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降糖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研究

2018-11-05 08:07
关键词:参芪降糖黏度

陈 斌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中医内科,江苏 南京 211500)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一般是由环境和遗传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者绝对不足时,人体体内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的代谢会发生一系列紊乱,从而导致出现尿糖、血糖等症状,临床上表现在多饮、多尿、多食[2]。大血管病变作为2型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3-5]。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防治,最后有很大风险会导致死亡或残疾。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糖尿病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虽然至今不是完全清楚,但是一般都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粘稠度等易患因素有关[6]。笔者采用中药复方参芪降糖颗粒作为治疗药物,考察其在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对该类易患因素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预防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1],选取2018年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2±7.2)岁,平均病程(7.45±4.38)年;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1±6.6)岁,平均病程(7.31±3.67)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糖尿病病程在两年以下的患者;患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急性脑血管病、外周大血管病变者;各种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糖虽然高于正常值,但是在经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降为诊断值以下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及治疗组的患者都给予同等降糖方式即口服双胍类降糖药物,同时配合饮食及合理运动。如果患者患有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要同时给予降压、扩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及饮食控制条件下,同时加用参芪降糖颗粒(鲁南厚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0950075)口服。1 g/次,3次/d,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动性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情况进行了对照,两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表1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比较(±s,mmHg)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n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 治疗前 39 144±23 88±11治疗后 39 135±19# 80±9#治疗组 治疗前 39 146±21 89±9治疗后 39 134±20#* 81±10#*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两组治疗前FPG,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PBG,HbA1C与治疗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PG,PB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A1C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下降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s)

表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n FPG(mmol/L) PBG(mmol/L) HbA1C(%)对照组治疗前 39 9.35±1.73 13.12±3.98 8.76±0.98治疗后 39 8.45±1.54# 10.23±2.11# 8.43±0.87#治疗组 治疗前 39 9.45±1.23 13.65±4.02 8.99±1.11治疗后 39 7.95±1.27# 10.43±1.87# 7.53±1.23#*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两组治疗前TG,TC,LDL-C,HDL-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G、LDL-C均有下降,HDL-C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TC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TG、LDL-C下降更为明显,HDL-C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mmol/L)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mmol/L)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n TG TC LDL-C HDL-C对照组治疗前 39 1.78±0.97 5.74±1.12 3.56±0.45 1.24±0.34治疗后 39 1.65±0.87# 5.79±1.09 3.23±0.41#1.45±0.33#治疗组治疗前 39 1.86±0.85 5.78±1.21 3.62±0.51 1.30±0.46治疗后 39 1.45±1.03#*5.74±1.44 2.88±0.60#*1.92±0.67#*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进行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两组各个指标在治疗前进行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各个指标降低程度更大,效果更优(P<0.05)。见表4。

表4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表4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n 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 纤维蛋白原(g/L)对照组 治疗前 39 6.65±1.21 12.69±1.23 1.87±0.39 3.98±0.45治疗后 39 4.23±0.76# 8.54±0.78# 1.38±0.37# 3.45±0.36#治疗组 治疗前 39 6.76±0.98 12.56±1.11 1.79±0.28 3.88±0.50治疗后 39 3.35±1.32#* 7.29±1.34#* 1.15±0.26#* 2.56±0.43#*

3 讨 论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逐年升高,其中2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与治疗,可引起人体多个系统发生损害[2-5]。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中大多以应用胰岛素或者口服西药降糖药为主,然而该治疗方式只能治标不能治本[4]。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时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温和调理,全身降糖”,参芪降糖颗粒作为传统中药处方,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而且具有益气养阴功效。

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糖尿病的本质其实是血管疾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6-8]。因此,面对众多的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易患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为国内糖尿病工作者的首要任务。研究表明,参芪降糖颗粒中的各个成分人参皂苷,黄芪,山药,麦冬,枸杞子,五味子等均具有不同程度降糖作用,黄芪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而且还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人体微循环等作用[9-10]。如果可以综合利用中西药优势,将二者辩证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还可以更有效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易患因素,从而最终达到控制糖尿病,预防大血管并发症产生的目的。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在西药控制糖尿病基础上,搭配参芪降糖颗粒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蛋白等指标改善尤为明显。并且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性水平等与大血管并发症相关的易患因素等也有很明显的改善。因此,作为针对2型糖尿病治疗的中药处方参芪降糖颗粒,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糖,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人体整体机能。总之,参芪降糖颗粒作为预防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参芪降糖黏度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癌合并阻塞性肺部感染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冯琴:降糖减肥新秀一一司美格鲁肽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参芪复方对GK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相关促凋亡蛋白的影响研究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门诊药房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