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及分析

2018-11-02 06:1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杨絮食入阳春

谭 天 照

(阳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阳春 529600)

过敏原也被称为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激活机体免疫机制产生特异性IgE,并引发I型超敏反应的物质[1]。过敏性疾病的共同特点为患者在接触过敏物质之后一段之间内机体出现过敏反应,且体征表现的时间不一致,部分时间在食用或接触之后立刻出现过敏反应,而部分患者很可能要过数小时到数天不等,且期间无特殊变化,当患者再次食用或接触过敏原之后才会出现过敏反应[2]。目前临床医学发现的致敏物质已有3000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出现主要与遗传、饮食习惯和频率、气候、营养状况以及自身疾病有密切的关系[3]。不同地区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各有特点。因此,文章主要针对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2515例经临床医学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有6452例,女性有6063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5.6±10.3)岁。

1.2 仪器与试剂

本次研究采用德国西门子生产的ESCNGHTIR型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以及相关设备,包括阅读器、暗盒、脱色转移摇床以及配套试剂。试剂盒中的检测条可以分为食入性抗原提取物和吸入性抗原提取物,食入性抗原提取物主要包括牛奶、牛羊肉、鱼虾、鸡蛋、小麦、腰果花生等;吸入性抗原提取物主要包括粉尘、蟑螂、猫狗毛、葎草、杨絮柳絮等。

1.3 方法

采集患者3mL肘静脉血,并以2500r/min的速率离心5min分离血清。在使用试剂和设备前需要将其恢复至室温,试剂使用之间需要轻轻晃动并摇匀,用缓冲液浸润试剂条,然后加250ul置入反应槽内,然后放置于暗盒后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血清IgE阳性判断标准为≥100ku/L;特异性IgE抗体阳性判断标准为>0.35IU/mL。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12515例患者IgE阳性率和SIgE阳性率

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

2.2 阳春地区12515例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

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小麦、蛋白、鱼虾、腰果花生、牛羊肉;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蟑螂、猫狗毛、柳絮杨絮、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见表1。

表1 阳春地区12515例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

过敏原例数百分比χ2值P值食入性过敏原牛奶126510.1小麦3252.6蛋白3052.4鱼虾2351.9腰果花生1651.3牛羊肉980.85.3650.00合计239319.1吸入性过敏原粉尘294523.5蟑螂5684.5猫狗毛3052.4柳絮杨絮2852.2葎草1681.3合计427134.1

2.3 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种数

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2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见表2。

表2 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种数

过敏原种数例数百分比1种298623.92种175214.0∗3种1251.0∗≥4种1120.9∗

注:*与1种过敏原患者的百分比相比,P<0.05。

3 讨论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临床中发生率高的过敏反应为I型变态反应,可引起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有很多,许多患者由于很难找到过敏原而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病程延长[4]。因此,及时发现过敏原并避免在未来生活中的食用或接触是预防过敏再次出现的重要环节。IgE在过敏反应的出现和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血清IgE及其特异性IgE抗体检测来确定患者的过敏原,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疗与防治措施[5]。本次研究观察中,12515例患者中共发现IgE阳性10645例(85.1%),SIgE阳性5131例(41.0%),这证实了血清IgE及其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中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牛奶、小麦、蛋白、鱼虾、腰果花生、牛羊肉,阳春地区虽然接近海边,饮食中鱼虾等海鲜类食品的频率较高,但是本次研究中未进入前3,与相关报道一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饮品,因此检出率也相对较高。本次研究显示阳春地区牛羊肉过敏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该地区人们不喜食牛羊肉,与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本次研究中,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从高至低的顺序为:粉尘、蟑螂、猫狗毛、柳絮杨絮、葎草,其中吸入性过敏患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食入性过敏原检出率(P<0.05),这可能是由于阳春地区温暖潮湿,容易滋生虫螨和粉尘,其不仅是一种成分,其可能包含动物毛垢、螨虫以及食物残渣等混合物。夏季人们常待在室内吹空调,空气不流通,患者长期待在空调房中,接触粉尘和虫螨的可能性大[6]。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较好,选择饲养猫狗的居民增加、室内装修数量增加、地毯的使用使得粉尘以及虫螨的浓度增加,导致对粉尘过敏的数量增多。因此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消灭蟑螂,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室内过于潮湿而滋生细菌;夏季使用空调时可以使用过滤膜,从而过滤空气中的灰尘[7]。此外,柳絮杨絮可能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过敏反应,因此在杨絮柳絮多的季节需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吸入或接触杨絮柳絮。

本次研究中有2986例(23.9%)患者只对一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752例(14.0%)患者对两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25例(1.0%)患者对3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有112例(0.9%)患者出现4种或以上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仅对1种过敏原过敏的患者明显高于对2种及以上过敏原过敏的患者(P<0.05),这可能与患者的体质以及遗传等因素有关。此外可能由于过敏反应出现之后严重因子和相关因子表达水平过高,患者处于敏感状态,导致出现了新增过敏原,从而出现了交叉过敏的反应,因此在出现过敏反应之后需要尽量避免与同类型物质的再次接触。

针对过敏性疾病的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中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从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先预防,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方案,积极提出治疗方案,避免过敏症状的加重[8]。针对患者对过敏相关知识的缺乏,要通过计划教育、随机指导以及发放疾病相关知识手册等方式,给患者讲解预防过敏原接触的作用与注意事项,从而减少患者对过敏原的接触,从而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阳春地区过敏性疾病中食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牛奶、小麦、蛋白为主,吸入性过敏原主要以粉尘、蟑螂、猫狗毛为主,通过过敏原检查能够明确患者的发病诱因,从而为避免食入或接触过敏原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杨絮食入阳春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又是斑鸠闹阳春
瘤胃积食的诊断与治疗
阳春三月 春风十里
五月的“雪”
吃高盐食物易致癌吗?
杨絮这个家伙
阳春画面石欣赏
朱梅朵朵,妆点寿阳春
惹祸的“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