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金融开放下的 银行业竞争格局

2018-11-02 07:02宗良
金融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资银行金融业银行业

宗良

实现引资、引智和引制并重,引资是基础,引智和引制则是内容和核心。 2017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了11项将在年内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有4项涉及银行业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日渐清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金融业发展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挑战的一面。

“机”大于“危”

其一,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中资银行的企业治理水平,拓宽中资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

2006年4月银监会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对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进行了规范。该指引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应遵循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和竞争回避的原则,并且,“战略投资者原则上应当向银行派出董事,同时鼓励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派出高级管理人才,直接传播管理经验;战略投资者应当有丰富的金融管理背景,同时要有成熟的金融管理经验、技术和良好的合作意愿”。

从实践来看,大部分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中资银行后,都派出了高层人员担任中资银行的董事、副行长、高级顾问等,或直接参与董事会的决策,担任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成员,或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这种安排给中资银行带来一些先进的治理理念和经验,强化了公司治理的制衡机制,给董事会带来一些不同的声音,有助于提高董事会的整体决策水平,提升中资银行的管理水平。而且,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之后,一定程度上还提升了其品牌国际影响力,推进了上市。

其二,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有助于拓宽中资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同时为中资银行境外业务发展提供了渠道资源。

企业的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随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资金需求,外源融资逐渐成为机构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从过去中资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情况来看,一般主要采取定向增发、股权转让和发起人持股等方式,其中,采取定向增发的较多。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通过定向增发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有望成为中资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实践,潜在的投资者主要有国际知名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或是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各类基金,这些机构自身具备了丰富的资源和渠道优势。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的提高有助于加深中资银行与境外投资者的合作,外资自身或其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渠道可以为我所用。引入外资的中资银行,可以借助这些资源实现或加快国际化发展,包括赴境外发债、开展并购,以及赴H股上市和股票发行等。

其三,有助于改善金融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金融供给质量。

当前,境外机构的入股路线逐渐变宽,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线城市商业银行,到二线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很受其青睐。取消比例限制后,外资机构的入股选择或更趋向于后者。一方面,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体量较大,外资金融机构提高占比和话语权相对困难;另一方面,考虑到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运营管理,经营情况和区域布局较好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可能成为外资金融机构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一些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恰恰也是资金募集需求比较强烈的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有助于改进此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推进其发展壮大,这对当前解决我国金融供给在地域和企业类型上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银行业对外资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还有助于促进竞争、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改善金融供给的结构和质量。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实践来看,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能够带来更多的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外资银行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风险定价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我国银行业的金融供给水平。

其四,加剧国内银行业竞争,一定程度上还将增加引资银行的盈利压力。

高标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有助于优化国内银行业经营环境,为外资银行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将与中资银行在市场份额、优质客户资源以及高端人才等方面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值得一提的是,外资银行在现金管理、交易业务和高端客户财富管理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领先优势。随着外资银行设立机构条件的放松、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监管规则的优化等,中资银行在部分业务领域或受到来自外资机构的较大冲击。未来一些中小银行或面临着被并购的可能性,外资股东的加速整合也可能对中资银行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把握机遇,主动出击

中资银行要把握机遇、主动出击,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努力形成中外银行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中资银行要抓住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契机,抢占金融开放的制高点,增大主动选择空间和回旋余地。未来中国市场可望形成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新局面。中资金融机构应变压力为动力,一方面加快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努力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适应竞争需要;另一方面,在继续保持人民币业务等既有优势业务领域的同时,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加快“补短板”,力争在双赢的格局下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现引资、引智和引制并重。引进境外投资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持股比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中资银行的引资、引制和引智。引资是基础,有助于充实中资金融机构的资本金,为业务扩张打下基础。引智和引制则是内容和核心,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改善风控机制和完善治理结构等。在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入股的过程中,要实现引资、引智和引制并重。同时,要尽可能延长合作期限、深化合作,避免引进单纯的财务投资者。

三是股份出让公允定价,确保中资控制权。外资机构也会从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态势、自身的长期发展战略和业务架构等方面综合考虑,投资行为可能较为穩妥谨慎。预计短期内不会对中资银行的股权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但从长期来看,要避免股权过于集中,要保持国家对核心中资金融机构的控制权。

四是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坚持审慎监管原则。金融业开放速度加快,势必将对国内的金融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金融监管改革的步伐要跟上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为新形势下金融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坚持审慎监管原则,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五是推动实现两个“对等”。在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力争实现两个“对等”:第一,实现内外资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通过改善国内的营商环境、优化相关政策法规,使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通过良性竞争促进银行业的繁荣发展。第二,则是要实现双边的“对等”。在兑现中国扩大金融业市场准入的过程中,要借助各类双边对话,达成双边金融开放成果,呼吁对方国家或地区扩大其本土的金融业准入条件,使得中资金融机构在当地也能享受国民待遇,实现双边的多个共赢。

猜你喜欢
中资银行金融业银行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资银行“直面”挑战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中德并购最新的特点以及中资银行在其中的作用
PYRAMID PAINS
中资银行海外经营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金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