大多数由一般财务人员兼任,少数是由后勤或行政人员兼任,因此缺乏预算编制的专业知识,没有预算编制的实践经验,使得预算编制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预算编制如果“不严谨、不准确、不合理”,就会对后续的预算执行产生不利影响。

2.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预算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预算执行处于被动状态导致预算执行难。目前我国将预算管理作为申请预算经费的一种手段,重编制、轻执行成为一种不良常态。机构在编制预算时首先考虑的是以争取财政拨款为目的,但在需要实际开支的时候才发现预算编制是那么的不接地气,执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不兼容,预算执行缺乏引导性,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容易存在偏差,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如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情况执行,便会与实际不对称,执行困难造成执行率偏低,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资源及资金利用效率下降,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预算绩效评价主体、责任意识不清。从主体来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是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实际工作中,财政部门会依据规定设计制作指标评价表,下发给被评价机构,由机构先自行填报,“自己给自己评分”,机构填写指标评价表时将其视为一般性工作,因无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所以填报时较为随意。评价指标在制定时未与实际相联系,机构可以为了某项指标的完成,脱离工作实际。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对绩效评价的对象局限于部分财政支出项目,未将医疗收入、医疗支出等包含在内,使得绩效评价内容不完整。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的对策

1.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可以有效克制预算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机构负责人首先要重视才能提高全体职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切实履行预算工作的主体责任,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各科室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将预算分解落实到各职能科室,每个职能科室编制本科室对口的预算。收入预算可以依据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年度规划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安排到最急需的地方,逐步调整财政资金的支出结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资金保障力度,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机构负责人牵头组织协调,提升编制的主动性,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各科室参与其中相互配合,招录吸纳具有预算专业知识技能的财务人员,齐心协力编制科学有效的财务预算,依据单位的发展规划,认真测算编制年度收支预算。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机构的发展目标。

2.保障预算执行效率。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自身条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保障预算执行效率。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分工协作,保证预算得到有效执行。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坚持预算管理分级责任制,本着节约和重点的原则,合理安排和使用预算资金,严格执行财务支出审批制度和程序,同时接受监督和检查。严格批准预算执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资金使用效果。

3.加强预算绩效评价。

首先,强化预算绩效评价主体,财政部门在评价过程中指导并督促检查预算部门自评工作,提高项目单位的主体和责任意识。其次,健全绩效指标,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形成各类支出、目标内容、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体系。再次,完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第三方考核评价,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科学合理、客观公正。最后,切实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质量,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丽华.浅谈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65+82.

[2] 邱世岭.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5,36:58.

[3] 王彦梅.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9:60-61.

[4] 张立. 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12):1113-1114.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