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校内部质量监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018-11-02 10:17龙玉洁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质量监测课业负担

龙玉洁

【摘要】本文从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和学习压力等四个部分的考查指标要点分析本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提出加强课堂学习的过程性监测和管理调控,把好“减负”第一关;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监测和团里调控,提高教学有效性助力“减负”;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测和管理调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落实“减负”等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关键词】课业负担 质量监测 管理调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8A-0068-03

减负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要求各地将学业负担状况视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并从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和学习压力四个部分设置了具体指标。虽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在学生减负问题上给出了引领,但具体指标的操作如何运行依然处于讨论和研究中。

作为一所城区小学,我校学生一直存在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2013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启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其中,“学业负担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内容的指标考查要点,成为学校实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管理调控的有力指导。在《意见》的指导下,学校以管理调控为突破口,开展了基于学校内部质量监测的小学生“减负”管理调控实践研究。

一、以《意见》为依据,研究“减负”的管控点

以《意见》的精神为依托,依据“学生学业负担状况”中“学业负担状况”三个关键指标的考查要点,学校课题组在六年级随机抽样了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访谈了30名学生。

依据“学习时间”指标考查要点,数据统计表明:学生课间时间不被占用、体育锻炼时间每天1小时以上、睡眠时间达9小时或以上等3项指标的达标率都不高。因教师拖课,课间休息时间被占用的为31.3%,体育锻炼时间每天1小时以上的是46.7%,学生睡眠时间达9小时或以上的仅为45.4%,学生每天在1小时以内完成家庭作业的为63.75%,语文、数学、英语课外补课的学生达到了38.8%。

依据“课业质量”指标考查要点,课题组调查了学生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测验)的感受和看法,学生对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课程学习的感受并不理想,不喜欢语文的学生占25.42%,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占33.75%,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则高达43.3%。经过访谈,学生不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内容难度偏大。

依据“课业难度”这一指标考查要点,课题组调查了学生对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测验)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感受和看法,认为课程学习难的学生并不多,但是认为作业和考试难的学生不少。觉得语文作业和考试难的学生占28.75%,认为数学作业和考试难的学生占35%,认为英语作业和考试难的学生占42.5%。

依据“学习压力”这一指标考查要点,课题组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快乐、疲倦、焦虑、厌学等感受,快乐的占34%,疲倦的占40.4%,焦虑的占15%,厌学的占8.8%。通过访谈,课题组了解到学习压力的来源有作业多、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或家长不满意、课外补课时间长等因素。

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状况的调查数据表明,我校学生存在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同时,通过访谈,在“减负”方面,学生希望教师能按时下课,不占用体艺课,减少课外作业;学生希望课堂的学习变得有趣、轻松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上课幽默一些……而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同学讨论难题,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在作业和考试方面,希望老师和家长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和批评。

二、基于学校内部质量监测的小学生“减负”管理调控

以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为依据,学校从管理调控的角度充分发挥质量监测的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了长达四年时间的实践研究。本实践研究主要根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中“学业负担状况”的内容和指标,从制订具体标准、管理措施、监测方案等过程构建可以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学校管理调控路径。

(一)加强课堂学习的过程性监测和管理调控,把好“减负”第一关

通过对学生访谈调查后的深入分析,课题组认为,课业负担中的调查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依据,但是,课业负担不单是作业时间与作业数量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学生对课堂学习以及所学科目的兴趣及感受与学习压力的关系极大,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有趣,在课堂上就已经能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习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或者,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愿意主动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这样,学生的负担也不会太重。可见,学生的学习更深层次的负担来源于学习认知的轻重程度,要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效果。学校要重视持续引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关注课堂教学的节奏感和效率,强化师生沟通,减少非教学时间,进而有意义地开展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本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第一关是与学校常规教学管理紧密结合,对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进行监测和管理调控。

