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

2018-11-02 06:15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生理盐水

何 亚 伟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许昌 461000)

静脉输液为早产儿、低质量儿常见治疗方法,常规头皮钢针穿刺、留置针等需反复操作,增加患儿皮肤坏死、静脉炎的风险,同时加重新生儿痛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具有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易护理、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新生儿静脉营养供给、药液输入以及危重症患儿抢救等领域逐渐推广使用。近年来临床关于不同静脉穿刺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为探讨新生儿不同静脉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30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57例,胎龄25~42周,平均(33.28±5.02)周;出生体重0.75kg~4.5kg,平均(2.73±0.52)kg;PICC穿刺静脉:耳后静脉18例,腋静脉18例,颞静脉20例,头静脉15例,贵要静脉23例,正中静脉14例,下肢大隐静脉22例。

1.2 方法

1.2.1置管方法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远红外辐射台上,明确穿刺血管部位,若患儿体温无持续性升高,则继续红外线烤灯照射,直至静脉可见后进行穿刺;(2)以穿刺点作为测量起始点,依次至胸锁关节、第三肋间长度即为穿刺长度;(3)两名医护人员配合,一名为新生儿做好清洁消毒,另一位则同时进行无菌洞巾、无菌治疗台、修导管长度等操作;穿刺针以25°~30°的角度刺入穿刺点,沿静脉走向穿刺,若有落空感或未感觉到阻力、同时有回血则表明过穿刺成功;(4)经导入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每次导入长度以0.3~0.5cm为宜,之后退出导入器引导管;连接导管接口与肝素帽 ,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5)置管成功后,穿刺点针眼用碘伏消毒,无菌棉球按压1min,并在穿刺点0.5cm左右导管上扣上白色固定翼,固定翼逆向血管方向摆放,“S”状弯曲,用输液胶布将连接器翼型处进行固定,并粘贴透明贴布,下端和翼型处的胶贴下端对齐,之后对折纸胶布并交叉固定,胶贴横向固定输液接头,最后用弹力绷带对穿刺点进行按压止血。

1.2.2护理方法

置管前护理:置管前医护人员详细了解并评估新生儿病情、血管条件、化验结果以及静脉情况等,将PICC置管的优点告知家属,尤其是PICC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保证家属知情并签字。置管前为新生儿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姓名、置管前血管条件、生化检验以及置入管道的长度。婴儿躁动会加大置管成功的难度,因此可在置管前采用奶嘴适当喂养,必要情况下可以给予镇静药物。

置管中护理:穿刺导管穿刺前可在生理盐水中浸泡,润滑及软化导管,减少穿刺时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在置管过程中要轻柔、均匀送管;穿刺全程医护人员洗手、佩戴口罩、头套、手套等预防感染发生。

置管后护理:置管后需加强对 PICC导管的监护与维护,血压监测时避开置管肢体侧,严禁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或抽取血液;每天对新生儿置管、穿刺部位进行监测,观察是否出现红肿等。当新生儿出现针对性并发症时,需给予对应处理;若有置管相关感染,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湿敷,若小儿有持续高热则将导管立即拔除并给予细菌培养,依照药敏试验以及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对应抗生素。若有静脉炎出现,抬高患肢并采用抗生素热敷,可涂抹喜疗妥;若有不完全堵塞发生,可用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等对导管进行冲洗,同时回抽,回血后弃掉抽取血液,之后用生理盐水再次冲洗,若多次重复后不通或者无回血,可将导管管壁0.5~1h,并用溶栓液泡血栓,之后抽吸。若有导管断裂,则及时更换敷料 ,并用10ml的注射液冲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耳后静脉、腋静脉、颞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下肢大隐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穿刺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静脉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贵要静脉、下肢大隐静脉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静脉穿PICC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静脉PICC穿刺成功率(P<0.05),见表1。

表1 不同静脉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项目耳后静脉(18)腋静脉(18)颞静脉(20)头静脉(15)贵要静脉(23)正中静脉(14)大隐静脉(22)一次穿刺成功率83.3%(15/18)77.7%(14/18)80%(16/20)80(12/15)100%(23/23)78.6%(11/14)95.5%(21/22)并发症发生率22.2%(4/18)22.2%(4/18)25%(5/20)20%(3/15)4.3%(1/23)21.4%(3/14)4.5(1/22)

2.2 130例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30例患儿共21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9例(6.9%),静脉压4例(3.1%),药液外渗5例(3.8%),其他3例(2.4%),总发生率为16.2%。

3 讨论

新生儿解剖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同时机体抵抗力差,因此采用静脉通路输液、营养支持有着重要意义[1]。PICC置管途径主要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两种,临床普遍认可首选贵要静脉作为首选途径[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贵要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静脉(除大隐静脉)比较有显著优势(P<0.05),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患儿均可使用贵要静脉,因此在保证有效性、安全性的前提下,探讨其他静脉置管的可行性,降低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意义。连莲淑[3]等在早产儿研究中发现,贵要静脉虽然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但是其PICC管异位率则高于大隐静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主张置管时依照患儿血管情况、操作难度等选择。

总之,新生儿PICC置管中,贵要静脉有显著优势,然而在穿刺时需考虑新生儿病情、静脉血管情况等,同时加强对置管部位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自制生理盐水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