第一步: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比较,验证课堂教学“减负”策略的有效性。学校以五、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各进行了两轮教学对比研究,对比班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要素组合方式课型上课,在课型中应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有:课堂每隔7分钟左右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能达到通过动静转换有效消除学习疲劳的目的;组织小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发挥个性优势特征开展学习,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后交出学习主动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或讨论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兴趣;通过课堂流程性检测,知识点的强化次数达到量化标准可以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知识点的强化次数一般为9~12次,“做中学”为5~7次,“情景中学”为3~5次。课后马上检测,统计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通过问卷统计学生学习过程的感受。实践证明,在要素组合方式课型中应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策略的效果非常明显。例如,以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为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度和学习感受的数据如下表:

第二步:修订课堂教学质量过程性监测指标。在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较高之后,学校以研究结果为指导,修改《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组织教学”的指标和“学生参与”的指标。

第三步:实施监测。学校坚持开展每周星期二的常态听课日活动。开展年级学科团队队内交叉听课评课,在听课过程中,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表》对授课教师进行听课监测和评课,目的是通过活动促进教师运用课堂教学“减负”策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从“满堂灌”的课堂转变到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合作学的课堂,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重视和激发;学校明确教师在上课中对所教学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强化次数统计,达到标准可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针对课内外作业的监测,学校抽取样本,用开发的监测表从作业的设计难度、作业的科学性以及各层次学生需要的时间进行监测,教务处每学期都安排一次互相检查的活动,安排各年级对照《学生作业监测表》进行交叉检查,反馈结果。这样,学校在此项常规工作中也能及时了解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情况,对调整教师培训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校本教研和培训监测管理调控,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助力“减负”

学校管理团队在对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与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能力有关。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经常拖课,教学效率低下,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加强了校本教研和培训,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对年级备课团队的教研训一体化活动质量监测为例,教务处是这样组织开展的:

第一步:教务处开发年级学科团队科研活动模式,以课堂教学问题为导向,确定团队微研究内容——团队成员分工——集体备课、组内磨课——利用学科校本教研时间进行展示。

第二步:要求每个团队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先开展课型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第三步:年级学科团队按照教务处安排的时间,以团队为单位积极参与,运用“做中学”的策略,进行课型与学科深度融合实践研究课的展示活动。组内成员按照分工完成小讲座、说课、上课、反思、评课等五个环节的任务。其他年级的教师运用《学生学习方式评价表》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本组成员参与评课。学校教务处运用《年级学科团队教研训活动监测表》对各年级学科团队的活动质量进行考评。

学校通过对各年级学科团队的教研训活动的指导与监测,持续开展有效教育备课方式、学习方式、课型方式、评价方式的深化学习,课型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有效地促进教师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现“减负提质”。

(三)加强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测和管理调控,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落实“减负”

长期以来,学校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相对滞后,教学体系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悖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更有甚者还会使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后果。因此,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工作。当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丰富时,当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擅长、喜欢的事情时,他便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自我成就的路程,哪怕投入再多的时间也不是负担而是享受,实现从精神上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幸福感,使其更加热爱学习,这无疑是践行“减负”目标的最好的方式。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加强了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测。一是从课程教学计划的实施次数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方面监测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运用监测的结果引导教师优化校本课程的组织实施。二是对学生参与的监测。学校从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成果三方面制订标准,由任课教师以教学的单元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進行检测。学期末,教师将每个学生的单元评价进行统计,90%是A等评价的综合评价即为A;有30%B等评价的综合评价即为B;而超过30%C等评价的综合评价即为C。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真地对待校本课程,发挥其对学生全面发展、能动发展、知识拓展的功效。

通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从零散到系统,从已有到逐步完善,是一大飞跃和进步,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通过问卷调查后的数据统计表明,学生的学习压力趋向于比较明显的好转,同时,学生参加各项比赛获奖的人数逐年攀升,毕业质检数据在本区域名列前茅。实践证明,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测是学校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提高“减负”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笑盈.义务教育“减负”之再思考——以河南省商丘市胜利路小学为例[J].科技信息,2012(16)

[2]刘永胜.把“减负”落到实处[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3)

[3]王萍.提升课堂实效 让“减负”落到实处[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0)

[4]张人利.提升教学效能 文化引领“减负”——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减负”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13(20)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质量监测课业负担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小学生课业负担TRED测评模型构建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及评价方法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全过程”控制的策略选择
“学习支持服务”第三方质量监测研究
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具体措施分析
潜江市果蔬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